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回溯(二十四)(1 / 2)

二0一七年八月三日

人的一生应当从学识及生活中,提炼智慧,因为只有学识、情感与智慧才能随灵魂带走,骨子里的素养是累世的积淀。

灵魂的层次取决于若干前世的积累,灵魂所要提升的是自己的学识与智慧,能否让灵魂觉醒、强大,取决于灵性的成长,身心灵一体的和谐。

只有不断地探索,对世界本质的感悟,及对其它生命的态度,灵魂才能强大起来。

道家思想其实不关心我是谁,只要我与天地万物合为一,自然天地万物便是我。不必纠结于我是谁?(超凡的哲思)

人的需求分五层,从低到高,生活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艺术享受需求、自我价值实现需求。后两者为灵魂生活。

丰子恺先生评说李叔同弘一大师时曾言,人生的追求从低到高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及灵魂生活。

很多灵魂是穿越了时空来到今世人间。

有缘的灵魂相互识别本体的能力来自最高层次的指引。

八月六日

真正的耳聪能听到心声,真正的目明能透视心灵。(庄子早已提出,听闻己心声,洞彻人心。)

人的素质不是学历、经历或阅历,而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以为人着想的善良。

善能生阳,清静为乐。

静下来,一样有所作为,唯平常心是道。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清静。清静,是因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丰富,是因拥有了内在心灵世界的宝藏。

在世间,要有一颗初心,动机去完成各自的责任与使命。

柔软是生机的一种表现,做人柔软,是福厚之基。

八月九日

读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边读、边认知、解析自己。

(现在回想书里的内容,怎么也想不起来,藏书中也没有,当时应是在图书馆借阅,此书名既已存在随笔中,当买回收藏。鱼的记忆,过目即忘。但愿,所有书中精粹能汇入心源。)

活得真实,并随时记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借此留下生命的足迹。

作品是想安顿自己,也希望能影响他人。

八月十二日

以淡泊宁静的方式处世。

不需要用任何方法去深思熟虑,抛开所有思维,心中就能明了道的玄奥。

不需要刻意修身处事,顺应自然无为,就能合乎道体。

没有任何方法向外去追寻探究,只有得无所得,才算获真道。(内心自得)

八月十六日

开悟的人像大海,表面上会波涛汹涌,内心实深厚、宁静、宽广无垠。

开悟的人从不看轻自己,也不会看轻别人。从不崇拜名人,也不会看不起普通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