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匠 连载

土匠

分类:其他类型 作者:作家坡口居士 字数:16万字 标签:土匠,作家坡口居士 更新:2024-06-26 15:04:54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陇东黄土高原偏僻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分上下两部。该书以中国六十年代中期到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力塑造了以狗娃为代表的底层劳动者为改变生活命运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的形象, ...

土匠的真实姓名叫张自坚,他十四岁拜师学艺,十七岁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

土匠。村里人和家人都叫他狗娃,这是母亲为了好养活给他取的乳名。方圆几十

里的人们都不叫他的真实姓名,但只要一提起狗娃,便没有人不知道他这个整天

穿着件破衣服、灰头土脸的小伙子了。

狗娃今天的心情特别好,走起路来都感到腿上有了劲。在杨大湾给人干了十

天的土活,换来沉甸甸的四十斤高粱米,能让全家人吃上五六天。母亲再不用到

做饭时因没有米面下锅而着急!

一轮圆月静静地挂在天上,像一颗晶莹剔透的水晶球,周围没有云彩。狗娃

踏着月光,走在回家的路上。不时听见玉米叶被微风吹过发出唰唰的声响。他知

道夜深人静,不会有村民出来,便放心地加快了脚步。

玉米有一人多高,借着月光可以看见斑斑驳驳的影子随风晃动。风停止后,

偶尔听见有野兔在玉米地里窜动的声音。狗娃想放下身上的高粱米袋子,赶走这

些祸害庄稼的兔子。

狗娃是被饿怕了的。从小到大,能吃上饱饭的日子屈指可数!

狗娃本想大喊一声惊跑这些兔子,可他却不敢,他要是一喊,如果被夜里看

守庄稼的民兵发现。

尽管现在已经是夜里一点多了,整个原野都静悄悄的。参加生产队劳动的人

们早已死猪一样疲惫不堪地睡在自己的土炕上。但狗娃还是害怕有人。

他现在不想去管其他的闲事,专心走自己的路,赶快把粮食背回家才好放心。

狗娃心里清楚,在出门的前一天,家里就没有一粒粮食了。全家八九口人,

每到吃饭的时候,母亲总是愁眉苦脸地跑到左邻右舍借点米面,给家人们煮上稀

得能照见人的糊糊凑合一顿。

说实话,这年月家家户户的日子都过得恓惶,借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

狗娃的邻居有两家还算是村子里生活条件比较好的。一家是堂哥张自保。他在生

产队当会计,人家算是生产队里的干部,工分挣得比别人多,每年还能多分一点

粮食。尽管麦面很少,但是玉米面、高粱米和糜子谷子等这些杂粮总还是有的。

家里不至于吃了上顿没下顿。另一家就是经常给包队干部和上面下来的各级领导

管饭的张文才。他家条件好些,每到饭点,家里热气腾腾,炒菜的油腥味能香遍

大半个村子。锅灶烧的柴火也不缺,生产队的大麦草垛只管去用,算是村里户户

羡慕的家庭!这都得益于他的党家大爸张有理当着队长。

借着月光,狗娃不知不觉走到村口。这时,他更加小心谨慎了!他沿着土路

边的树荫子轻手轻脚地走。

现在地里的玉米棒子已经有牛角大小。剥开玉米棒子如少女紧裹胴体的碧绿

外衣,就会露出小孩乳牙一般的颗粒,用手一捏,便会挤出洁白的汁液。这是玉

米颗粒已经灌上浆了。往往在这个季节,总是有人饿得没办法,常常深夜出来偷

掰生产队的玉米。为此,生产队专门抽调精壮劳力和背着步枪的民兵晚上看守。

进了村子,狗娃就没有了刚才的轻松。他小心谨慎地顺着树影子东躲西藏拐

到了自家的大门前。

家里的大门是用几块破木板钉起来的。双扇门缝手指头都能插进去。狗娃熟

练地拨开用铁丝拧成的门钩,大门咣当一响就开了。

家是个安全避风的港湾。到家了,狗娃怦怦直跳的心才放到肚子里。

皎洁的月光从土墙上斜照过来,把院子分成了黑白两半。

夜深人静,家里的人都睡了。他背着高粱米袋子直奔厨屋。

狗娃摇了摇门,母亲轻声地问道:“狗娃,是你吗?”

“嗯!”狗娃在门外应了一声。

狗娃每次半夜偷偷背粮回家,母亲都是这样问的。

只听“嗤啦”一声,这是母亲划火柴的声音。窑洞里的煤油灯点燃了,灯光

从门缝里挤出来,丝丝缕缕地洒落在院子干燥的土地上,像鹅黄的柳丝。

狗娃从门缝里看见母亲披衣下炕来为自己开门。

“狗娃,你怎么回来的这么晚?”母亲的声音细小得像煤油灯发出微弱的

亮光。

狗娃进了门,肩膀一耸,借势把高粱米袋子从肩膀上抖颠下来说:“妈,这

是我给人碹窑,人家给我顶的工钱。”

“妈,你们还没有吃饭吧?”

“没有。”

母亲指着炕上睡着的几个孩子,“你的弟弟妹妹一直等你拿粮食回来做饭,

没有等住,晚上就吃了些苜蓿菜疙瘩,饿着肚子都睡了。”

“妈,快拿点高粱米煮上吧。”

狗娃打开袋子挖了一碗高粱米给母亲。

母亲开始舀水做饭。

家里不但没有粮吃,就连烧锅做饭的柴火都没有。青蒿子常常是几个孩子弄

回来还没有等晒干就烧火做饭了,熏得屋子里充满了呛人的烟雾,好像要把窑洞

撑破。

母亲一边烧水,一边对狗娃说:“以后半夜出门要小心!你年龄还小,夜黑

路不好走,妈怕你出事。”

“妈,您放心吧,没事的。”

“你才十七岁,是个娃娃,不应该这么辛苦。可全家人都指望着你呢!你要

是有个三长两短,你这些弟弟妹妹靠谁来养活呢!”

狗娃给母亲宽心道:“妈,您不要操心了,我现在已经长大了。只要有我在,

我的弟弟妹妹就都能活下去。”

屋子里呛人的黑烟和心里的伤感,使狗娃的母亲眼泪汪汪的。

一阵烟熏火燎过后,高粱米总算煮熟了。狗娃的母亲去叫几个孩子起来吃饭。

孩子们都挤着睡在厨屋一张铺着破席一不小心就扎屁股的土炕上,哼哼唧唧

不愿意起来。

母亲责怪着:“都快起来,你哥把粮食拿回来了,妈给你们煮了高粱米,快

起来吃。”

十四岁的菊香第一个起来坐在炕台旁。

母亲先给她盛了一碗,放了一双筷子。菊香便自顾自地吃了起来。

狗链和狗剩尽管没吃晚饭,但深更半夜的困乏还没有让他们睁开睡眼。他们

两个被母亲拉起来的时候,还迷迷糊糊地打着瞌睡。头一低一点,像顿首作揖。

七岁的爱香被母亲拉起来,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瞪着毛乎乎的眼睛,诧异地看

着母亲。三岁的狗锁只能等母亲给喂着吃。五个月大的狗蛋睡在炕的中间,什么

也不知道,只有靠着母亲欠缺的奶水来维系生命。

母亲给狗链舀了一碗冒着热气的高粱米糊糊,放在炕台上。狗链一打瞌睡,

把放在炕台上的碗打翻了。滚烫的高粱米糊糊落到狗链的光腿上,烫得一声尖叫。

母亲一看把饭倒了,啪地一巴掌打在狗链的光屁股上。狗链龇牙咧嘴地大哭了

起来。

狗娃赶紧拉住母亲说道:“妈,别打了,他们还睡得迷糊,没有清醒呢。”

母亲气得骂道:“这不争气的东西,你哥用命换回来的这点粮食,让你吃,

你还给弄倒了。”

母亲把倒在炕上的高粱米粒用手往碗里掬。

狗链的嚎啕,把孩子们都从困顿中吵醒过来。他们见狗链挨了打,便各自端

起饭碗,乖乖地吃起饭来。

狗娃的母亲把狗蛋抱在怀里一边喂奶,一边给狗锁喂饭。

狗娃坐在炕头上,看着弟弟妹妹们狼吞虎咽地吃着,心里踏实了许多。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