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传奇的那些事 连载

大唐传奇的那些事

分类:历史军事 作者:闲话达 字数:3万字 标签:大唐传奇的那些事,闲话达 更新:2024-06-26 09:27:44

或奇幻、或现实,或浪漫、或惊悚,这些故事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一起解读唐传奇,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探索那个辉煌时代的文化遗迹,感受那些古老故事的现代回声。 ...

我在贞元年间考进士没有中,回宛叶一带。走到伊阙南道的鸣皋山下,打算在姓大的农民家中住宿,可是没住成,又走了十多里路。当时正是夜晚,月亮开始升起,忽然闻到有异常的香气,于是顺着香气走去,也不管多远。不久看见前方有光亮,心想也许是庄子。再向前走走,到了一座大房子前,看门庭好像是富贵人家。有个黄衣人问我:“您从哪里来?”

我答道:“我叫牛僧孺,是来考进士没中想回家的人。本来想到大安的民户住宿,走错了路来到了这里,请允许我在这借宿一晚,没有别的要求。”

里面有个小梳着髻子的使女走出来,责备黄衣人道:“在门外跟谁说话?”

黄衣人说:“来了客人。”

黄衣人进去报告,不一会儿出来说:“请客人进去。”

我问这是谁家的宅院,黄衣人说:“只管进去,不用问。”

进了十来道门,到了大殿。大殿上有珠帘挡着,有穿着红衣和紫衣的女子一百多人,站在台阶上。左右的使女说:“下拜,参见殿下!”

帘中有话传出:“我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这里是庙,郎君不该来,为什么来这里?”

我说:“臣的家在宛叶,要回去失了路,怕被豺狼所害,斗胆请求保全性命。”

太后让卷起帘子,离开坐位说:“我是原先汉朝的老母,您是唐朝的名士,不是君臣关系,希望不要多礼。就上殿来见面吧!”

太后穿着白色的练衣,样子高大雄伟,年纪不很高。慰劳我说:“走路不辛苦吗?”

让我坐下。大约有一顿饭工夫,听到殿内有笑声,太后说:“今天晚上风景月色都很好,偶尔有两个女伴要来找我。况且又碰上嘉客,不可不成一会。”

叫左右的使女委屈二位娘子出来见见秀才。

过了好久,有两个女子从里面走来,随行的有几百人。在前面站着的人,细腰长脸,头发很多未加妆饰,穿着青色衣服,只有二十多岁。太后说:“这是高祖的戚夫人。”

我就下拜,夫人也还礼。另一个人,皮肤肌肉很柔弱,身姿沉稳,美得耀眼,身上穿着绣着花的衣裳,年龄比薄太后小些。太后说:“这是汉元帝的王嫱。”

我又像对戚夫人那样下拜,王嫱也答拜。各坐到坐位上。

坐好后,太后让穿紫衣的宦官说:“把杨家潘家迎来!”

过了好久,看见空中落下五色云彩,并听到笑语声逐渐地近了。太后说:“杨家潘家来了。”

突然车马的嘈杂声很杂乱,罗绮鲜明耀眼。旁人都来不及转头看。只见有两位女子从云中走下来。我站起来立在旁边,看见前面的一个人细腰长眼,面貌很美丽,穿着黄色衣服,戴着玉冠,年龄三十岁左右。太后说:“这是唐代的太真妃子。”

我就伏在地上拜见,就像臣子对待君主的礼节。太真说:“我得罪了先帝(指唐肃宗),朝廷不把我列入后妃之列,使用这样的礼节不是虚设的吗?不敢接受这个大礼。”

退了几步做了回拜。还有一位肌肤丰满、眼神灵活、身体小巧、本质洁白、年龄极小、穿着宽大衣服的人,太后说:“这是南齐时代的潘淑妃。”我照样拜见她。随后太后命令端上酒菜,不一会儿,酒菜就送来了,芳香洁净的几万样都是叫不上名字的。我只想填饱肚子,却不能如愿。吃完后又要喝酒。那些杯盘都是像当帝王的人使用的器皿。太后对太真说:“你很长时间不来看望我了?”

太真脸上带着恭敬的表情回答说:“三郎(天宝年间宫人都称呼玄宗为三郎)多次去游览华清池,跟着去侍候所以来不了。”

太后又对潘妃说:“你也不来,怎么回事?”

潘妃掩着嘴笑,忍不住,没法回答。太真看着潘妃替她回答说:“潘妃向我说,东昏侯放纵无忌,整天出去打猎她感到烦恼,所以不能时常来谒见。”

太后问我:“现在的皇帝是谁?”

我答道:“现在的皇帝是先帝的长子。”

太真笑道:“沈婆的儿子做了皇帝,太奇怪了!”

太后说:“是个什么样的君主?”

我答道:“小臣不可能完全知道当今皇帝的德行。”

太后说:“不必有忌讳,只要说说就行了。”

我说:“民间流传着圣武的说法。”

太后点头三四下。太后让上酒并演奏歌舞助兴。奏乐或跳舞的都是少女。酒轮流行了几圈儿,乐队就停止了演奏。

太后请戚夫人弹琴。戚夫人在手指上戴上了玉环,它的光辉照到了四座。(《西京杂记》说:高祖给了戚夫人一个环子,把环子照在手指上能看见骨头。)弹起琴来,声音很哀怨。太后说:“牛秀才偶然到这儿来的,各位娘子又偶然来拜访我,现在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尽情表达平生的欢愉,牛秀才当然是才子,为什么不各自赋诗言志呢!这不是很好的事吗?”

于是给每人都发了个纸笔,很快就写完了诗。

薄后的诗是:“月寝花宫得奉君,至今犹愧管夫人。汉家旧是笙歌处,烟草几经秋复春。”

王嫱的诗是:“雪里穹庐不见春。汉衣虽旧泪垂新。如今最恨毛延寿,爱把丹青错画人。”

戚夫人的诗是:“自别汉宫休楚舞,不能妆粉恨君王。无金岂得迎商叟,吕氏何曾畏木强。”

太真的诗是:“金钗堕地别君王,红泪流珠满御床。云雨马嵬分散后,骊宫不复舞霓裳。”

潘妃的诗是:“秋月春风几度归,江山犹是邺宫非。东昏旧作莲花地,空想曾披金缕衣。”

再三邀请我作诗,我推辞不掉,便答应了她们的要求作了一首诗:“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另有一个擅长吹笛的女子,留着短发,穿着华丽的衣服,容貌非常漂亮,而且很会眉目传情,是跟随潘妃来的。太后让她坐在自己身边。不时让她吹笛子,也不断让她饮酒。太后看着她问道:“认识这个人吗?她是石家的绿珠啊。潘妃把她当作妹妹来养,所以潘妃与她一起来。”

太后接着说:“绿珠怎么能没有诗呢?”

绿珠于是表示歉意,然后作诗道:“此日人非昔日人,笛声空怨赵王伦。红残翠碎花楼下,金谷千年更不春。”

写完诗后,酒拿来了。太后说:“牛秀才从远处来,今晚上谁做他的伴侣?”

戚夫人首先起身辞谢道:“如意儿已经长大,当然不能这样。并且不应该如此。”

潘妃辞谢道:“东昏侯因为玉儿的原因,致使国破身亡,玉儿不想辜负他。”

绿珠辞谢道:“石卫尉性格严酷而嫉妒,今天就是死,也不该涉及淫乱之事。”

太后说:“太真是本朝先帝的贵妃,更不行。”

太后对王嫱说:“昭君开始嫁给呼韩单于,后又作了李累单于的媳妇,本来是按自己的心意,再说严寒地方的胡鬼又能做什么?希望昭君不要推辞。”

昭君不说话,低眉羞涩怨恨。不一会各回去休息。我被左右的人送到昭君的房里。当时快要天亮了,侍候的人告诉起床,昭君垂泪握手告别。忽然听到外面有太后的命令,我于是出来见太后。太后说:“这里不是郎君久留之地,应该赶快回去。以后希望不要忘记今天欢聚的时光。”

又要来酒,喝了两巡就停下来。戚夫人、潘妃、绿珠都流下了眼泪,终于辞别而去。太后派太监送我去大安,抵达西道时,不久太监就不见了。当时天已经亮了。我到了大安里。问那里的人关于这个太监的事都说不知道。回去却看见戚夫人、潘妃、绿珠都在路上。我想和她们说话,她们就走开了。不久已经进入城中。我回到静安寺,和尚吃惊地说:“我听说你中途回来了,为什么却这么久才到?”

我说:“因为迷路的缘故。”

又说:“我看见你的衣衫上有异香。”

经过十余天香味也没有散去。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