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潭中有高人 33(1 / 2)

秋风阵阵,一渡禅师站在香炉峰岩上如一尊石雕般一动不动,目光一直落在虎头身上,神色有些凝重,直到看见虎头进了阴阳洞后,这才长舒口气,抬眼望天,长空万里,一列征雁南飞。

雁南飞,何时归?

一渡禅师知道这阴阳洞不可等闲视之,时至今日,一直都未曾有人踏足那里,想当年,道家那位绝圣弃智的圣人为了悟道,为何会选香炉峰的仙人洞进行闭关,而没选紫烟峰的阴阳洞,不知这其中是否另有玄机?

一念及此,他刚安定的心瞬间又忐忑了起来。

地狱什么样不知道,但虎头此时却真正体验到了阴阳洞的水深火热,地狱与阴阳洞比较起来,应该不分伯仲吧,炙人的热浪夹杂着寒彻沁骨的罡风肆虐无比,让他彻底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冰火两重天的酸爽。

难怪叫阴阳洞,上一刻在人间,下一息入地狱。

即便处于如此严苛的境地,虎头也不想就此半途而废,这可是自己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更是冒着稍有闪失,便会粉身碎骨的艰险,如西天取经般一步一个坎才进到这洞中,眼瞅着就要一探究竟了,此时让他就这么放弃了。

他又如何会甘心呢?

别看虎头平日里一副吊儿郎当,凡事都漫不经心的样子,但在自己认准要做的事情面前,他骨子的倔强却是十座大山都折不弯的。

话虽如此,但此时想前进一步又有多难!

此时只有虎头才能体会其中的滋味,他朝洞内看了看,发现只有在洞口附近才有几分光明,再进去两三丈深,便是一片黑洞洞,什么也看不到。

他如蝙蝠般倒挂在洞口上方,吞气吐纳,恢复剩余不多的内力,约摸过了半个时辰左右,他感到内力恢复的差不多了,于是,顶着凌厉如刀的罡风又继续前行。

忍受着冰火两重天的折磨,他咬牙行进了大概五丈左右,便再难寸进了。

周遭漆黑如墨,伸手不见五指,虽然他身上的布袋里有火折子可以照明,能够看清洞中的环境究竟如何,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此处罡风更劲,不等拿出火折子,就会被这凌厉如刀的罡风顿时吹的烟消灰散,再者,以他现在的修为而言,还是不够看,仍很脆弱,若是在这洞中呆的时间久了,不是被烧成烤肉,就是被冻成僵尸,他非常明白自己的处境,如果不顾死活继续往前冒进,最终只能会是一种结果。

死!

虎头虽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但他并不是缺心眼,更不是那种顾头不顾腚的莽夫,识时务,知进退,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道理,如果不知进退,而只是一味用强的话,又与那些有头无脑的二货有何区别。

此时,他想起了老莫一句口头禅,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这次不行,还有下一次,来日方长么,逞强与好奇都要不得,只会害死人,唯有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那些井台上碎的瓦罐,还有那些阵亡的将军,不都是前车之鉴么。

不能出师未捷身先死,更不能让亲朋们泪满襟。

庙里还有师父,家里还有爹娘、囡囡、姥爷、姥姥……

……

当他终于退出阴阳洞的那一刻,感觉自己仿佛又重新回到了人世间。

拂尘瀑宛如一道随风摇摆的白练,显得无比飘逸出尘,引来紫气东升,气象蔚为大观,云海如怒涛翻涌,重重叠叠汇聚于天门,空中不知从何处飞来三五只白鹤,在山谷间盘旋翱翔。

不知是何缘故,虎头突然感到一阵恍惚,突然眼前一黑,从千仞峭壁上直直栽了下去。

一渡禅师站在对面山峰岩石上,当看到虎头安然无恙从洞中出来时,他的嘴角不由上扬,看到门楼山顶忽然气象万千,不由心中暗自欢喜,抬头去看那紫气东升,白鹤遨游,谁会想到,在这空当竟会突生变故,但他此时即便想出手相救却也是鞭长莫及,只能无奈眼睁睁看着他坠落下千仞悬崖。

虎头只觉得的耳边生风,随着瀑水呼呼一起下落。

拂尘瀑下方是一深潭,据说多年前潭中时有蛟龙出没,不但吞噬山中的鸟兽,有时甚至会残害人的性命,后有仙人到此降魔,经过一番波折,仙人终于缚住蛟龙,为防止它日后再作恶,就把它用锁链锁住,镇压在此潭中,此潭深不可测,又与东海海眼相通,因而此潭名为锁龙潭。

这个说法流传已久,有无依据不知道,谁也没下去一探究竟,只因这潭实在太深了。

虎头随着瀑布一起跌入锁龙潭中,巨大的冲力与水中の央形成的巨大漩涡,一下就把他吞没了,潭中仿佛有股巨大的吸力,拽着他一直向潭底沉去。

刚才在半空中心里时不踏实,现在落到深潭中他的心情反而放松了下来,索性随着这股水流一路下潜,毕竟还是孩子心性,他想看看这潭中到底有没有传说中被锁住的蛟龙。

就在下潜的过程中,他忽然察觉到身上的衣衫竟然没有湿,不禁喜出望外。

还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虎头方才在阴阳洞中呆了大概一个半时辰,不想他歪打正着不经意间把无极内功的第二境竟给突破了,现在已进入到第三境的“入火不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