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回溯2017 连载

时光回溯2017

分类:灵异悬疑 作者:花香小札 字数:4万字 标签:时光回溯2017,花香小札 更新:2023-10-16 21:54:10

记录湖边春夏秋冬四季自然景观、风物的轮回,及湖边万物给予心灵的感受。

从二0一六年开始探寻生命的意义,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着笔记录所读书籍认同的要点,及自己的所思所想。

接下来的二0一七、二0一八年均以随笔的形式延续,并铅字打印出,以书的形式保存。重读二0一六年笔墨记录的随笔时,也想将这一年的随笔记录化为铅字,以书的形式与前两本并列,当做生命转折的第一本自藏书。

读二年多前所写笔记与随想时,也已陌生,常会疑问,是否脑海中有一橡皮擦,很重要的印迹都想不起?还好当时写下了时光随笔,留有感动与感慨所见。

重塑时光随笔,写时光回溯,应是很有意义,且极为感动与奇妙的。

接下来,以几乎陌生的记忆去录写二0一六年时光随笔。在这本时光随笔中会有怎样的感动与神奇,步步缓缓一篇篇呈现。

写之前翻看此时光随笔,较后两本的内容会零散许多,需思维跳跃去读。因初次记录读书心得,也较之丰富。那时还未开始写湖边日记,读书的时间相对多点。

虽近乎全然忘记,而记录、写下的文字皆为骨子里传𠄘、认可的文字及观点,也许在之后的两本随笔中也已提到。

这三本随笔一直在衔接与延续中,包括老庄、李白,也包括随笔中所提及的一些事物、前辈与观点,但仍有新意。

续接之前十月时光回溯《道德经》老子李聃的阅世之道。从庄子思想开始续写。

也正巧,和读书笔札,重注释庄子第一篇逍遥游同步而行。不由感慨,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巧!

时光回溯二0一六年

十一月

庄子的逍遥

一.转化生命

1.未始有物

整个宇宙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什么具体的事物。正如婴孩的思想,无偏见、无分别心。各种物态、是非皆为后天认知。

儒家的仁义、礼乐有些相对形式化的要求,往往扭曲了人的本性。

无待无求,完全不受外物的干扰影响,让心灵平静、自由。

2.大鹏展翅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与道合一,突破时空的限制,看到生命的美,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感悟。

敞开心胸、容纳万物,人活着的目的,要尽可能使生命提升、转化。从尘世间各种网中、束缚中挣脱出来,如鹏鸟般,展翅飞高,领悟道的大智慧,从而达到自由逍遥之境。

3.太仓稊米,渺沧海之一粟。

不仅人类的生命如此,也许所见的世界也似米粒般小,因此,人要开阔心胸,用开阔的视野看待宇宙人生,对许多事情的看法自然不同。

如果把自己的眼光提升至一个高度,再看任何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那么痛苦与烦恼大概都容易化解。

4.螳螂捕蝉

活在世间,常常要问这一身体、生命能否先得以很好地保存,然后再去想其他。生命最重要。

当然有时也另当别论,在大义面前,视死如归,生命也可得以升华。

5.鼓盆而歌

生命不仅要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世间各种价值观的限制,还要突破生死的限制。

生命旅途中要不断觉悟到人生的智慧,回归于"道"。

二、修炼方法

1.浑沌之死

当把各种空间、时间、世俗观念、生死问题等外在有形的限制排除后,就要回归内在,感知所身处的这一世界带来的内心感触,然后提升到天人合一,进而展开心灵的自由,再进一步发展成艺术的审美的人生。

人若想脱离困境,必须经由适当的修行与觉悟,渐渐回复和谐圆满的心灵状态。

努力再回归生命的最初状态。

2.心如止水

没事时,安静如深渊。一发动,远扬于高天。

涤清、整理至心虚静,从虚静中产生光明,也就是属于灵性层次的境界,灵性的力量。

3.忘适之适

心斋,专心做自己的事,把追求快乐这件事忘却,不去管它,这时蝴蝶自会飞来。所以当你没想时,反而进入一种舒适、快乐的状态。

好的人吸引好的人。

4.天人合一

庄子言,人与天,一也。天代表自然界,忘己,体验人与自然相融为一整体的自在快乐。

真正的道家思想通过天人合一而开展心灵的自由,再进一步发展艺术的审美的世界。

天人合一的目的是使人跟宇宙的距离近化,心灵可以自由翱翔。

5.生命永恒

第一步外天下无视天下一切世俗价值观。

第二步外物不束缚于有形可见的世界。

第三步外生超越生命,不受生命欲望所限制。

第四步朝彻透彻通达,有如清晨朝阳照亮一切。

第五步见独看到宇宙的整体性,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第六步无古今超越时间的限制,抵达生命永恒之境界,真正逍遥于宇宙天地间。

肌肤若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餐风饮露。仙人是否皆若此?

庄子的思想,从人对外界的认知回归到心灵。心灵不受外界干扰,提升到一定高度,就可以与宇宙化而为一,像大鹏展翅,飞到想去之地,达到内心逍遥的境界。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感受生命活泼的生机,回到生命的根源,回到整体,回归"道"本身。

备注:此篇整理于一九年六月。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