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那些事 连载

春秋战国那些事

分类:历史军事 作者:裁衣 字数:3万字 标签:春秋战国那些事,裁衣 更新:2023-10-18 08:48:23

楚国打晋国小弟郑国,郑国向晋国求救。晋国中军将阳处父率军攻打楚国小弟蔡国。楚国令尹子上见晋国攻打自己小弟蔡国,只得去救蔡国。双方在蔡国的汲水相遇。在汲水的南北两侧,晋国军队和楚国军队隔河互相瞪眼,谁也 ...

大约三千年前的中国大地上,黄河滋养的区域绝对是当时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

在今日的淇县南,卫河北,大约河南新乡附近的原野,进行了一场统治权更替的决定性战役。

史称:“牧野之战”!

史书上说八百诸侯会孟津,这是场气势磅礴,惊天动地的战争。

演绎上说,这场战役涉及到神仙练气士,连各路妖魔鬼怪都加入了。

其实,综合各方考古证实。

这就是一场带头大哥“周”带领一群村镇级干部“八百诸侯”偷袭水晶成功的故事。

规模也就几万人的普通战役。

纵观古代所有战争,这次战争规模和艺术水准,估计台面都上不去。

但它绝对是对中国有着脱胎换骨影响力的前十战争之一。

在我个人心里,它甚至可以排到前三。

周代商,可不是普通王朝更替那么简单的事情。

牧野之战直接结果是,周代商,成为黄河流域的新主人。

但长远的结果,它是华夏大地世俗文明取代宗祀文明的一次蜕变。

中国政权摆脱宗教控制,最初的决裂就来自于此。

周,地处中国西部,发源地说法不一。

有些认为是今天陕西宝鸡的岐山,有成语“凤鸣岐山”。

也有些认为是陕西西部,甘肃以东区域,不重要。

“丰镐之地”先后是其政治中心。

周的祖先据说也是炎黄的子孙,如今的中国人谁又不是呢?

这个说法跟没说一样。

就算周部落真的脱胎于西戎,向前追溯,最终所有人还都是一个祖先。

也不重要!

正统还是蛮夷,不过是看谁掌握话语权,站在谁的立场说。

归根到底,谁是胜利者而已。

传说周祖叫做“弃”。

他妈妈不是自然受精,而是踩了巨人的脚印有感而孕。

因为孩子来的太诡异,所以不敢留,给扔了。

所以叫做“弃”?

这起名字比小日子还随意。

君权神授,自古帝王的出生都需要用神明加持。

其实就是迷信,当时那个社会,完全处在迷信横行,鬼神大过天的时代。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当时两性问题豪放混乱的问题导致。

是时儒家的根基“周礼”那一套还没有,道德伦理几乎“那是啥”状态,男女关系应该还很乱。

一日情,未婚生子太正常了。

那巨大脚印,估计是个很高大强壮的男人留下的。

部落有一少女,某个场合偶遇一男子。

男子高大威猛,八块腹肌,且浓眉大眼,仪表堂堂,腰里挂着两只肥大的兔子。

这位怀春少女心生仰慕,与之偷尝禁果。

没有避孕措施怀孕了。

至于父亲是谁?

毡房外,也许是野外某处草丛小树林。

只留下一行粗大的脚印。

无从考证。

总之无外乎这两个可能。

这位妈妈吃完兔兔,忽然心想:怎么可以吃兔兔?

十个月后,又想吃兔兔了,男子没来,于是生下孩子想扔掉,报复“负心人”。

也许是母性使然,舍不得丢弃,扔了又给捡了回来。

总之这个孩子留了下来,并编造了踩巨人脚印怀孕的荒谬说法。

这个说法虽然荒谬,但那时候生产力低下,刚从母系社会过渡过来。

母系社会残余思想还在,部落重视的是人口增加,至于是谁播下的种子不重要。

只要是自己部落的女娃子生的崽,没什么毛病,可以劳动打仗,那就是自己人。

这个孩子长大后,“不正常”出生的额外禀赋显现,那就是在种植方面非常有天赋。

当时部落与国家生存与发展,几乎完全取决于农业的进步。

这个技能,绝对的金手指!

正是靠着这个天赋,让他逐渐被重视。

最后被鼎鼎大名的大禹接见提拔,派去管理农业。

到渭水流域培养农作物,研究农业事宜,并在那里繁衍生息。

因为临近“姬水”,人称姬“弃”,姬”于是成为其,乃至周家族,周部落乃至周国的姓氏。

“弃”便是周的始祖,史称后稷。

我们如今吃的稷和麦等粮食,据说都是他种植出来的。

后世称其五谷之神。

此人对中国,应该说华夏的生存与发展,尤其农业的发展,绝对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周族不断发展壮大,在商武丁时期,因为在农业方面的贡献,被封为诸侯。

这时候周国出现了一位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那就是周太王。

但凡称帝称皇的,都要往前追封三代,几乎成了不成文的规定。

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封父亲为周文王,祖父为周季王,曾祖父便是周太王。

周太王,姬亶,史称“古公亶父”。

他带领周族从豳迁到岐山下的周原,圈地耕种,建造房屋城镇,吸收弱小部落,开基建国。

如果周真的是来自于西戎,那么此时,周应该是和西戎决裂,剥离而出的时候。

不再游牧抢劫,而是稳定发展。

毕竟被大禹看重的部落。

毕竟祖先如此擅长农业。

还跟着部落去四处流窜,到处抢劫?

过着那种有一顿没一顿,餐风露宿的生活?

还想被人当作蛮夷流寇,被围剿,被鄙视?

不想!

他们想向农耕文明转化,而且他们具备了这种条件。

周太王期间,周开始由野蛮未开化的蛮夷向文明过度。

从商朝西北边陲的蕞尔小邦,甚至是部落,逐渐发展强大。

开垦荒田,发展农业,人口增长。

教化民众,完善制度,训练军队。

获得足够发展空间和时间。

国力日渐强盛的古公亶父,开始琢磨国家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无论什么发展方向,都得和当时的东亚大陆最强势力——大商打交道,只是怎么打交道?

是臣服融入呢还是像老本家一样接着进行劫掠?

太王采用的做法是,向强者学习。

学习他,融入他,再超越他!

不能再像从前。

周选择向大商进贡,积极参与到大商扫荡西戎的战争,对商朝马首是瞻,俨然一个死忠小弟。

要想快速拉近关系,结亲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

如果能够与大商顶级的贵族结亲,那就标志着周已经获得了“大邑商”的接纳和认可,那前途就不可限量!

不过娶大商王族的女子,以当时“小邦周”的地位和实力,古公亶父想也不敢想,那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周虽然被封为侯,但在大商统治体系内是没有什么地位的。

就是一个远离大商统治核心的边远小国。

商朝都城的大商贵族们看周国。

大概相当于后世大明朝北京的权贵们看待云贵的土司。

大上海的资本家看内陆农村小暴发户。

不过商朝高层贵族中总还是有眼光独到的人。

挚仲氏,大商畿内的诸侯。

他看中了周氏的能力和周国发展的潜力。

还有,周家老三季历带着珠玉宝器和战马战俘替父亲朝歌朝贡时。

他发现这个周家老三高大英武,仪表堂堂。

处事礼数周到,态度不卑不亢。

秀外慧中,是个难得的人才。

他十分喜欢,决定和周联姻。

把一个年纪相仿的女儿太任嫁给了周家老三。

太任从大邑商嫁到周国,就像文成公主入藏一样。

丰厚的嫁妆,先进的理念,给刚脱离野蛮不久的小国周带来了显著的改变。

古公亶父有三个嫡子:长子太伯、次子虞仲、少子季历。

三个儿子都不错。

按照一般人思维,肯定先选老大,老大不行选老二。

总的有个先来后到。

但是,随着太任的到来,一切开始悄悄变化。

太任是大邑商贵胄之后,家教良好,知书达理。

加上她娘家势力给周带来了很多的帮助,很快就得到太王夫妻俩的宠爱。

爱屋及乌,连带着季历,在父母那里也变得顺眼多了。

过了一段时间,太任怀孕了。

怀孕后的太任,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胎教。

怀孕后的太任,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

《史记》记载:“太任有妊,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秽言,食不进异(辛、辣、苦、涩)味”。

要说这大家闺秀就是讲究,周族鄙国寡民,哪里见过这个阵势,被唬的一愣一愣的。

蛮族出身的他们,怀着孕的女人都得外出采集,生了直接兜住,咬断脐带。

左手抱孩,右手拿叉,继续寻找补品。

等到太任生周文王姬昌时,又出现祥瑞了。

有一只红色的小鸟飞来,它衔一封丹书,一直飞到姬昌出生的房门前,放下丹书又飞走了。

丹书上写了诸如:

“奉天承运”……

“圣人出世”……

“这个孩子贼牛逼”……

“这个娃娃应该继承王位”之类的警示的话。

等到姬昌一生下来,人们还发现了他的与众不同的地方,长着四个乳头。

这明显是生理缺陷,但是人们喜欢你的时候,这就不是缺陷,而是生来与众不同,是被神明加持过的印记。

这些祥瑞可把古公亶父高兴坏了,说:“难道兴盛我们周人的,就是这个刚刚出生的小男孩么?”

于是给取名姬昌,意为昌盛大周之意。

其实这祥瑞事件搞不好就是太任自己搞出来的,毕竟是“巫祝之国”大邑商长大的贵族子女。

装神弄鬼那一套基因刻在商朝人的骨子里的。

姬昌“生而圣明,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天资聪明,学习时能够“举一反三”。

姬昌的聪敏,更加打动太王。

人家的母亲太任可是来自殷商,对于当时弱小未开化的周来说,自卑慕强心理作祟,自然而然的就重视这个孙子。

季历因妻而显赫,姬昌因母而显贵。强大文明的“大邑”商族身份,在小邦周这么个小国有着巨大的光环。

因为太任,抬高了季历在周族中的地位,加上有姬昌这个“好圣孙”,古公亶父在选嗣位人时犹豫了。

这个过程中,诞生了“兄长让位”的儒家经典故事。

据《史记》记载:

太伯、虞仲知道古公欲立季历,然后将国君之位传给姬昌,怕父亲为难,于是就出走荆蛮之地。

为了杜绝父亲和弟弟找寻自己,主动断发纹身,表示再也不回到周国的决心。

于是,季历被册立为周之储君。

完全是儒家编造的。

真实的情况应该是,西周本是西戎出身,具体点应该是西羌。

小邦周领袖周太王憎恶自己出身,发誓要和过去的自己说拜拜。

于是一心向文明繁荣的大邑商靠拢。

但这个商王朝是什么样的国度?

那是个商业文明和鬼神文明并重的国度。

鬼神之事每个部落都有,但这个商,比较极端,拥有着自己独特的祭祀宗教和鬼神信仰。

那就是国家大事,基本全靠巫祝,任何大事发生前,甲骨占卜,活人祭祀。

结束后,还是甲骨占卜,活人祭祀。

纪念时,又甲骨占卜,活人祭祀。

无休止频繁的国家层面的占卜祭祀,培养出了庞大巫祝队伍,形成鬼神宗教。

同时也需要杀很多很多的人来祭祀。

一日三祭,无日不祭,打了胜仗或者过节日还要连祭几日。

国王祭,贵族祭,公卿世族祭,全民同祭!

那可是祭活人啊!

哪来那么多人?

奴隶!

奴隶杀光了谁干活?

那就杀战俘!

战俘哪里弄?

用异族来祭祀,控制手下的诸侯,去抓异族,越多越好!

四周的蛮夷大惊失色。

我们掠夺你,不过是抢你们的财宝。

你们可好,还自称文明大邦,直接连人都抢走!

我们抢人也是抢女人,带回去放松一下或者生崽子,你们连男的也抢。

更过分的是,抢了去搭台子进行各种残杀、虐杀“表演”?进行祭祀!

这太恐怖了!

即使投降了的蛮夷部落或者国家,每年也必须要自愿进贡活人,以供祭祀。

蛮夷们再次大惊失色。

祭祀?

没看见神仙鬼怪出来,只看见商王朝刽子手在一直五花八门的虐杀他们的族类。

弱小的部落会被威慑住,但强大的部落开始反抗。

商朝几百年,四周的少数民族一直没有停止过反叛,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商朝这种恐怖的杀人祭祀。

周太王跟了大商朝,当然也要进贡活人祭品。

自己人舍不得,商领导还有媚外倾向,只要异族的活人祭品。

怎么办?

去攻打西羌,抓战俘进贡。

正因为周太王要“弃戎入商”,全面学习商朝。

这和大儿子、二儿子的理念相左。

在这俩儿子看来,这老头子是骨头软了,完全投降商朝,什么都学商朝,迟早把自己民族的根都丢了。

为了讨好商朝,现在更是抓自己的同族进贡给周王朝虐杀献祭,这完全是背叛了祖宗和同族,“羌奸”!

他们理解不了父亲的行为,愤而离家出走。

这才是更真实的原因。

不过……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

太伯,虞仲兄弟二人离开周国,来到野蛮未开化的荒蛮南方。

长江中下游区域,大约现在的苏州附近。

迅速的融入当地,凭借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迅速成为当地首领。

渐渐聚拢起部落,最后演化成春秋后期强盛一时的霸主吴国!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都说母凭子贵,因为“好圣孙”,这次夫凭妻贵,父凭子贵。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