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4殷商之雷(2 / 2)

对于周成王,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他的出生年月。

不过他爷爷周文王去世的时候,史书上说90岁了,继位的是周武王。

这绝对能说明周武王并不年轻。

周武王当了13年君主之后去世了,时间也不短。

按照这个时间推算的话,周武王应该也是在七八十岁去世的,即使再年轻,也应该有四五十岁。

这样算的话,周成王继位时最低也应该有二十岁,高的话估计会有四五十岁。

不管怎么说,都不算年幼。

而他叔叔周公旦却掌握大权。

根据周成王后来的表现,证明他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因此,这一切只能说明周公旦手中权力很大,周成王因此不得不听从周公旦。

可能周公旦要做无冕之君,也可能是出自对周王朝的认真负责,总之他确实前期独掌朝政。

武王留下的话是“辅佐”,可不是“独掌”。

也正因为武王选择四弟周公旦辅政,没有选用其他的弟弟,所以这引起了其他嫡亲弟弟们的不满。

所以有了历史上有名的“三监之乱”。

就是本来看守殷商遗民的管,蔡,霍三国国君,也就是武王的三弟,五弟,八弟不但不看管,反而联合武庚一起发起叛乱,也叫管蔡之乱。

就因为辅政没选他们就起兵造反,这个理由有点牵强。

但如果是周成王的年纪根本不年幼,周公旦也根本不是辅政,而是把周成王架空,当成傀儡,自己做周王朝的无冕之王……

再加上周公忽然营建第二都城洛邑,其他几个弟弟认为周公要夺位,或者分裂周朝,所以起兵勤王……

那就解释的通了!

但当时话语权掌握在周公手里,所以污蔑他们勤王是反叛。

不管怎样,周公旦依旧没有归还朝政,而且出兵镇压了这场叛乱。

一点也不手软,诛杀了武庚和亲生三哥管叔姬鲜,流放了五弟蔡叔姬度,把八弟姬处贬为庶人。

周公旦确实有着经天纬地之才,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依照武王遗训,继续完成分封,营建东渡洛邑,进一步把周礼系统化,完整化,通过分封制度和周礼,把周王朝彻底稳定下来。

孔圣人称周公为文圣,世人皆赞周公乃周王朝的“定海神针”。

后人对周公推崇备至,除了那个狂热粉丝孔丘之外,最出名的应该是曹操那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经过周公前期的摄政,周王朝空前的发展和稳定,人心皆附。

其实,周公对历史最大的贡献还是,强力废除了商朝的活人祭祀,极大的消除高层民众对鬼神的变态式的信仰。

把商朝通过鬼神和宗教控制国民的手段扭转为通过道德与血缘等级制度。

也就是周礼。

毕竟商王朝灭亡在眼前,要吸取眼前的教训,估计当日目睹了残忍的活人祭祀,吃下兄长肉羹的阴影,对他造成了一辈子都无法抹去的阴影。

正是周礼的出现和推行,让周朝变成了一个迥异于前朝的国度。

正是这种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鬼神信仰不在,才会有东周时期以人为本等思想的出现,同时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

逐步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思想文化基础。

但也正是周礼的出现,包括后世因此而来的儒家,到了后期,反而成了束缚禁锢思想,僵化社会,阻挡生产力发展最大的牢笼。

是造成中国近现代落后于西方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周公的品行端正,德高望重。

据说还创立“周公解梦”,这个应该是后人附会。

最关键的,周公并没有篡夺侄子的王位,也没玩曹操把机会留给儿子那一套,而是真的把实权还给周成王了。

这期间周公究竟有没有动过篡位的心思?

周成王有没有猜忌周公?

谁也不知道,按理说周成王后面掌权,完全可以翻转舆论,但他没有抹黑周公。

那也就是说,周公根本没有篡权的念头,成王也是完全的信任周公的。

那这里面就出现了周朝第一个大谜团。

姜子牙七十得见文王,许配长女给周武王。

姜子牙七十了,他的长女多大年纪?

古时候男子二十岁生育都算晚的了。

咱们就算姜子牙二十生长女,如今姜子牙七十,那长女已经五十,五十岁还怎么嫁人?

所以这里,史书肯定有误,毕竟在“共和执政”之前,所有史书都没有确切的时间纪年。

这就导致许多历史事件时间很乱,包括很多人物的在位时间,生平年纪和一些大事发生时间颇有错误。

另外就是周成王的年纪。

成王就是姜子牙女儿所生的,如果如史书记载,说武王死时成王才12岁,那更说不通。

也许是姜子牙根本不是七十岁才被文王启用的,也许是青年(四五十岁)就钓鱼去了,被文王发现。

文王也没活那么大岁数,这样一来,姜子牙女儿许配给武王,武王壮年死,成王年幼,才能说得通。

但不管怎么说,周成王最后亲政了,而且绝对是个明君。

他在位期间西周发生了很多重要的事。

比如平定三监之乱、继续巩固周武王建立的一些制度、继续分封。

营造洛邑、派兵东征等(很多都是周公旦完成的)。

总的来说,继承了周公的执政理念,他在位期间,西周国力蒸蒸日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