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周秦行纪(1 / 2)

我在贞元年间考进士没有中,回宛叶一带。走到伊阙南道的鸣皋山下,打算在姓大的农民家中住宿,可是没住成,又走了十多里路。当时正是夜晚,月亮开始升起,忽然闻到有异常的香气,于是顺着香气走去,也不管多远。不久看见前方有光亮,心想也许是庄子。再向前走走,到了一座大房子前,看门庭好像是富贵人家。有个黄衣人问我:“您从哪里来?”

我答道:“我叫牛僧孺,是来考进士没中想回家的人。本来想到大安的民户住宿,走错了路来到了这里,请允许我在这借宿一晚,没有别的要求。”

里面有个小梳着髻子的使女走出来,责备黄衣人道:“在门外跟谁说话?”

黄衣人说:“来了客人。”

黄衣人进去报告,不一会儿出来说:“请客人进去。”

我问这是谁家的宅院,黄衣人说:“只管进去,不用问。”

进了十来道门,到了大殿。大殿上有珠帘挡着,有穿着红衣和紫衣的女子一百多人,站在台阶上。左右的使女说:“下拜,参见殿下!”

帘中有话传出:“我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这里是庙,郎君不该来,为什么来这里?”

我说:“臣的家在宛叶,要回去失了路,怕被豺狼所害,斗胆请求保全性命。”

太后让卷起帘子,离开坐位说:“我是原先汉朝的老母,您是唐朝的名士,不是君臣关系,希望不要多礼。就上殿来见面吧!”

太后穿着白色的练衣,样子高大雄伟,年纪不很高。慰劳我说:“走路不辛苦吗?”

让我坐下。大约有一顿饭工夫,听到殿内有笑声,太后说:“今天晚上风景月色都很好,偶尔有两个女伴要来找我。况且又碰上嘉客,不可不成一会。”

叫左右的使女委屈二位娘子出来见见秀才。

过了好久,有两个女子从里面走来,随行的有几百人。在前面站着的人,细腰长脸,头发很多未加妆饰,穿着青色衣服,只有二十多岁。太后说:“这是高祖的戚夫人。”

我就下拜,夫人也还礼。另一个人,皮肤肌肉很柔弱,身姿沉稳,美得耀眼,身上穿着绣着花的衣裳,年龄比薄太后小些。太后说:“这是汉元帝的王嫱。”

我又像对戚夫人那样下拜,王嫱也答拜。各坐到坐位上。

坐好后,太后让穿紫衣的宦官说:“把杨家潘家迎来!”

过了好久,看见空中落下五色云彩,并听到笑语声逐渐地近了。太后说:“杨家潘家来了。”

突然车马的嘈杂声很杂乱,罗绮鲜明耀眼。旁人都来不及转头看。只见有两位女子从云中走下来。我站起来立在旁边,看见前面的一个人细腰长眼,面貌很美丽,穿着黄色衣服,戴着玉冠,年龄三十岁左右。太后说:“这是唐代的太真妃子。”

我就伏在地上拜见,就像臣子对待君主的礼节。太真说:“我得罪了先帝(指唐肃宗),朝廷不把我列入后妃之列,使用这样的礼节不是虚设的吗?不敢接受这个大礼。”

退了几步做了回拜。还有一位肌肤丰满、眼神灵活、身体小巧、本质洁白、年龄极小、穿着宽大衣服的人,太后说:“这是南齐时代的潘淑妃。”我照样拜见她。随后太后命令端上酒菜,不一会儿,酒菜就送来了,芳香洁净的几万样都是叫不上名字的。我只想填饱肚子,却不能如愿。吃完后又要喝酒。那些杯盘都是像当帝王的人使用的器皿。太后对太真说:“你很长时间不来看望我了?”

太真脸上带着恭敬的表情回答说:“三郎(天宝年间宫人都称呼玄宗为三郎)多次去游览华清池,跟着去侍候所以来不了。”

太后又对潘妃说:“你也不来,怎么回事?”

潘妃掩着嘴笑,忍不住,没法回答。太真看着潘妃替她回答说:“潘妃向我说,东昏侯放纵无忌,整天出去打猎她感到烦恼,所以不能时常来谒见。”

太后问我:“现在的皇帝是谁?”

我答道:“现在的皇帝是先帝的长子。”

太真笑道:“沈婆的儿子做了皇帝,太奇怪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