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十世轮回 5(1 / 2)

这里既是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此时又是半夜三更,哪儿来的婴儿啼哭?

平日里,山中毒虫猛兽遍地横行,夜半时分又正是它们的觅食良机,但此时,藏于密林深处的野兽却黯然噤声,不敢越雷池一步,更遑论加以戕害了。

一阵山风拂过,空气中荡漾出一股淡淡的异香。

从老和尚那镇定自若的神色来看,他似乎对如此诡异的状况并不略感诧异,神态反而显得愈发坦然而沉稳。

他并不急于上前去一探究竟,而是郑重地整理了一下那件破旧的百纳僧衣,拍掉了僧衣上的浮尘与草屑,双手合十,方才无比虔诚,轻踏老藤编织的草鞋走上前去。

深山里林密枝繁,残月的清辉根本照不到地面上,周围一片漆黑。

不过,距老和尚二三十步远的地方,却散发出似云霞蒸腾般的粼粼波光,照亮了一丈见方之地,柔和而轻盈,温润如玉。

前方是一块乌中透亮的黑色岩石,宛如一个巨大的牛蹄,石上仰躺着一个如雪团般粉嫩可爱的男婴,在他身边竟有一黑一白两条小龙盘旋于左右,小龙颌下有鸽子蛋般大小的骊珠,此刻正吐出灼灼华彩,孩子浑身上下没有任何襁褓包裹,身上亦不着一缕,他沐浴在那团光芒里,正肆无忌惮地一手指天,一手划地,孩子的哭声中气十足,响彻四野。

此情此景,让老和尚瞬间破防,不禁老泪纵横,不由自主地跪拜下去,五体投地。

三年前,老和尚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此地,为的就是今日的此时此刻,曾经在脑海中多少次的遐想,多少回梦中期盼的画面,如今终于出现在眼前,成为现实,怎不令他悲喜交加,得意忘形呢,此时的心中更是五味杂陈,无以言表。

准确来说,更是在多少年前,不知有多少代人走遍了天南海北,寻遍了千山万水,为的就是寻访到眼前这个孩子的转世轮回。

正所谓:一死一破茧,九死一化蝶,九劫化为仙。

而这一次,恰好是他的十世轮回,而这次的十世轮回竟整整历经了千年之久,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千年等一回?

……

过了许久,老和尚才缓缓起身,脱下身上那件百纳僧衣,将那婴儿小心翼翼地包裹了起来,看他那无比庄严神圣的样子,好像他怀抱的不是孩子,更像是捧着一件无比珍贵的无价宝般谨小慎微,生怕出现任何闪失,一步一步朝着那古庙走去。

说来也怪,那婴儿被包在百衲衣里后,竟立刻止住了啼哭,恬然睡去,露出原本婴儿的微笑。

……

自打老和尚来到兴安镇后,原先荒凉寂寥的古寺开始慢慢有了人气,香火也一天天兴旺起来,无论是到寺里来烧香还愿,还是来求医问药的香客与日俱增,络绎不绝。

六月十九,是传说中观音的得道日。

人们在这一天一般会到寺庙里去求子、放生、祈福,那些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的姑娘们也会在这一天走出绣房,到菩萨佛像前去烧香许愿。

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忘。

这一日,古寺山道上车马如龙,人流如川,有鲜衣怒马的膏粱子弟,坐轿的达官显贵,也有提篮挑担的商贩,大家扶老携幼,如潮水般涌向古寺。

往常那几年的这个时候,大家也都不当回事,就那么稀里糊涂过去了。

但自打老和尚来到这庙后,那可就不一样了,不记得当初是谁带的头,开始在这一天到庙里去烧香祈福,久而久之渐渐形成了传统,人一年比一年多,一年比一年热闹。

时至今日才三年左右的光景,竟成了兴安镇上的一大盛事。

如今这日子过得还算安稳,小镇上的老人们也时不时念叨,说好些年没动刀枪了,这几年的收成还算不错,风调雨顺的,百姓们虽说辛苦些,但好歹能填饱肚子,一家老小不至于饥寒交迫,这就属实不易,更重要的是如今这庙里来了位活佛,谁敢说自己这一辈子没个七灾八难,会永远平安无事?

山下百姓虽朴拙,却有着自己的理念,不能有事了才烧香,临时抱佛脚。

众人中有求财的,求六畜兴旺的,添丁进口的,求金榜题名,高官得中的,求觅一佳偶良婿,早生贵子的……

大家所求繁杂不一,佛也是真忙,真累,真不好当。

来寺里进香的香客中不乏有豪门大宅里的贵妇美眷,便是乡下的村姑老妪也不在少数,老话说有山就有风,有海就有浪,有女人的地方男人自然也少不了,在今天这么盛大的日子里,又怎会少的那些狂蜂浪蝶呢。

青山中鸟掠丛林隙,云雾绕山间,行走于清幽山道上的妇人们,更是风情万种摇曳生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