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回溯 (四十一)(1 / 2)

二️0一八年一月二十六日

《道德经》里的道是唯物还是唯心?众学者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按中庸思想辩证去看待,既唯物又唯心。

老聃在他的人生哲学里,相信人性本是纯洁朴素的,犹如一张白纸,如果社会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让民实其腹、强其骨、弱其志、虚其心,使人人回归纯洁的自然本性,如此以自然规律治理人事,天下自可得太平。

原始人类的状态尤如新生的孩童,好的环境可以塑造好的品性与习惯,然而联想到现今,这一说法似乎是乌托邦。

老聃常用朴素辨证法的思想阐述观点,如果断章取义,则不甚其解。社会在不断发展,文明在不停创新,人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尽管崇尚道家的隐士生活,也希望社会多涌现优秀的人才,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一月二十八日

天长地久,出现在《道德经》中。天地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是"道"所产生并依"道"的规律运行而长久的存在,从而真正体现"道"。

老聃赞美天地,天地虚静无为,万物生化不竭。

在天地之间,万物依照自然法则运行,生生不息。

老聃以天道推及人道,希望人道效法天道,无为而治。(人类社会是否有可能无为而治?)

一月二十九日

上善若水,夫唯不争,故无忧。

水,善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说话善于恪守信用;

为政善于精简;处世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知行合一。

喜欢孔子答弟子子贡问水的一段对话: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

孔子曰: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