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魅人生一 连载

鬼魅人生一

分类:灵异悬疑 作者:作家pD2u20 字数:9万字 标签:鬼魅人生一,作家pD2u20 更新:2024-06-26 12:40:40

本部小说,是借助一条蛇由生到死,以其灵魂依附大榆树后的所见所闻为媒介,描述某些带有玄幻性质的人间故事,但有别那般惊恐血腥鬼怪故事。是本着“以鬼神之说,走人生正道”为宗旨,来写的小说。此部看上去好像没有 ...

朴实的山村人,一到炎热的夏季,几乎是所有的妇女都一个样,就是喜欢在闲暇时节的晚饭后,聚集在某处一起纳凉闲聊。那些看孙子和带小孩儿的中老年妇女们,由于现在条件好,几乎人人手里是不会空着,不是预备着给自己的孩子吃,就是拿着自家特制的食物和园子里刚下来的果品,热情大方地分发给大家,去品尝,去享用。如此,难免就有些食物会落入地上或是角落里。如此,就引来了贪吃的老鼠。大家知道,有老鼠的地方,一是会引来猫,二是会招来蛇。

话说,榆树村村民聚集的地方,可不是啥村中心和小卖部,倒是进村三岔路口处的大榆树下。

这个山村,之所以叫榆树村,就是由村口这棵不知存在多少年的大榆树而得。进村的路在大榆树旁边分了岔,像极了大榆树分出的三股杈。也就是说,是三条街把村子分成了相互通达的三个部分。但都得从这棵大榆树处归一地往村外走,村民想要出村,这个地方是必经之路。所以,聚集在这岔路口旁边大榆树下闲聊的人也多。在这里谁家来人去客,看得最清楚,也是收集大量信息最佳地点。

就是在夏天阳光充足时,去大榆树下乘凉是个好选择,而且不用拿小凳子。大榆树凸露在地表的粗壮树根,就是大家的凳子。有的树根竟有大台阶那么宽,因为很平,人们坐上去,没有不舒服的感觉。

还有,在这个岔路口的地界上,有勤利人安置的三条长木椅,是给晚饭后在此闲坐的人提供了方便。毕竟这棵大榆树离西山很近,距离大榆树不远处,就成了村民丢弃碎石和瓦砾的地方。

不言而喻,这碎石就是村民盖房修院墙使用剩下边角余料。因为之前没有强制清理,这一放就是多年,大家对此也就习以为常地容忍它们的存在,根本就不觉得它有多煞风景。也就是这堆碎石瓦砾,给老鼠提供了打洞的屏障,也让蛇类是闻风而来。

话说,就有这么一条饥饿的小青蛇,它有初生牛犊的幼稚和魄力,循着着老鼠的气味,自然而然地来到此地,它距离人类是如此地近,近到人们的话语,都能字字清晰地进入小蛇的耳朵里。

炎热的时候,小蛇就隐藏在长椅后面的几块无人搬得动的石头里面,一边等着老鼠,一边听人们每天说着不尽相同的大事小情,觉得很是享受。

时间久,小蛇逐渐记住了一些经常来的老少女士们。首先是喜欢来这里的有六位奶奶级别的的人物,分别是李奶奶,王奶奶,张奶奶,刘奶奶,陈奶奶,外加一位退休的高中老师甘奶奶,还有两位不经常来的唐奶奶和曹奶奶。不过,来此的中年妇女也是不少,但没这些奶奶们固定。

村中那些年轻的小媳妇,来的更是不多,后来就更是少了。总之,喜欢聚集在大榆树下闲聊的人,以中老年妇女为主,这些人也比年轻人更有故事可讲,不像一些年轻人,见了面,只喜欢说人家的闲话。

奶奶们的故事挺多了,一来二去的变着内容,惹得小蛇着了魔似的总是旁听不够。为了听得更加真切,小蛇竟越来越离说故事人近了。最后,就趴在长椅下面的阴影里聚精会神地听。

小蛇听得了故事,一旦回到蛇界,每每都是无比兴奋又得意地向蛇界所有的蛇族们讲述着,它听到的大事小情,还有一些远近奇特的故事。

小蛇对蛇族们讲述的奇闻轶事,博得了蛇族们的大大赞誉:“你真是一条有见识有胆量的小东西。蛇族以你为傲!”

那么,这条小蛇都听到了什么故事,大榆树下乘凉的人们,都讲了什么故事呢?

以下就是小蛇所听到的一部分故事,具体描述一下,以供大家一笑。然后再描述几个独立的故事,希望看的朋友都还能喜欢。

这条小蛇曾经对自己的蛇族们描述说:“在这个村中,有几家人,是憨得很可以啊!”

1,砸锅的人

榆树村中王奶奶的小儿子,买来个猪头,进村前,对坐在人群里的王奶奶说:“老妈,看看这个猪头咋样?烤的多干净像样。您在这里唠嗑,我回家马上去烀上。”

王奶奶立即提醒儿子说:“一看咱们家的锅就放不下这整个的猪头……”

王奶奶的儿子笑道:“我砸开它几块儿,就放下了。”

王奶奶不让儿子着急,吩咐说:“你一定要劈开几瓣儿再烀,这样最省工省时。可你不能像谁似的在锅里砸,那样就会把锅砸坏的!”

王奶奶的儿子醒悟说:“哎呀,老妈呀!幸亏您这么一说,要不是听您这么一说,我回家真的会在锅里砸呢!”

王奶奶嗔道:“傻东西!这生猪头不能上来就砸,要用父子劈。劈猪头一定要在外面的案墩上劈,千万不可以在锅里砸。可别像老冯家那样,把好好的一口大锅给砸漏了。大过节的,弄得满屋子的是烟气灰尘不说,还得急吼吼地去买锅。”

大家就笑道:“老冯家不是在锅里砸牛头,才把锅砸漏的吗?”

王奶奶笑说:“啥锅也扛不住斧子上去砸啊!别说是砸猪头、牛头,就是砸个鸡头、鸭头,也保不齐会把锅砸漏啊!”

一句话未了,就有人说:“这话不假。我就是砸一坨冻鸡块儿,把锅给砸裂纹了。怕被家人指责,就谎说,锅被柴火烧出了纹,赶紧去买个新的来,始终没敢对任何人说实情。今天却不打自招啦!”

接下来,在坐的妇女不止是一个人,说自己也有过这样犯傻的做法。把锅给砸坏了,过后还不敢承认,极力狡辩地说锅到了寿,得去再买新的来。

王奶奶笑道:“这都就精明人干的事儿,瞒着不说。谁向老冯家那爷俩,把大锅砸了,把牛头弄埋汰难洗不说,还一个劲儿地说铁锅不结实,说铁锅不够厚,说铁锅不扛砸。而且,从村中走一路,是说一道,很怕大家伙儿不知道他们爷俩干的傻事儿。本想省事儿的,不想还得去买锅。大节日里,人家还不开门,真是懊糟透了。”

不过也好,就因为有老冯家爷俩的蠢干,才让村中那些想图省事的人,记住了这个教训,保住了许多人家的锅。

这件糗事,也让许多人,不至于因贪图捷径,而弄巧成拙地耽误事,也不至于忙三叠四去买锅去,更不至于去遭到大家的嘲笑。

2,吃汤圆

话说,有这么一天,村中有奶奶级的妇人姓曹,她的一番讲述,可把大家伙儿笑坏了。

曹奶奶的日子历来过得清苦,又不掌握财经,极少出门赶集,没有见过也没吃过多少市面卖的现成的东西,加上也有点愚笨和不灵光,就出了笑话。

曹奶奶对大家说:“前天,我三儿子给我买来了元宵,认为我从来没有吃过,也不管是不是应节日,让我尝尝稀罕。说,我要是得意,就吱声,再给我买,这东西在城里啥时都能买到。我等元宵缓好,一吃……呀,呸!一股生面味儿,还拔凉的,也不好吃呀!我儿子咋就说这东西好吃呢?”

大家听后,先生一愣,接着纷纷说:“元宵很好吃呀!有五仁儿的,有黑芝麻的,吃着都不错啊!”

曹家奶奶摇头道:“有啥好吃的。你们就是爱赶时髦地瞎吃,白瞎那钱,买它吃,真可惜了!”

这时,在坐的甘老师就问:“你是水煮的,还是油炸的?”

曹家奶奶听后一愣,发蒙道:“那东西不是软活(化)了就吃吗?还得水煮和油炸呀?”

大家一听就明白了,“哦,原来你一没用开水煮,二没有用热油炸,是生吃的呀!怪不得,有一股生面粉味儿了。”

于是,大家忍不住是一阵的笑。在笑的同时,也同情这位含辛茹苦大半辈子的曹家奶奶。她累弯了脊背,养大三个儿子,给儿子们成家,接着照看孙子孙女,都知道她是有多么的亏嘴和多么没有见识。所以,谁家有了新奇的食物和难得一见的东西,都不吝惜地送给曹奶奶,让她尝尝,也见识见识,而不是取笑和小看她,这就是山村人质朴的互爱。

3,喷农药

有个年轻媳妇,在饭后,几乎是笑得直不起腰地跑来大家伙面前,要说个大笑话。

大家疑惑又好奇地问:“你到底得啥乐子了了,至于把你笑成这个样?”

她忍不住笑了大半天,才对大家说:“太招笑啦!我家邻居二柱子,去买农药,很精明地问人家怎么喷。人家告诉他,得把防扩散的碗儿(防护罩),按在喷头的嘴儿上,以免伤到苞米。可这先生,不是没听明白,还是听错骨环了。他倒好,把这个碗儿是想方设法费劲巴拉地按在了自己的嘴巴上,就这样像吹喇叭一样,呼呼地喷了一下午的药。回来还戴着这个碗儿,遇见的人就问:‘这玩意咋这么不好戴,也没个绳和带的,你们喷药时,是怎么弄的?我这样按在嘴上,不知对不对?那卖农药的说他忙,也没有给我做个示范。我到家鼓捣了小半天,才按在自己的嘴上。妈呀!这一下午,真是难受死啦!’可是,凡是见到他这副滑稽样儿,哪里还有说话的力气头,早都笑翻了肚肠子。大家也够坏的了,谁也不指出他是听错和做错了,就让他这样摇街地走了一道儿。我见了,也笑得不行了,上前让他摘了下来,说了这碗儿的用法。他听后,先是跺脚,怕苞米受害,后是大骂看他笑话的人。好在,他喷药时喷头放得低,苞米没有受到啥伤害。不然,他不得窝囊个好歹来?”

大家听后,一想到二柱子的滑稽相,就忍不住要发笑,纷纷服气地说:“这也就是他能想到的办法,把那碗儿按在嘴巴上,叫我们还想不出,也按不上哪!”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