佛子北风行 连载

佛子北风行

分类:其他类型 作者:深蓝侃哥 字数:22万字 标签:佛子北风行,深蓝侃哥 更新:2024-05-26 14:56:56

沉寂千年,傲骨不朽,十世轮回,执念未熄,一腔热血,为国为民为红尘。</p><p> 故事,从那个古老的传说开始,话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

话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

一连好几天,春雨稀稀拉拉的如小孩撒尿,下起来没完没了。

兴安镇上那位德高望重,皓首如雪的刘老爷子,在他那位最为看重给予厚望的孙子搀扶下,颤颤巍巍地登上自家那栋已传承了八代,历经二百余年风吹雨打,也是全镇最高建筑的秉烛阁。

秉烛阁是藏书楼,这在兴安镇上,几乎妇孺皆知。

但很多人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表,不知其内,秉烛阁里不但有前朝历代的精刻典籍,更有不少的名人法帖、手稿等,任何一件拿出来,都可谓价值千金,甚至不知其价几何的珍贵藏品,至于其他像各类钞本、孤本、善本、残本、百衲本……更是数不胜数不知其数,可谓是缥缃盈栋、卷帙浩繁。

说一座藏书楼富可敌国或许有些夸张,但其价值连城却是毋庸置疑。

刘家历来以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为祖训,其祖上更是耗资不菲,耗费无数心血建起这栋藏书楼,将历经千辛万苦,千淘万选搜罗而来的宝贝珍藏其中,希望后世子子孙孙能够守住本心,将其传承至千秋万代。

古人说富不过三代,但刘家能传承数百年,将近十代,尤为难能可贵。

刘老爷子伸出如鸡爪子般的枯手抚着雕花栏杆,努力站直佝偻的身子,抬眼望向笼在烟雨中的兴安镇,近处的粉墙黛瓦,小巷古树,远处的倒耳河如一个缠绵的女人般蜿蜒东西,使得古朴小镇平添了几分灵动。

至于更远处那座每当雨雪来临之际便会风起云涌的大山,此时则是尽数湮没于渺渺尘烟中,早已不见了踪影。

刘老爷子虽说有些老眼昏花,看不真切,不过,眼前这一切在他看来,宛如一副妙手偶成的水墨丹青,其中颇多韵味。

他曾经写过一首咏怀,其中两句令他至今都颇为自得,酒酣耳热之际时常与人提及。

千灶万丁炊新麦,山魂水魄烟波里。

他捋了捋胸前的银须,眯眼感慨道:“好兆头哇!没想到刚开春就如此风调雨顺,看来今年你的秋闱应该榜上有名了,到那时考取个功名,再谋个一官半职,至于上下运作之事,就无需你来操心了,那时可找在户部担任侍郎的左大人,咱两家既是世交,我对他又有提携之恩,他岂能袖手旁观?年底祭祖时,也可以告慰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了!”

站在他身边低眉顺眼的年轻人张了张嘴,憋了半天想说几句,不过,看到平日里一向不苟言笑的祖父,此时竟难得眉宇间舒展开,正在兴头上,便不再言语,随祖父的目光望向远处。

兴安镇的规模不算大,但也不小,大概有三千来人口,虽比不上那些县城州郡的富庶繁华,却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镇子上白天最红火的地方莫过于古槐街了,除酒肆、药铺、粮铺、客栈等各种门店外,街道两旁大槐树下还见缝插针地挤满了卖鱼、卖肉、卖豆腐、卖菜,以及卖各种杂货小吃的小摊贩。

往往天还不亮的时候,石街深处,便会响起悠长而沧桑的叫卖声。

豆腐……

镇上的人大多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然而,镇北的一处小巷却是在入夜后大红灯笼高悬,随风摇曳,欢歌笑语与嘈杂粗鄙的叫骂声夹杂其间,好不热闹。

这地方就是令方圆百里无数达官显贵、富贾豪绅、纨绔膏粮,趋之若鹜的销金窟与安乐冢——流花巷。

赌坊与勾栏,自古至今,皆是无数男人的乐趣所在。

二者虽说迥然各异,一个是萝卜,一个是白菜,但若是说到根上,其实是一回事,那就是一场游戏一场梦,转身回头全是坑!

一个是在桌上玩,另一个是在床上玩……

此时,无关你的身份、地位、涵养、学识,男人的表现大多大同小异,皆是眼底赤红血脉偾张,满脑子盘算的都是如何捕获眼前的猎物,金钱与女人。

然而,多数的结局就是不出意外的出了意外,被猎物反杀。

可是,很多人却屡败屡战,乐此不疲,不思悔改,或许,只有在走投无路之际才知回头?身无分文时才会醒悟?

不过,这怨不得别人,都是冲动的惩罚!

就像酒醉后第二天的难受是一样的,感觉身体被掏空,吃什么都没胃口,干什么都没劲,特别难受,心里暗暗发恨,谁再喝酒谁孙子!但当再一次坐到桌前,推杯换盏,三碗红人面下肚后,又会陡然生出今朝有酒今朝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胸襟与豪迈,好不快意。

人,有时候是他娘の的真孙子!

与那灯红酒绿大呼小叫的热闹场不同,灯火阑珊处,在一棵歪脖子大柳树下,靠树蹲着一位老者,没有人知道他姓甚名谁,家住何方,只知他是个卖馄饨的破落老头,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三伏九冬,他都风雨无阻,一副摊子,一盏油灯,一个人准时守在那里。

百无聊赖,老者缓缓抬头,仰脸望天,碧空中一轮残月,三五点孤星,不知他想到什么,竟与他身份极不相符地吟出两句诗。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虽说此时细雨霏霏,但田野里仍有头戴斗笠,身披蓑衣不停挥舞着锄头松土施肥的农夫,也有三五成群给家里打猪草挖野菜的少女与顽童。

田间小路上,走来一把橘黄色的油纸伞,伞下是位含苞待放的青葱少女,她一手撑伞一手挎篮,朝着河边走来。

虽说她穿着式样简单的粗布衣裳,一头如丝的乌发也只是随意用最廉价的木簪盘起,但依旧掩盖不住她是个还没完全长开的美人胚子,姑娘眉如远黛,一双明眸似山溪般清澈无垢,柔而不媚,清纯可人。

姑娘名叫阿茨,光听名字就知道是穷人家的苦孩子。

父母在镇上支了个摊子卖豆腐,重活累活她一个女孩子体弱也干不了,再者父母也心疼,做些洗洗涮涮,打打下手之类的活计,一家人披星戴月早起晚眠,方才得以谋生。

常言道,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

撑船是在水里讨生活,风高浪急不说,全是靠天吃饭,而且,那年月,水上有渔霸不太平,弄不好,小命说丢就丢,人命如草芥,不值钱的。

打铁不但要有膀子力气,还得忍受炉火的高温,冬天还好说,但到了夏天,不亚于忍受酷刑,且随时会有烫伤的危险,此外,还得常年奔波在外,一村一寨地去串,给乡邻们打造、回炉各种农具、铁器。

卖豆腐则更甚,有牲畜拉磨还能轻松些,若是没有,就只能自己去当牲口了,拉起沉重的磨盘,一圈又一圈,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周而复始,劳作不休,再者,卖豆腐要起早,起晚了没人要会坏掉,那一天的辛苦就会付诸东流,流汗又流泪。

竹篮里除了一些衣物,还有做豆腐用的包袱皮,上面沾染了豆浆、豆渣,若不洗干净,下次再用的时候不但会脏,影响豆腐的品相与口感,还会出浆不流畅,耽误事。

二月的河水虽已破冰,但阿茨在洗衣的时候仍感到冰凉刺骨,寒沁骨髓,虽然她早已习惯做这些营生,但洗了不一会儿便不得不将手放到嘴边呵气,以此来温暖那即将冻僵的小手。

这时,透过细如牛毛的蒙蒙细雨,阿茨看见空旷的大道上远远走来一人。

看上去那人走得好像并不快,但令阿茨惊奇的是,或许只在几息之间,那人就走到了跟前,而她此时也看清了那人的样貌,确切而言,来者是一位僧人,是个年纪很大的老和尚,须发皆白,从他那风尘仆仆的样子来看,应该是远道而来,看不出本色的百纳僧衣破破烂烂,一双麻鞋烂的几乎见底,另一只估计是鞋底掉了,拿根藤条胡乱捆上,这才勉强能走路。

惶惶然如丧家犬!

尽管镇上的人家大多贫寒,但阿茨相信那身衣服即便是扔到人流如溪的古槐街,也不会有人多看一眼,更不必说弯腰去捡了。

“真可怜!”阿茨不由轻声叹息。

一个人的善良与否,与其他无关,只关乎自身,有的人看起来慈眉善目,一副温润如邻家老太太般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也时常在众人面前做些诸如嘘寒问暖的善举,但其实……

一言难尽!

而阿茨却是真的很善良,或许自己是穷苦人家的缘故,知道人世间的饥寒冷暖,或是因为共情,抑或是母爱泛滥,虽然那老和尚银须飘飘,老的几乎可以当她爷爷了,而她现在尚未成亲,仍是黄花大闺女,但这并不妨碍。

看了一眼老和尚,又看了一眼给爹洗的粗布麻衫,轻轻咬了下嘴唇,冲那老和尚喊道:“大爷……”

大爷?

这叫法够新鲜,到底有多少年没听到这样的称呼了?

十年?二十年?……

老和尚有些失神,不由停住脚步,但很快神色如常,四下张望一番,见附近并无旁人,只有走在大道上的自己和在河边乱石上浣衣的少女,难道是与我打招呼?

“女施主,是你在与贫僧答话吗?”老和尚双手合十,询问道。

阿茨有些害羞,同时也有些忐忑,不知自己的做法会不会有些唐突,那老和尚会不会觉得被冒犯了,毕竟两人萍水相逢,不熟。

“大爷!”

阿茨将一件洗净拧干的粗布麻衫递了过去,“这件衣服是我爹的,虽不是什么好布料,又是穿过的旧物,但好歹是干净的,我见大爷远道而来,衣服有些脏了,若不嫌弃,还请收下吧。”

看到少女那真诚清澈的眼神,听到这般真切感人的话语,老和尚一时百感交集,默然接过湿漉漉的衣服,有些凉,但是,他此刻却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老和尚双手合十,“多谢女施主!”

阿茨有些不好意思,但见老和尚这样,现在一颗心终于安稳了。

“大爷,不必如此,你不嫌弃就好。”

此刻,彼此不再那般生疏,阿茨也感觉随意了些,上下打量了一番老和尚,好奇道:“大爷,你这是要要去哪儿?”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