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新编 连载

史新编

分类:历史军事 作者:暗夜销魂蛋炒饭 字数:4万字 标签:史新编,暗夜销魂蛋炒饭 更新:2024-06-26 10:52:45

“西风鏖残暑,如用霍去病。”“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作者将以小说的笔法,幽默的风格,带大家重新认识这些华夏史上的朝代。 ...

秦朝,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似乎已经太过遥远。它早已成为历史的尘埃。

那更远呢?那就要说到夏朝了。大家都知道,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叫禹,他是一个治水的王。

因为他治水把夏部落治兴起了,于是受舜禅让即位,创立了夏朝。

但在他快死之前,并不想将帝位传给他的儿子:启。

毕竟当时天下人都看着呢,禅让制虽然没有明条规定,他从来都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亲家的先例。

再加上禅让制本身自带的弊端,众多野心家们看到这一幕一定会大声高喊:“有黑幕!”然后起兵谋反。到时候夏王朝可就保不住了,那咋办?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了:皋陶。

他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可惜,这家伙死的早,禹还没死,他就先走一步。

禹十分悲痛,于是一悲之下,决定让他的儿子:伯益接续帝位。(禹:反正这俩都一样品德高尚,还是父子,谁当不都一样吗?)

可那时候,伯益为了表达自己“谦虚”,躲进深山老林里,谢绝了禹的好意。

禹本来想派人去请他,但这时候有个人不乐意了。想必各位不用猜就知道,那人就是禹的儿子:启。

启不能继承帝位,仅仅是因为他是禹的儿子,而当时的百姓又认禅让制为正统。这就令他十分不服。(启:我命由我,不由爹!)

于是,他就趁着伯益躲起来,同时他爹生病的时候,把地位直接抢了过来,开启了中国古代“家天下”的传统。

面对这个情况,伯益却另有打算。

伯益身为皋陶的长子。而皋陶,又名大业。传说颛顼(名叫高阳,黄帝的孙子)的女儿名为女修,有一天,她吃下了一颗玄鸟蛋。

那时天生异象,她生下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孩子:皋陶。而皋陶又和尧、舜、禹并称为“上古四神”,可见他的地位。

不过说是“并称”,其实他就是个小弟,而且是个服佐了尧、舜、禹三代的小弟。(作者评:小弟中的战斗机)

在舜当权的时候,他当了舜的土师(司法长官)。当他想让皋陶当大法官时,曾对他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

“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究,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译:皋陶啊,现在四方蛮夷扰乱华夏,寇贼奸邪之徒屡屡作乱。你作为掌管刑法的官员,需要公正严明地执行刑罚。这里有五种刑罚,每种刑罚都有它适用的对象;而接受这五种刑罚的人,根据他们的罪行轻重,又可分为三个不同的等级来处置。同时,对于罪行严重、不适合在本地执行刑罚的,需要流放他们到远处,而流放的地点也根据罪行的严重程度分为三个不同的等级。这些都需要你明智而公正地判断和执行,使刑罚能够真正起到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作用。)

大意就是让他严明执法,做一个公正无私的大法官。

而他也不负众望,秉公执法,成了中国神话中第一个公正出了名的法官。

他任职期间其任职期间创刑、造狱,为四千多年来我国各个时期制定、完善、充实各项法律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在历史上被人们喻为“圣臣”。

关于皋陶,还有一只因他出了名的独角异兽:懈豸,也就是一只独角羊。

据说它是皋陶所养,在皋陶断案时能帮其辨认真伪。因其与法的不解渊源,邂豸成了中国法律的象征。

东周时,楚文王就曾用懈豸的皮毛做了一顶帽子(挺残忍),美其名曰“解冠”,官员们一一效仿,后至秦汉就成了一个风尚。

至于后世,执法长官的官服上印有懈豸,那就更是常有的事了。

懈豸成为法的象征与皋陶有关,也足见皋陶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影响。

有趣的是,为了突出这种贡献,皋陶还被后人描绘成了拥有青色皮肤、嘴唇似鸟喙的人,因为这谓之“至诚”的样貌。(皋陶:下次帮我美颜,谢谢。)

再后来禹治水的时候,皋陶也用过法律的手段助他治水的过程更加通畅。(“法神”在世)

综上,大家已经可以见到了:皋陶是一个名声在外,且十分有能力的大好人。

只是可惜死的早。他有三个儿子,而伯益就是他和少典氏祖女华的长子。

伯益,又叫伯翳、柏翳、柏益、伯鹜,又名大费。(这哥们名字真多)

作为禹时的大臣,他基本是因为在大禹治水的浩大工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才上任的。

除此之外,伯益还在大禹继位后,辅佐大禹开垦荒地,教育民众在低洼之地种植水稻,还发明了凿井技术。

在政治方面,伯益建议大禹以恩威并举的策略对待当时叛乱的三苗族,大禹接受了他的提议,放弃武力征伐的策略,实行文教德治,终使三苗归顺。

另外,传说伯益在其跟随大禹治水时,关注治水队伍所经过的山川水道,以及遇到的珍花异草、奇灵怪兽、异俗趣事,无一不仔细记录下来。

后来他还成了《山海经》的“疑似”作者之一。(《山海经》的作者众说纷纭,有说大禹的,有说是希腊人的,还有说是印第安人的。)

此外,伯益还有一项能力,这项能力虽说不起眼,却成了其后人崛起的机会,那就是畜牧。

伯益有这等功劳,也无怪大禹曾对舜说:“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史记·秦本纪》:治水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还是因为有伯益做助手。)

到了皋陶去世时,大禹为其父皋陶的贡献,也算是给伯益一个奖赏。

因此给皋陶的每个儿子都封了姓,次子仲甄被封于今安徽六安,以偃为姓。

上面就说过,皋陶长子就是伯益,大禹就让伯益继承了少昊的嬴姓,当了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

伯益就是嬴姓人的第一个祖先。不过,嬴姓并非始于伯益。伯益授嬴姓是“继承”。

说白了,嬴姓最早并不是始于伯益,其最早可追溯到五帝时的少昊帝。

少昊是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因其即位之日,有五凤从东方飞来,集合到了少昊帝的宫廷上,故其以凤鸟为族神,崇拜凤鸟图腾。

后少昊去世,黄帝集团的颛项替代了少昊在东夷部落的首领权。

颛项就是伯益的先祖。因此,嬴姓最早可追溯到少昊。但若要从血缘角度来说,嬴姓则应归于皋陶一族,只是皋陶之子封后,“偃”姓和“嬴”姓作为凤鸟部族的两大系统分散开来,所以秦后人都以赢姓伯益为祖。

后来,在历史的演化中,嬴姓部族逐渐分化出十四个氏族,分别为廉、徐、江、秦、赵、黄、梁、马、葛、谷、缪、钟、费、瞿,这也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嬴姓十四氏”。

而后来的秦国秦人是属于赵氏和秦氏这两支,当然,这是后话。

伯益作为颛项和皋陶的后代,其母亲属于少典氏:“黄帝者,少典之子”(《史记.五帝本纪》),可见少典氏在当时也算是贵族。

其祖母女修又属于高阳氏,高阳氏又是黄帝之孙,和少典氏有得一拼。

由此看来,秦人祖先的背景是雄厚的。而皋陶作为伯益之父,更是以法律为名显于中国文明的历史。

毕竟,秦国以法治国,以法强国,就是到了秦帝秦始皇统一天下时,嬴政也不差苛政重法,这多少带点遗传吧。

当然,这只是玩笑话,法律本是治国根本,无论于何人何族,只是我们从中看到了秦人的刚毅。

皋陶作为法律的代言人,却也从未放弃过对于道德的追崇,对此儒家经典中有语: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论语.滕文公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而关于这一点,秦人却继承得少了,也由此成了秦帝国永久的伤痛。

这就是秦人那背景雄厚的祖先,当然,秦人祖先一直都不是以身份显名于历史,最主要的,还是他们那过人的能力。

皋陶和伯益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从不在禹之下。不过,自古以来背景雄厚的人,都容易遭人妒忌。

当时,为了争夺大禹继承人的位子,伯益所率领的东夷部落联盟还曾因此与夏启进行了一场恶斗。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