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公孙衍的合纵(1 / 2)

张仪屡立大功,成为秦惠文王的新宠,可谓是春风得意,但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泰惠文王是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那曾风光一时的公孙衍颇有谋略,却因心术不正而备受冷落。为一时的贪念,昔日荣华富贵不再,沦落到坐冷板凳的境地。

公孙衍是天生不能安于寂寞的人,光鲜地站在舞台上是他的毕生追求,只要能够尽情演绎他的人生,公孙衍从来都不会在乎这个舞台是谁提供与给予的。

不甘幕后的公孙衍毫不留恋地离开了,毕竟这里的舞台他已经唱不了主角,还要背负骂名。

公孙衍来到魏国,魏惠王便任其为相,被秦人冷落的公孙衍受到如此礼遇,冰冷的心顿时温暖起来,他必然尽其所能,使出看家本事做出一点业绩来。

确实如此、公孙衍以他对各国形势的认识与了解,很快便提出了合纵的外交战略,这一战略把矛头指向了秦国。

合纵确实是针对形势的一步高棋,若是没有张仪的连横,公孙衍以一合纵计谋定天下那也未可知。

然一物克一物,历史就是在这样的阴阳相克的规律中前进。

公孙衍的合纵遭遇了张仪的连横,就像无所不能吞噬的大火,遭遇了倾盆大雨,便失去了功效,我们且看,这一对冤家是如何以各国为棋局来一战高低的。

张仪登上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丞相之位,成为万人瞩目的超级明星以后,便积极为连横而奔波。

张仪的首要目标便是魏国,魏国是秦国出关的第一道障碍,必须搬掉这块绊脚石,以后一统天下的路途才会更加平坦。

话说这个时期的魏国,已经今非昔比。

在屡战屡败之后,士气低落,到了“再而衰,三而竭”的地步。对外大片国土重镇被迫割让给秦国,使得秦国打开了入主中原的门户。

魏国少了东部屏障也将赤裸裸地面对秦国,与此同时,魏国的国内政局也极为不稳定。

可以说公孙衍来到魏国以后,见到的是一个内忧外患、千疮百孔的局面。

面对这样一个国力衰竭的境况,要想单打独斗,独自与逐步崛起的强秦相抗争,那真是难于上青天。

鉴于此,公孙衍试图拉拢别国,共同对抗秦国。

秦国入主中原,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野心已经初露端倪。

对于其他的诸侯国来说,但凡眼光长远者,必然懂得团结自保的道理。

道理很简单,但做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公孙衍的合纵之路走得异常艰难。

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25年),公孙衍入齐国,见得齐国大将田盼,向田册推广他的合纵政策。

田盼也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二人相见恨晚,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共同攻打赵国。

史书记载,“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

但是,愿望是美好的,美好的愿望成为现实还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

这二人虽然身处于万人之上,但毕竟还有更大的主子罩着,出兵与否也不是他们能够拍板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