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1跟过去说再见(1 / 2)

大约三千年前的中国大地上,黄河滋养的区域绝对是当时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

在今日的淇县南,卫河北,大约河南新乡附近的原野,进行了一场统治权更替的决定性战役。

史称:“牧野之战”!

史书上说八百诸侯会孟津,这是场气势磅礴,惊天动地的战争。

演绎上说,这场战役涉及到神仙练气士,连各路妖魔鬼怪都加入了。

其实,综合各方考古证实。

这就是一场带头大哥“周”带领一群村镇级干部“八百诸侯”偷袭水晶成功的故事。

规模也就几万人的普通战役。

纵观古代所有战争,这次战争规模和艺术水准,估计台面都上不去。

但它绝对是对中国有着脱胎换骨影响力的前十战争之一。

在我个人心里,它甚至可以排到前三。

周代商,可不是普通王朝更替那么简单的事情。

牧野之战直接结果是,周代商,成为黄河流域的新主人。

但长远的结果,它是华夏大地世俗文明取代宗祀文明的一次蜕变。

中国政权摆脱宗教控制,最初的决裂就来自于此。

周,地处中国西部,发源地说法不一。

有些认为是今天陕西宝鸡的岐山,有成语“凤鸣岐山”。

也有些认为是陕西西部,甘肃以东区域,不重要。

“丰镐之地”先后是其政治中心。

周的祖先据说也是炎黄的子孙,如今的中国人谁又不是呢?

这个说法跟没说一样。

就算周部落真的脱胎于西戎,向前追溯,最终所有人还都是一个祖先。

也不重要!

正统还是蛮夷,不过是看谁掌握话语权,站在谁的立场说。

归根到底,谁是胜利者而已。

传说周祖叫做“弃”。

他妈妈不是自然受精,而是踩了巨人的脚印有感而孕。

因为孩子来的太诡异,所以不敢留,给扔了。

所以叫做“弃”?

这起名字比小日子还随意。

君权神授,自古帝王的出生都需要用神明加持。

其实就是迷信,当时那个社会,完全处在迷信横行,鬼神大过天的时代。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当时两性问题豪放混乱的问题导致。

是时儒家的根基“周礼”那一套还没有,道德伦理几乎“那是啥”状态,男女关系应该还很乱。

一日情,未婚生子太正常了。

那巨大脚印,估计是个很高大强壮的男人留下的。

部落有一少女,某个场合偶遇一男子。

男子高大威猛,八块腹肌,且浓眉大眼,仪表堂堂,腰里挂着两只肥大的兔子。

这位怀春少女心生仰慕,与之偷尝禁果。

没有避孕措施怀孕了。

至于父亲是谁?

毡房外,也许是野外某处草丛小树林。

只留下一行粗大的脚印。

无从考证。

总之无外乎这两个可能。

这位妈妈吃完兔兔,忽然心想:怎么可以吃兔兔?

十个月后,又想吃兔兔了,男子没来,于是生下孩子想扔掉,报复“负心人”。

也许是母性使然,舍不得丢弃,扔了又给捡了回来。

总之这个孩子留了下来,并编造了踩巨人脚印怀孕的荒谬说法。

这个说法虽然荒谬,但那时候生产力低下,刚从母系社会过渡过来。

母系社会残余思想还在,部落重视的是人口增加,至于是谁播下的种子不重要。

只要是自己部落的女娃子生的崽,没什么毛病,可以劳动打仗,那就是自己人。

这个孩子长大后,“不正常”出生的额外禀赋显现,那就是在种植方面非常有天赋。

当时部落与国家生存与发展,几乎完全取决于农业的进步。

这个技能,绝对的金手指!

正是靠着这个天赋,让他逐渐被重视。

最后被鼎鼎大名的大禹接见提拔,派去管理农业。

到渭水流域培养农作物,研究农业事宜,并在那里繁衍生息。

因为临近“姬水”,人称姬“弃”,姬”于是成为其,乃至周家族,周部落乃至周国的姓氏。

“弃”便是周的始祖,史称后稷。

我们如今吃的稷和麦等粮食,据说都是他种植出来的。

后世称其五谷之神。

此人对中国,应该说华夏的生存与发展,尤其农业的发展,绝对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周族不断发展壮大,在商武丁时期,因为在农业方面的贡献,被封为诸侯。

这时候周国出现了一位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那就是周太王。

但凡称帝称皇的,都要往前追封三代,几乎成了不成文的规定。

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封父亲为周文王,祖父为周季王,曾祖父便是周太王。

周太王,姬亶,史称“古公亶父”。

他带领周族从豳迁到岐山下的周原,圈地耕种,建造房屋城镇,吸收弱小部落,开基建国。

如果周真的是来自于西戎,那么此时,周应该是和西戎决裂,剥离而出的时候。

不再游牧抢劫,而是稳定发展。

毕竟被大禹看重的部落。

毕竟祖先如此擅长农业。

还跟着部落去四处流窜,到处抢劫?

过着那种有一顿没一顿,餐风露宿的生活?

还想被人当作蛮夷流寇,被围剿,被鄙视?

不想!

他们想向农耕文明转化,而且他们具备了这种条件。

周太王期间,周开始由野蛮未开化的蛮夷向文明过度。

从商朝西北边陲的蕞尔小邦,甚至是部落,逐渐发展强大。

开垦荒田,发展农业,人口增长。

教化民众,完善制度,训练军队。

获得足够发展空间和时间。

国力日渐强盛的古公亶父,开始琢磨国家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无论什么发展方向,都得和当时的东亚大陆最强势力——大商打交道,只是怎么打交道?

是臣服融入呢还是像老本家一样接着进行劫掠?

太王采用的做法是,向强者学习。

学习他,融入他,再超越他!

不能再像从前。

周选择向大商进贡,积极参与到大商扫荡西戎的战争,对商朝马首是瞻,俨然一个死忠小弟。

要想快速拉近关系,结亲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

如果能够与大商顶级的贵族结亲,那就标志着周已经获得了“大邑商”的接纳和认可,那前途就不可限量!

不过娶大商王族的女子,以当时“小邦周”的地位和实力,古公亶父想也不敢想,那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周虽然被封为侯,但在大商统治体系内是没有什么地位的。

就是一个远离大商统治核心的边远小国。

商朝都城的大商贵族们看周国。

大概相当于后世大明朝北京的权贵们看待云贵的土司。

大上海的资本家看内陆农村小暴发户。

不过商朝高层贵族中总还是有眼光独到的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