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办理营务处17(1 / 2)

耿均与连恒问话不断,彻夜相谈,脸色变换不断。直到晨间号炮响起,外头付姓武官带了信差求见,这才停下了话头。

耿均先是唤进信差,取了昨夜便写好的两封书信。一封发往京师顺天府递送王孝凤府丞,一封去给乌城上呈乌垣都统英西林宫保。

又写好两份札文,一份在营务处备档,一份交与连恒。却是给了他个“办理营务处”的差事,让连恒考虑考虑想在哪个局所办公,等下午睡起再来见他。

连恒心神疲累,知道终于是过了这关,只想着回去歇息,那还考虑什么去哪办公,于是喏喏应了。

本想告辞,耿均却又抿着茶水,口中不无唏嘘的说道:“鹿山兄所言虽如海外奇谈,令人匪夷所思。可我已信了七分,只是……”

连恒想了一想,笑道:“大人的意思我明白,虽然信了七分,只是空口无凭,尚有三分疑虑?这样吧,我有两件东西,被绑我来的田宗亮拿走了,请大人帮我找回。若是寻不回或是已经损坏也不要紧,方才大人不是有封信去往乌垣,消息往返传递怎么也要大半个月吧?”

他上前几步,取过搁在托架上的毛笔,沾了墨水往信纸上写了四行字。讲道:“想来最多过得正月,大人便知我是否痴人说梦。”

说完,拱了拱手,打着哈欠潇洒而去。出来时还朝在外头小屋里侯了一夜的付姓武官打声招呼,想让他领自己回去。哪知付姓武官只是鼻孔朝天的哼了一声,把头扭到一边。连恒一阵无语,只好自己走了,没再去贴这冷屁股。

而屋内的耿均则挪步到案前,看着纸上歪歪扭扭的十六个简笔字皱起眉头:

“十二月中,都统出缺,赐谥果敏,以彰忠荩”

“耀堂,你进来。”

“是,姑丈……”

……………………

西疆之地,自前隆年间剿平准回归入版图后,实行军府制。伊丽将军总统全疆,在北路设乌垣都统,各城设领队大臣。在南路设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各城设办事大臣。乌垣都统及参赞大臣俱受伊丽将军节制。

统制年间,动乱一起,祸及南北,自是扫荡一空,体制无存。至西征大军由关陇至西疆,一路收复失地,所到之处左宗棠俱分派营务处委员设立善后局料理当地的善后事宜。北路现下还有伊犁将军和乌垣都统及领队大臣,而南路新复,都是善后局来实行原本办事大臣的职事。

而前敌总统的刘爵帅是左爵相任命的“总理行营营务处”,自然有权在南北两路善后总局之下自行分立局所,尽隶于他的湘军营务处。

西疆南路,营务处共设有一十五处局所,时有添删。善后、征粮、保甲、蚕桑、转运、军装、军械、火药在外,督操、文案、支应、功过、发审、建缮、匠作在内。

局所有总分之别,委员有主管、分办、额外之分,下头还有各色书办、差官、帮闲,各有职使,权重不一,里头也是有好多道道的。一般人便是分清什么局所办什么事都不容易,何况连恒一个初来乍到、茫无头绪的生瓜蛋子?

不过这些自不必连恒去打听,他下午刚一睡起,就有人来献殷勤,却正是那位印务房的张委员。

当日耿均闯进帐篷,只带走了连恒,对被古长春绑架起来的张委员只是瞟了一眼,并未多言。

哪知现在这位张委员却一脸媚笑的出现在自己跟前,却不知古兄如何了,莫非被这张委员给害了?

“哈,连兄不必担心,你一走他便把我放了。他好歹也是营务处委员,翼长和帮办不放话,我又敢把他怎样?其实古兄说的对啊,大家又没有冤仇,不过误会一场,何必拔刀相向呢?”

你之前拿刀对着我,我好言相求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么说的。连恒翻个白眼,这货差点要了他的命,不说是恨之入骨,也可说是咬牙切齿。

但张春山却好似看不见连恒脸上的厌恶之色,又是端茶倒水又是打拱谢罪,还说要为连恒好好说一说这营务处中的道道,免得无处下手。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连恒脸皮薄,又想着确实该有个知道门路的人提点,也就没有撵他出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