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回溯 (二十九)(1 / 2)

二0一七年十月十八日

歌德巨著《浮士德》中,浮士德博士年届百岁,仍认为人生应当每日去开拓生活与自由,然后才能享受生活与自由。

歌德晚年阅读大量有关中国的书籍,从丰富的中国文化中汲取创作营养及素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好概括浮士德一生。歌德也是如此。

歌德为人类文明留下丰富的精神财富。除了不朽的文学作品外,在美学、哲学、历史及地理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成果或发现。

他的《颜色学》向牛顿的机械观提出挑战,他提出的生物进化论比达尔文早了近百年,是一位真正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巨人及思想家。

十月十九日

喜欢苏轼这首《前赤壁赋》,择段摘录: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知不可乎骤得,不知东方之既白。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江山无尽,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愉人,养吾浩然之气。

最深入的美,或感性、或崇高、或天真、或博大、深䆳。

此文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全文诗情画意,情韵深致,理意透彻,体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及人生观。

多角度看问题,保持豁达、超脱、乐观、随缘自适的状态。

十月二十日

如何看待道?道教修行有句话说:复归于婴儿。心态上,赤孑之心,这样的心态来调和自我,不僧、不惧、不恐、不伤,平和心态。(每一次的文篇都能连接上)

对世界充满好奇与希望,世界在眼前都是新鲜的,每一天都快乐自在,每一天都充满惊喜。

在保持纯真的心态同时,学会保护自己。

践行道,不迷信;践行善,不偏激。

修行的过程是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摈弃缺点,贴近真、善、美,慢慢让身心通融自在。

十月二十三日

做任何事情都需有正念,正念才可助自己走在光明的大道上。

永远有一颗天真的心,即是先天的正念。

道学广博,不在于书,而在于心。向善、向道,有寻求完善自身的动力。(感慨、感动于动力二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