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4殷商之雷(1 / 2)

纣王焚宫殿自死,商朝灭亡。

因为朝歌之战,这座商朝王都损毁严重。

倒戈的囚犯和奴隶素质不高,且长期受到朝歌贵族的欺压,心中有着无穷怒火,进入朝歌后疯狂的进行破坏,屠戮贵族和平民,四处杀人放火。

姜子牙发现后派南宫适前往约束。

这些囚犯和奴隶杀红了眼,迷失了心智,不听劝阻。

南宫适无奈之下派兵截杀数百人,这些杀红眼的囚犯和奴隶才猛然清醒,陆续安稳。

但朝歌也已变成四处废墟残壁,尸首遍地,血流成片,四处火光冲天,民众四处逃散。

南宫适一面派军士维持秩序,一面前去报告周武王。

周武王入城时碰见民众开门犒军,举行欢迎仪式。

然而这些人是殷商王族,痛恨武王来攻,易容成平民,假借欢迎,其实是前来刺杀武王的。

武王没加防备,被一名大力士投掷矛戈刺伤。

伤人“刺客”当场被武王护从太颠拔剑砍倒。

另有一人欲上前,另一名护从闳幺奋身上前。

那人见闳幺怒目圆睁,杀气逼人,吓得转身就跑。

眼看伤人“刺客”砍成肉泥,其余一哄而散,擒拿住三十余人。

姜子牙尽数杀掉,派兵继续围捕逃走者。

军中医官急忙帮武王处理了伤口,暂时移驾到宫墙之内。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成功,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定都镐京。

武王第一时间要考虑的事情就是分封诸侯,初步稳定天下。

是时召开殿内商议。

姜子牙,周公旦,召公奭,毕公,荣公等武王嫡庶兄弟公族众人。

散宜生,宏幺,太颠,南宫适等文武重臣。

另有武王母亲,文母太姒一旁旁听。

姜子牙,周公旦,召公奭乃武王最为亲近和倚重的大臣。

一个是他岳父,一个是他的嫡母四弟,一个是他庶出长兄。

都是至亲,且才能出众,位列三公。

“文有散宜生,武有南宫适”。

姜子牙没来周前,南宫适是周朝对外战争的第一重臣。

散宜生更不用多说,姜子牙之前周氏集团的唯二核心谋士,另一位是周公旦。

至于武王之母太姒,因其品性高洁,妇德可为天下表率,人赞“文母”。

武王对母亲极为尊敬和孝敬,但凡集会都邀请母亲太姒高坐一旁,听取意见。

这次开国后第一次朝会。

主要处理一些紧要问题,武王命姜子牙东出,接应招降商朝军队,安抚跟随商纣王的诸侯,稳定时局。

召公奭坐镇镐京,总筹四方,处理民事纠纷。

南宫适拆除鹿台,开仓赈济百姓,平定朝歌混乱。

闳幺重新修葺被纣王残杀贤臣的墓地,收拢殷商旧人之心。

…………..

各人依次领命而出。

一番吩咐下来,已近午时。

此时只剩武王,周公旦和太姒,这三人乃亲妈和两亲儿子。

没有外人在场后,气氛瞬间轻松温暖起来。

母子三人开始商议武王心中最棘手的分封事宜。

周朝初定,商朝遗民众多。

商朝王氏宗亲支脉分布极广,且依旧强大,虽然暂时进行安抚,但长久下去终是隐患。

为了防止这些人反叛,周公旦建议把这些人全部集中起来,迁往河南商丘,让他们在这里自治。

这里本身就是商朝遗民聚集区,且地理位置优越,工商业发达,让商朝遗民迁徙至此,遗民十分愿意。

同时宽恕纣王的王族子弟,并让纣王儿子武庚即位,成立几个全新的国家邶、鄘、卫,维持商朝祭祀不断,这几个国家就是春秋时期宋国、卫国的雏形。

武王担心这些遗民和商纣后裔聚集,更容易反叛。

周公旦就建议武王将才能出众,可以独挡一方的三弟姬鲜,五弟姬度,八弟姬处,三个同父同母的亲生弟弟分封到商丘周围,建立三个国家,分别是管,蔡,霍。

这三个国家呈现出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牢牢的把宋国围在三角中。

派三个至亲的弟弟来世代看着这些殷商遗民,那就可以放心了。

这是最初一批分封,目的就是解决眼前最紧迫的灭商后商朝遗民的问题。

这个问题解决后,分封事宜就没有那么迫切了,接下来可以慢慢构思研究。

出于对镐京太过偏西,而且离戎狄很近的考虑,武王有意在洛邑再建第二个都城。

洛邑居天下之中,能很好的总领全国,且离戎狄较远,比较安全。

武王有了这个打算,商议时说给周公旦听,还没来得及付诸实际行动,进入朝歌遇刺的伤口感染,加上常年精神紧绷,积劳成疾,没几年英年早逝。

武王死的早,按照文王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太子姬诵即位,但这位嫡长子此时只有十二岁。

武王临终时托付周公旦辅政。

周公旦之所以辅政,史书上说是周成王年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