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衡 连载

司衡

分类:玄幻奇幻 作者:不想穿黑色毛衣 字数:4万字 标签:司衡,不想穿黑色毛衣 更新:2024-06-26 11:04:35

简约版:以蠡测海得见大千世界,池鱼笼鸟跃离弹丸天地。繁赘版:荒古鸿蒙时,太初演化太始,高下混沌未分;太古宇宙时,玄黄初辟,天地始开,生造化之多端,播群形于万类;远古神话时,有至人牵星补天,逐日填海,移山 ...

“注意看,这个女人叫小美……”

“宇宙万法的源头……”

“徐州地方,历代,大规模征战五十余次,是非曲折,难以论说……”

“我这一生,如履薄冰,你说我能走到对岸吗?”

“你字鹿山,就叫山字营吧。”

“庞大人是君子豹变,果然是辅国良臣……”

“本月十六日到十九日期间,将迎来罕见天象五星连珠。古人在占星时将这种奇观称为‘五星聚’、‘五纬合’,认为是天意对于王朝兴替、国运盛衰的预示,既有不祥之兆的谶言又有圣人将出大吉大利的说法。”

“在历史上,伴随着‘五星聚’同步发生的事件有尧禅于舜、寒浞代夏、武王伐纣、汉高封王、吕后称制、武周代唐、韦后弑君等等……”

“当然以上说法都是缘自附会,属于封建迷信。但以风水而言,本次五星连珠的时间属于水火冲和火金克的流日,月日天克地冲,诸事不宜……”。

夏日夜间,西疆乌市境内,环抱着高原明珠天池的博克达山脉北麓。一支考古队伍正在山峰中段处,经过平整填埋的地面进行工作。

场地中搭建着几座简易帐篷,周围拉起隔离带,挂着几条红底白字的横幅。字样为“西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域文化研究院”、“科学考古,抢救挖掘”、“文物保护,尊重历史”等等。

几台低声运行的小型发电机通过布置在桁架上的线路,将照明灯光一路送进用木板钢架加固的墓道里。整个营地亮如白昼,工作人员往来频频,清理出的文物已经在空地上铺列出一大片。

“五星连珠?”连恒将饭盒里最后一口饭扒拉干净,点开了视频评论区,评论区热度最高的是网友在推荐十几年前一部与行星联珠有关的穿越剧。

沙雕网友就“游梦仙枕”、“穿越时空”、“平行宇宙”几个话题脑洞大开,侃的火热。

连恒歪头看向外边,瞅着乌云密布不见半点星光的夜空,撇了撇嘴,大觉扫兴。他将手机锁屏,随手把一次性饭盒和喝完的矿泉水瓶丢进垃圾桶,起身就往帐篷外走去。

这是一座经频繁地震而显露出的山体墓葬,由于位置偏僻人迹罕至,直到近日才被违规进入保护区的驴友发现。

墓葬前依山建有一座高大的石牌坊,只是横梁匾额早已塌陷,漆彩也早随着时光流逝而剥落风化。

只有伫立的左右立柱上,一副凿刻的楹联还同此山此墓百年不移:

“比年承乏邊防,憶奉檄馳驅,左提右挈,共濟時艱,絕域相從,擕手同陪河朔飲;與子戮力王事,痛關山書劍,大略雄才,忽爲異物,九原可作,傷心難報秣陵書。”

中间的空地上满是陪葬品,立着螭首龟趺的碑刻,堆放成双成对的石人石马。连恒拿着相机,小心翼翼的文物间穿行拍摄。忽地瞥见两块横放的志石,顿时眼睛一亮,到跟前站定。

在一旁清理文物的考古人员抬头瞟了一眼,欲言又止。但见连恒胸前工作牌是“东鲁日报援疆工作小组实习记者”字样,又继续低头工作去了。

眼前平放的两块志石,即原本下底上盖,由铁箍固定,记叙墓志铭的碑刻。志盖上篆刻的文字内容为:

“皇赠太子少保赐祭葬光禄大夫世袭二等轻车都尉西疆布政司使耿公墓志铭”

志底则是记叙名讳姓氏、乡邑族出、行治履历等大要十三事的墓志序文。但由于石料材质较轻,又采用的是罕见的通体阳刻,以致残破划毁严重,许多内容都剥落缺失,无法识别。

序文自右起,留存最完整的是墓主的官衔名讳:

“公派諱文璧官諱□字炤衡姓耿氏祖□蒲圻世居巴陵……壬戌恩科並補行辛酉正科舉人誥授光祿大夫欽命頭品頂戴賞戴花翎賞穿黃馬褂□□奇臣巴□魯二等輕車都尉世職歷任西疆布政使甘□按察使鎮迪兵備道兼按察使□□辛卯年十二月□□日卒於任所上悼惜詔治喪加恩從優賜卹贈太子少保銜賜祭葬宣付史館……”

及为之撰文题书、篆写碑额的同僚署名:

“誥授光祿□夫頭品頂戴護理□疆巡撫事開缺布政使西林巴圖魯邵陽魏□燾撰文”

“壬戌恩科並補行辛酉正科舉人……署甘隴西疆布政使宣恩饒應祺制銘”

“賜進士出身誥授光祿大夫頭品頂戴兵部侍郎銜兼都□院右副都禦史巡撫甘隴西疆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秀水陶模書丹”

“賜進士出身誥□資政大夫二品頂□鎮迪兵備道兼按察使銜零陵周崇傅篆蓋”

而墓志中后续的家族世系和涉及生平的内容则大半缺失,只有“八表板蕩公少奇節起自…仗劍從征…名始著”“騁戰十余省…夙著奇勛”“滌蕩威赫”“引舉彤廷”“勳業昭彰昆侖巍然”“化虹騎箕湘水彌長”等零星字句,在时隔百年后重见天日,默默讲述着前人金戈铁马鲜为人知的事迹。

连恒将碑文粗略看了,这位墓主出身两湖,弱冠从军,半生戎马,去世时五十二岁,官职为从二品的西疆布政使,是当时西疆自巡抚、将军以下的三号人物,以权职而论则大致等同如今的一省之长。

因为经年戎马加奔波劳碌而感染了“時疫冬瘟”,久治不愈去世,临终前吩咐不必归葬故里,而是在“早選天池吉穴”将他轻棺简葬。

治下百姓感念他安民定乱和多年来“綏輯拊循,明刑弼教”的德绩。于出丧之日,“扶老摯幼,攀舁伏道,路祭百余裏”并携带器具帮助官府为他开山修墓。等到墓地建成立碑祭葬,依然是按照他生前封典的一品规格。

时逢边衅争端,刚刚到任视事的陶抚军为之题书碑文,大是哀叹“怅聽鼓鼙,涕泗交橫”。

连恒大致猜到这位一省大员的丧命之因,他曾在相关文献里看过记载。在同时期的冬季有一场从北方邻国彼得堡席卷而来,在欧亚肆虐,据说导致全球百万人丧命的大流感——疑似H2N2甲型病毒。

连恒又将目光投向另一边,在靠着墓穴的墙壁下搭着两张矮桌。上边摆放的都是从墓主棺椁取出的陪葬品,有玉佩、扳指、官服、短剑、软鞭、红宝石顶珠等物。

连恒蹲下身去,举起相机一一拍照,当拍到最后一件物品时,不知怎滴心中一动。鬼使神差的伸手拿起来看,见是一颗四四方方,巴掌大小的玉石印章。印面有阳刻的四字隶书“青宮少保”,印台与印纽间则是脱落的木边,露出里边的镶并痕记。

东方属木,于色为青,故太子所居东宫有青宫之称。墓主的宫保官衔是去世后追赠而得,那这印章自然是身后制刻的随葬物。

连恒轻轻摸挲,印台颜色呈淡黄色,印纽则是赤黄,应为白田与黄田玉质。由于年代已久,镶嵌的一圈薄木边已经变形脱落,露出内部的沉绿之色,触摸有着金属质感,显然是内有乾坤。

旁边腾出手的工作人员一扭头,正看到连恒不戴手套去摸出土文物。顿时火冒三丈,脸都绿了,急忙喊道:“诶,你这个小同志,怎么……”

这时,地面忽然震动,山体摇晃,打断了他的话语。而架设在附近顶棚的灯光闪烁几下,倏忽熄灭,场地陷入一片黑暗。墓中有人大喊一声:“地震了,快跑啊!”

墓内的工作人员立时蜂拥而出,连恒也急急忙忙起身,哪知蹲的太久,刚一站起,便觉头晕目眩,眼前一黑。

正巧旁边的工作人员见他原地不动,以为是吓得傻了,奔跑之余往他肩膀上一推。连恒不由自主斜了个身,一头往后栽倒,后脑勺正磕在桌面的印章上。

脑袋撞歪了印纽,咔哒一响,露出了里边的沉绿金属。一阵红光闪过,连恒整个人就在原地消失不见。

“天克地冲,诸事不宜。”连恒在失去意识前,脑海里忽然想起这八个字来。

………………

广续三年,岁在丁丑,时正冬月。西域天山山脉南麓,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一支骑兵顶风冒雪,沿溯着已经冰封雪盖的玉聚河疾行而上,每隔几骑便举亮一支火把,如一条火龙在雪域长夜里穿行。

先头部队已在几间简陋土房前扎下,竖立旗帜,搭建营帐。一队队奔驰而来的骑兵相继放缓,停散在道路两旁。

马上骑卒俱是风尘仆仆满脸疲色,有的翻身下马捧咽冰雪,有的一裹毛毡扑进雪坑,倒头就睡。更多的则是直接趴伏马背,片刻间便鼾声四起。

河沿道路上,大队骑兵风驰过后许久,又是数起急行军的步兵以及结驷连骑,杂沓而来的大队车马。不少人手上脸上遍布冻疮,口中大喘粗气,却仍在快步疾奔。

风雪之中,一颗熊熊燃烧的火流星坠破云层从东南方出现。夜空乍亮,隆隆作响,火光煊然映天,擦着云雾状的长带尾迹斜没入西北方的山岭里。

摄人心魄的动静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一名长夫抬头望天,力气一缓,凌冽寒风便将他手拽的捆绳吹脱。马车上的篷布松动,掀起一角。露出一门两轮钢炮,炮身上的洋文字码随之显露——“FRIEDKRUPP”。

骑步车马接踵而来,其后席天卷地的鹅毛大雪又将玉聚河畔人马行过的痕迹逐渐覆盖。而在肉眼难见的夜空里,数点亮光隐隐排成一线。

在先头部队扎营的左近山崖上,数十骑正围成一团。一幅宽大舆图被四名骑卒各持一角斜着张开。当中几名将领比对舆图,指划着更远处在风雪中灯火隐显的城镇,唾沫横飞。

山崖的最高处,则有一道颀长身影驻马而立。随着天边的一线红光坠入西北方山岭,这人举在眼前的双筒望远镜也缓缓放下,露出一张沉毅的面孔。

他剑眉扬起,将手伸入里衣,感受着已经热到发烫,还在不住震颤的贴身之物。目光渐渐深邃,若有所思……

博克达三峰入云,冰雪晶莹,望之如琉璃世界。灵迹最著,故俗以“灵山”呼之。

——椿园七十一《西域闻见录》

十三日,大雪连日,几没膝。甚闷,未出门。酉正,取赏黄观察(字燮圭,粤西右江道,俸满卓异,送部引见)所赠禹慎斋“爱园集饮图”。长宽不过尺许,画工精巧,甚是妙迹。然钤印累幅,不下数十,真糟污矣,庸俗可恨!戌初饭罢,书房小憩,闻仆私语,谓早起夜时见数点星芒长烁刺目,迄今不熄。甚奇,出门观之,天昏地暗,雪片如席,肉眼岂可见观?真呓语也。戌正,禹图真为佳品,取瓶生一章,钤于图右。

十七日,晴,路泞,午前大风。上微感冒不适,读不佳,午后粗了。是日钦天监有奏事,未知何语,或云十三日四鼓西北流星有尾如小纽,金星有芒如弹丸,未知确否。另特旨蠲免河东、河淮二省成灾州县明年上忙钱粮(语似彭京兆言之)。

——《翁大司农日记·广续丁丑年·十一月》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