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7衰败之期(1 / 2)

第六位君主是周共王。

周共王对西周来说是个划时代的存在。

周共王时期,西周的对外扩张停止了。

西周的国力明显开始下降,西周的统治基础也开始动摇了。

周穆王在位期间虽然对外扩张使西周统治区域不断扩大,但长时间的对外战争。

还有他那天南地北的巡游,导致国库空虚,民生凋敝。

周共王继位后,面对的是父亲留下来的烂摊子。

这个和清朝的雍正继位时状况差不多。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周共王不得不改变西周的一些政策。

简单地说周共王对西周做了一下改变。

第一,裁撤军队,可以减少开支。

第二,和周边的少数民族和平相处,毕竟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无法征服他们。

第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只要他们向国家缴纳税金,这是承认土地私有制,也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

第四,基本上不再进行分封,以此来维持周王室的领地。

通过这些做法,西周的实力确实有所恢复。

只能说缓解了衰败的趋势,并没能实现扭转。

周共王能意识到周朝在走下坡路,并且能进行一定的改革,虽然没有能扭转颓势,但至少知道,并为之努力。

无论怎么看,他都不是一个昏君。

相反,是一个有些作为一个君主。

但和雄才大略不沾边。

周共王之后,西周实力是一天不如一天。

君主也是一个不如一个。

第七位君主是周懿王。

周懿王时期,周王朝四周的少数民族开始反攻周王室了,比较强大的有严允、西戎、姜戎、翟人等。

周懿王虽然派兵进攻这些少数民族,但成效并不大。

这些人甚至一度攻打到西周首都附近,周懿王一度连镐京都放弃了。

此时西周的处境并不好,周懿王生性懦弱,政治手段也一般,在解决问题上几乎束手无策。

在他在位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书写的。

虽然不如后面的周厉王残暴,但是个平庸之君无疑。

第八位君主是周孝王。

周孝王并不是合法继位的,他是周懿王的叔叔,周共王的弟弟。

周懿王去世后,按理说应该让他儿子姬燮继位。

周孝王夺了本属于他的王位。

这是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第一次瓦解,对后面的统治也有重大影响。

周孝王继位后,肯定要进攻少数民族来报仇。

在西周的进攻下,西戎失败,被迫向周王室每年朝贡马匹求和。

周孝王所做的一切,都比不上接下来他的这个举动对后世影响深远。

那就是成立专门的养马机构。

史书记载:

周孝王命令嬴非在西部秦地(甘肃天水一带)养马。

秦国的先人正式出现在历史上。

不过秦国此时只是周王室的家臣,并不是诸侯。

周孝王做了很多事,都收效甚微,只有这一个举动,对后世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影响。

估计他打死也不会想到,这个被他派去养马的部族,会是几百年后天下的新主人,并开辟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这是后话……

周孝王虽然打败了西戎,但还没彻底拯救西周就去世了。

他去世后,还是比较厚道的,又把王位传回了周懿王的儿子姬燮。

在周礼为准则的西周,出现了篡位事件,公开破坏嫡长子继承制。

无论怎么说,这在西周都应该是件天大的事情。

可奇怪的是,历史记载这方面没有说任何原因,也没记载有谁反对过。

就好像所有人达成了一种默契,满朝文武默然,各路诸侯默然。

这是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但,即使史官为了掩饰这一污点,一掠而过,可通过历史事件的对比和这两位天子的对比,我们还是大概能推测出一些原因。

周孝王在位时间不长,英年早逝。

但即使如此,他还是取得了对戎狄的胜利,并且派专人养马,训练军队,行事比较有魄力,有主见。

而周夷王,史书评价,说他和他父亲比较像,他父亲周懿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个如丧家之犬,懦弱无能,把都城镐京都丢弃的无能之辈!

那也就是说,周夷王懦弱无能。

后面他继位了,也确实证实了,他确实懦弱无能,甚至有些昏庸,不适合做天子。

所以我猜测:

一个周孝王单凭自己篡夺王位是不可能的。

除非,他是被诸侯们推举上去的。

为了周朝的将来,满朝文武和周朝王室也不希望第二个周懿王上台,同样是支持周孝王的。

所以大家很默契的扶持周孝王上位,集体发动了政变。

可惜的是周孝王虽然比较有能力,但没几年就死了。

他死了之后,诸侯们无奈,只能让周夷王继位。

如果周孝王能活的久一点,或者周夷王不上位,公卿大臣和诸侯们或许会让史官秉笔直书。

直接说周夷王懦弱无能,没资格继承王位。

所以他们选择优秀的人继位,毕竟天下有能者居之!

可周孝王死的太早了,最后不得不让周夷王继位。

让人家继位了,还怎么说?

还公开说人家没资格继位?昏庸无能?

所以就干脆不说,选择默然,史官也只漠然记录,前因后果一字不提。

我想应该是这样。

周孝王发动政变夺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他没有这个威望和实力,镇压不住王室和诸侯。

当年周公威望够不够?实力够不够?

他只是把持一下朝政,都爆发了三监之乱,这周孝王又何德何能?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差点被废的周夷王到底什么样。

第九位君主周夷王。

看这个谥号就知道,后世史学家认为周夷王绝对不是明君。

周夷王在位期间做的唯一一件风光的事就是征讨太原之戎,一直攻到俞泉,获得一千匹马。

这也算是小有成就。不过周夷王做的昏庸的事却比较多。

比如听信纪国(同样在山东,毗邻齐国东面)国君谗言,烹杀齐哀公。

人家是一国之君,周夷王就因为听信谗言就把人给烹杀了。

齐哀公可是开国第一功臣姜子牙的后裔啊!

齐国也是当时东方的第一诸侯,就算整个西周,也就楚国有能力抗衡一下的强国吧!

可周夷王给人家煮熟了。

听信谗言?

怎么可能?

后世史学家给出个很多推测。

一种当然是说纪侯说的是真的,齐哀公不称职,昏庸无道。

这个基本可以排除,正常人没人会信。

另一种说纪侯怕齐国吞并纪国,进谗言,说齐哀公要造反。

这个接受的人比较多。

还有一种说法,说齐哀公不朝贡,周夷王本来就对他不满,再加上纪侯说坏话,周夷王想要杀鸡儆猴,威慑那些不朝贡,不听话,离心离德的诸侯们。

这种说法接受的人也比较多。

毕竟立威就要选出头的,选实力强的,选来历牛逼点的,否则没什么作用。

就比如去把许国君主拉过来煮了,也没人害怕。

许国是整个周朝,包括春秋战国时期,唯一一个爵位最低,男爵的诸侯国。

还有些史学专家大胆推测,说这个事件太突然,各种原因都很难解释得通,可以发挥想象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