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5分封诸侯(1 / 2)

从周武王到周成王这几十年时间里,分封一直在继续。

最先是武王解决殷商遗民问题分封的殷商遗民国家:(邶)、(鄘)、(卫),监管国家:(管国),(蔡国),(霍国)。

接下来则是分封其他的王室公子,主要是文王的诸位兄弟,包括嫡出庶出,武王的诸位兄弟,包括嫡出和庶出。

如下:

文王二弟三弟东西(虢)国,第六子曹叔振铎(曹)、第七子郕叔武(郕)、第九子康叔封(卫)、第十子季载(沈)、第十一子毛叔郑(毛)、第十二子(郜)、第十三子(雍)、第十四子错叔绣(腾)、第十五子毕公高(毕)、第十六子(原)、第十七子(酆)、第十八子(郇)、第十九子叔颖(赖)。

另外有两个国家很特别,那就是周太王长子太伯后裔的(吴国)和(虞国)。

就是周太王那两个出走东南蛮夷之地的儿子太伯和虞仲的后裔。

吴国春秋后期霸主,一时风光无限。

虞国则给我们留下了假途代虢的典故。

总计分封同姓诸侯国有五十三个,异姓诸侯国十八个。

这里面,比较重要的首推虢国。

周文王的两位弟弟虢仲、虢叔创建了一东一西两个虢国。

按照先秦男子“伯、仲、叔、季”的排辈,虢仲就是虢二哥,虢叔就是虢老三。

哥俩儿分别担任两个虢国的君主。

西虢拱卫周人在渭河流域一带故地宗周地区,是“畿内诸侯”。

东虢则建国于洛邑附近,拱卫周人的新土成周地区,是“东方封国”。

犹如两个门神秦琼尉迟恭,守着周王朝的两都。

“畿内诸侯”和“东方封国”地位不同,作用也不同。

“畿内诸侯”大多是周文王兄弟一辈,德高望重。

这些诸侯不但是一国之主,还在周天子王庭内身居要职,统治者则大多称“伯”。

而“东方封国”大多是周武王兄弟及子侄一辈、姬姓的旁支子弟、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

他们在周人开拓的新区内封邦建国,从而“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他们的统治者习惯上称之为“侯”,如齐侯、鲁侯、晋侯、卫侯等等。

位列畿内诸侯的西虢一族,历来深受周王室信任和重用,长期在周王室担任卿士。

他们与周王室不仅有着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以近臣的身份参与到王室内部的管理中去,与周天子和周王室的命运休戚相关。

两个虢国也是周王畿和洛邑周围的主要强国之一,是诸姬的领袖。

可以注意到,但凡涉及到虢国君主都称“虢公”。

这个“公”并非后人穿凿附会出来的所谓周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更接近周朝设立三公中的“公”。

后面演变为对权高位重、资历深厚的诸侯贵族的一种称呼。

如长期在周王室担任要职的周公、召公、毕公及其后裔。

虢国由于其独特地位,因此也理所当然地被称之为“虢公”。

除了在名号享受尊宠,虢氏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他们世代掌管周王室的兵权,担任“师”官。

指挥周天子的精锐部队“宗周六师”和“成周八师”。

代表天子出镇、巡视诸侯、征伐四夷、剿灭叛乱。

……

分封是西周王朝的立国之本,但分封制并不是始于西周。

早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分封。

《史记》记载黄帝25个儿子得姓者十四人。

表示的就是黄帝封这十四个儿子为诸侯,让他们向东方拓展国土。

这十四个诸侯国也被称为东方诸夏。

这也是黄帝成为东方人文始祖之源。

相比于皇帝的分封,周武王的分封其实是迫不得已。

周国以小邦灭掉殷商大邦,如同蚂蚁吞象。

商朝广阔的领土西周一时根本无法完全控制,周武王不得不进行分封。

当时西周所能控制的疆域仅为陕西和河南一部分。

其他的领土都在商朝残部和各路诸侯手中,所以周武王所封的诸侯国也都在今河南一带。

他还没来得急进行下一步动作,就病逝于镐京。

……

其未竟的事业由四弟周公旦继承。

恰时管蔡之乱,周公旦用三年时间,平定了管国蔡国,将纣王子武庚打败,武庚带领殷商余部北逃。

此后周公在洛邑进行了二次分封。

封少弟姬康于卫地,建立(卫国)。

“卫”字就是保卫周王室的意思。

当时殷商势力逃至黄河以北,对洛邑的威胁极大。

卫国位于黄河南岸,殷商的旧都朝歌,所以他的作用就是保卫洛邑不受北殷的袭击。

同时要防范新的诸侯国宋国(同样是殷商势力残留,迁往商丘的部分)。

这个“卫国”是武王时分封武庚的卫国的基本盘,原本归属武庚,武庚反叛被杀,就封给了自己人。

周室三公之一的召公受封于(燕)。

召公受命带领周军继续追击北殷的残余势力。

召公经过数年鏖战,杀死纣王子武庚,彻底灭亡北殷。

史书记载商朝旧臣箕子部残存下来,一路退守辽东,在今朝鲜建国,这个……不重要。

召公的燕国就被改封于幽燕一带,由他的长子克在此建国,以防范箕子的商军南下。

燕国乃战国七雄之一。

出于周朝“兴灭继绝”原则,武庚虽然反叛被杀,但不能断了殷商宗祀,周公寻到殷商后裔贵族,商纣王兄长微子启,将其封在商丘。

也是原先武庚的封地,正式建立(宋国)。

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与周为客,地位超然,爵位位列诸侯之首。

周朝新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称三恪,以示敬重。

除了封商于宋外,另外两个则是封虞、夏于(陈),(杞)。

宋国不一般,是出过霸主的国家,所以多花笔墨谈谈宋国。

宋国经济发达,宋国人(毕竟殷商遗民)善于经商,在继承与发展殷商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方面,功不可没。

宋国商业文化繁荣昌盛,首先表现于城市的发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