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莺莺传(1 / 2)

在贞元年间,有一个叫张生的人,性格温和,风度翩翩。他内心坚定孤独,不随便接受非礼之事。即使在朋友聚会的场合,其他人都表现得很激动,张生却只是保持温和,始终不会被扰乱。因此,到了二十三岁,他还没有接触过女性。有人因此询问他,他回答说:“登徒子不是好色的人,而是有不良行为的人。我才是真正的好色之人,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般来说,特别美好的事物总是留在心中,这就是我知道自己没有忘记情感的原因。”

询问的人理解了他的意思。不久之后,张生去蒲州游玩。在蒲州东边十几里的地方,有一个叫普救寺的僧舍,张生就住在那里。恰好有一位姓崔的寡妇,准备回长安,途中停留在这个寺庙。

崔氏是郑州人。张生也出自郑州,按照亲戚关系,她是张生的远房姨母。那一年,浑瑊在蒲州去世。有一个叫丁文雅的宦官,他不擅长管理军队,军队因为丧事而混乱,大肆掠夺蒲州的人民。崔家财产丰厚,有很多仆人。在旅途中感到恐慌,不知道该怎么办。之前,张生和蒲州的将领关系不错,请求官吏保护,因此没有遭受灾难。过了十几天,杜确将军带着皇帝的命令来管理军队,军队因此安定下来。郑氏非常感激张生,于是设宴邀请他,并说:“我的姨母是个寡妇,带着年幼的孩子。不幸的是,她遇到了军队的混乱,无法保护自己。她的孩子们就像你生的一样,怎么能和普通的恩惠相比呢!现在我让他们以仁兄的礼节来见你,希望这样能报答你的恩情。”

她让她的儿子欢郎出来,欢郎大约十多岁,长得很温和美丽。然后又让她的女儿出来:“出来向你的哥哥行礼,是你的哥哥救了你的命。”

过了很久,女儿以生病为由推辞。郑氏生气地说:“张兄救了你的命,否则你就被抢走了。你能一直避开他吗?”

过了很久,女儿才出来。她穿着平常的衣服,没有特别的装饰,只是头发垂下来,脸上有些红晕。她的美丽非常出众,光彩照人。张生很惊讶,向她行礼。因为郑氏的压制,女儿看起来很不高兴,好像承受不了自己的身体。张生问她的年龄,郑氏说:“今年是天子甲子年的七月,到贞元庚辰年,她已经十七岁了。”

张生试图用言语引导她,但她没有回应。宴会结束后,张生对女儿产生了感情,但没有办法表达。崔家有一个叫红娘的女仆。张生私下里多次给她礼物,找机会向她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女仆很惊讶,害羞地跑开了。张生后悔了。第二天,女仆又来了。张生羞愧地向她道歉,没有再提自己的要求。女仆对张生说:“你的话,我不敢说,也不敢泄露。但是崔家的亲戚,你是知道的。你为什么不因为她的美德而求婚呢?”

张生说:“我从小时候开始,性格就不随便。有时在华丽的场合,我从来没有看过一眼。不是为了当年,而是因为最终有些东西被遮挡了。昨天在宴会上,我几乎无法控制自己。几天来,我忘记了走路和吃饭,恐怕活不过今晚和明天。如果通过媒人求婚,要经过几个月的纳采问名,我可能已经在干鱼店里找我了。你怎么想?”

女仆说:“崔家很谨慎,保护自己,即使是尊敬的人也不能用不合适的话冒犯她。下人的计划,本来就很难进入。但是她擅长写文章,经常沉思诗句,对怨恨和仰慕的人思考很久。你试着写一首表达情感的诗来打动她。否则,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张生非常高兴,立刻写了两首《春词》诗交给她。

那天晚上,红娘又来了,拿着一张彩色的纸交给张生,说:“这是崔家命令的。”

题目是《明月三五夜》。诗的内容是:“等到月亮在西厢下,迎着风半开着门。墙边的花影在动,怀疑是美丽的人来了。”

张生也隐约理解了她的意思。

那天晚上,是二月的第十四个晚上。崔家东边有一棵杏树,可以爬过去。满月之夜,张生通过树爬了过去。到达西厢,门半开着。红娘在床上睡觉。张生因此惊醒了她。红娘惊讶地问:“你是怎么来的?”

张生欺骗她说:“是崔家邀请我的,你帮我告诉她。”

不久,红娘又来了。她连续说:“来了!来了!”

张生既高兴又害怕,认为一定会成功。当崔家的女儿来了,她穿着整齐的衣服,严肃地责备张生:“你救了我的家,这份恩情很厚。所以我的母亲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你。但是你为什么因为一个不适当的女仆,送来淫秽的词语。起初是为了保护人们的混乱而正义,但最终是为了混乱而掠夺。混乱和混乱有什么区别?我真的想停止这些话,但是保护人们的邪恶,这是不公正的;如果明确告诉我的母亲,那就违背了人们的善意,这是不吉利的。想把它寄托在仆人身上,又担心不能表达真诚。所以用短篇文章,希望自我陈述。还担心你会觉得困难,所以用粗俗的话,希望你能来。不合理的行为,能不感到羞愧吗?我只希望以礼节自持,不要陷入混乱!”

说完,她突然离开了。张生失落了很久。然后他爬出去,从此绝望了。

几天晚上,张生独自在窗户边睡觉,突然有人推他。他惊讶地起床,发现是红娘带着被子和枕头来了,她拍了拍张生说:“来了!来了!你为什么还在睡觉!”

她带着枕头和厚厚的被子离开了。张生擦了擦眼睛,坐了很久,仍然怀疑是在做梦。然而,他谨慎地等待着。不久,红娘带着崔家的女儿来了。她很害羞,很温柔,身体无法动弹,以前端庄的态度不再一样了。

那天晚上,是第十八天。斜月晶莹,微弱的光线照在床上。张生感到飘渺,怀疑自己是不是神仙,而不是来自人间。过了一会儿,寺庙的钟声响起,天快亮了。红娘催促他离开,崔家的女儿哭泣着,红娘又把她带走了,整晚没有说一句话。张生看着颜色起床,自己怀疑:“这是梦吗?”

到了早上,他看到化妆品在手臂上,香味在衣服上,泪光闪烁,仍然在座位上。

之后又过了很多天,再也没有消息。张生写了《会真诗》三十韵,还没写完,红娘正好来了,所以他给了她,让她给崔家的女儿。从那以后,他们又见面了。早上偷偷出去,晚上偷偷进来,一起住在以前所谓的西厢,将近一个月。张生经常问崔家女儿的感受。她说:“我别无选择。”

因此,他想完成这件事。不久,张生要去长安,先把情况告诉她。崔家的女儿没有反对的话,但是她的表情充满了悲伤和抱怨。在她离开的前一晚,她再也见不到了,张生就向西走了。

几个月后,张生又去蒲州玩,和崔家的女儿在一起几个月。崔家的女儿非常擅长书法和写作。经过几次请求,她最终没有出现。张生经常用文章来逗她,但她不太看。总的来说,崔家的女儿非常出色,艺术必须达到极致,但她看起来并不知道;她说话很快,但很少回应。她对张生的感情很深厚,但从未用言语来表达。她经常看起来很忧郁,很深沉,好像不认识,她温暖的外表很少出现。有时她独自一人在夜晚弹琴,忧郁而悲伤。张生偷偷地听着。当她要求时,她就再也不弹了。因此,张生更加困惑。不久,张生因为文学调整而到期,又要向西走。在他离开的前一晚,他没有再说自己的感情,而是在崔家的女儿旁边叹气。崔家的女儿已经秘密地知道要告别了,她看起来很恭敬,声音很愉快,慢慢地对张生说:“开始混乱,最后放弃,这是自然的。我不敢恨。但是,如果你混乱,你结束,这是你的恩惠。那么,生命的誓言就有结局了。你为什么还要深深地感受到这次旅行呢?然而,既然你不开心,我没有什么可以安慰你的。你经常说我擅长弹琴,我以前很害羞,不能做到。现在你要走了,既然你这么真诚。”

于是她命令擦琴,弹《霓裳羽衣》的序曲,没弹几个音符,悲伤的音乐就混乱了,不再知道它是一首曲子。周围的人都叹了口气,崔家的女儿也突然停止了,扔下琴,哭泣着,跑回郑的地方,再也没有来。第二天早上张生就走了。

第二年,张生在科举考试中未能成功,便留在了京城。因此,他写信给崔莺莺,以表达他更深层次的情感。崔莺莺回信的内容大致如下:

捧读你的来信,感受到你深深的爱抚。我们这些年轻男女的情感,总是悲喜交织。你还赠送了我花胜和口脂,这些装饰品让我的容貌更加光彩照人。虽然受到了你特别的恩惠,但还有谁会为我打扮呢?看到这些物品,只是增加了我的思念和情感的起伏。我听说你在京城找到了工作,继续你的学业,这是很好的事情。但我恨自己是一个偏僻而粗俗的人,永远被遗弃。命运就是这样,我还能说什么呢!自从去年秋天以来,我总是感到失落。在喧闹中,我勉强说笑,但在独处的夜晚,我总是流泪。甚至在梦中,我也感到悲伤,你对我的恩惠,我们缠绵的情感,似乎是平常的,但我们的秘密相会还没有结束,就被打破了。虽然半边被子还是温暖的,但我对你的思念却很遥远。自从上次告别以来,已经过去了一年。长安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地方,总是让我想起你。幸运的是,你没有忘记我,一直在想念我。我卑微的心愿,无法报答你。至于我们之间的承诺,我当然不会改变。

我们过去因为亲戚关系而相识,有时一起参加宴会,仆人们的诱惑,使我们产生了私情。年轻男女的心,无法自我控制。你有弹琴的诱惑,我无法拒绝。当我们同床共枕时,你的情感深厚。我愚蠢的情感,以为可以永远依赖你。但我没有想到,见到你后,我却不能稳定我的情感。这让我感到羞愧,不再明显地侍奉你。我将永远遗憾,还能说什么呢!如果一个仁慈的人用心,能够满足我内心深处的愿望,即使我死了,也像活着一样。但如果一个明智的人忽视了我的情感,放弃了小的,追求大的,认为我们之前的结合是可耻的,我们的承诺是可以欺骗的。那么我将化为尘土,但我的真诚不会消失,随风而去,仍然寄托在清澈的尘埃中。我对你的真诚,都在这里。写这封信时,我感到悲伤,无法表达我的情感。请千万保重,保重千万!一枚玉环,是我小时候玩弄的,送给你作为你的装饰品。玉代表它的坚硬和光滑,环代表它永远不会断裂。还有一些乱丝和文竹茶碾。这些小东西不足以被视为珍贵。我只是希望你像玉一样真实,我的愿望像环一样不会解开,泪痕在竹子上,忧愁的思绪在丝线上。通过这些物品表达我的情感,永远作为美好的象征。心很近,身体很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面。深深的愤怒,使我们的心灵在千里之外相连。请千万保重!春风很猛烈,多吃点好的食物。谨慎言行,保护自己,不要因为我而过于担忧。

张生把他的信给朋友们看,因此当时很多人都听说了这件事。他的朋友杨巨源喜欢写诗,因此写了一首《崔娘诗》

“清润的潘郎,玉不如你,

中庭的蕙草,雪开始融化。

风流的才子,春天的思绪很多,

萧娘的一封信,让人心碎。”

河南的元稹也继续写了《会真诗》三十韵,诗如下:

“微月透过窗帘,萤火虫飞过蓝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