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学人讲故事的小蛇(五)(1 / 2)

9,打冒支的家伙

小蛇讲,有天晚饭后,是村口常客的李家婆媳俩,脸上都带有不满和怨恨的神情来了,一落座就有人问:“咋啦?”

媳妇开口就要说,婆婆拉了她一下,忙说:“也没啥。就是明早得跑趟大市场,得把今早拾掇好的一车的大头菜卖掉,有点累呗!”

王奶奶不解地问:“你们不是说,这一车大头菜镇高中要了吗?上午不是送去了吗?怎么家里还有一车大头菜?”

这回媳妇不顾婆婆的阻拦,气愤地说:“我们家哪里趁那么多的大头菜?不就是种自己吃,多了些,不得不卖嘛!这回好,一车菜得卖两回,好孩子都折腾出了风来啦!”说着看向婆婆说:“这都怪你儿子心大,人家问啥,就都全盘说出,也不留点儿心眼儿。说过他一百遍,也不长记性!漏了风,让缺德鬼钻了空子,让不是人的狗,得了个大便宜!”

大家就想知道根底,媳妇气得是大喘气,看了看在场的人,撅起嘴,不想说。

李奶奶在大家的追问下,只好笑笑说:“可别说啦!我儿子跟高中食堂定好的今天送菜的。到了食堂,人家却说,‘你们村的贾福,说你们家的大头菜卖掉了,不能在周一送来。说是你们家让他在周六送来,为了说话算话,用他家的菜顶替。他还说,绝对没错,收下吧!其实,我不想收贾福的菜,远没有你们家的好,品相差远了。但看在多年来往的份上,就收下了。’这贾福是从我儿子口中得知我们跟食堂说好的事,他就提前两天,用撒谎和打冒支的手段,把他家的大头菜给卖了。我们的不得不拉回来,明天一早得去大市场去批发了。”

那媳妇一见婆婆都摊牌了,就生气道:“俺家他还有瓦工活,工地还在紧等着他。贾福这个竟干这鬼吹灯见——不得人的事儿。你冒名顶替也就算了。一个村住着,帮个忙也不是不行。可你也该当我们知候一声吧?我们就不用白跑这一趟,直接去大市场贵贱一批发,不至于一耽误就的两小天啊!以我的性格和我家的他,回来就要去找贾福算账和理论一番,说不好就给他两拳,是我妈拦着不让去。哼!这气都没处撒,恨得我晚饭都没有吃好。想想也是,不看贾福弟弟们跟我家他都处得好,也都厚道,就是跟贾福不理论一番,也要大操旗鼓地到人前好好磕碜磕碜他。他太不地道和坑人了,咱村除了他,没有这样做事儿的。都说他是贾狗,我看是真狗,一点都不假。他干这样的事儿,可不是一回两回了。你们说,是不?”

在座的人大都点头,有三位妇女,是一脸气愤和不满地例举了贾福曾经对他们家做过打冒支的事。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感情,贾福是打冒支的行家里手。这也就难怪他在村中的人缘特差,大家有啥样的好事,都没有人想到他头上,而是绕道而走。

在大家正嘲笑鄙视贾福的行径时,人群里突然有个女孩儿羞愧又含恨地说:“我大爷咋那么不少人呢?这样做,还想有好人缘吗?真是丢死人啦!”

女孩的妈妈和婶子说:“别怪人家看不起你大爷大娘,不论大家咋给他们面子和容忍他们,他们也不知道珍惜和改正,就爱做这找那个没脸儿没皮儿的事儿。他们也不管家人咋说咋劝,也不进盐酱,就是脸皮厚,也不知啥是丢脸。咳,他们把日子都过成死门子了,还不觉景地自觉不错呢!再这样不明事理下去,恐怕自己将来是咋死的,都不知道啊!”

10,继母

小蛇讲,榆树村中有位不太经常来村口闲坐的中年妇女,姓董,叫董守信,是村中周聪和周明姐弟俩的继母,也是他俩的叔辈姨母。在村民眼里,董守信这个女人真是不一般,是可敬又有些智慧的女人,不过近两年里,脾气有点大。

董守信身量不高,长相平常,却出奇地整洁会穿衣服,不论什么衣服,穿在她身上,都让人感觉不到土气和俗气。而且,那具有沉静恬淡的气质,更有只属于她的那份优雅在,是任谁都难以学得来的。董守信就是去地里干活,穿戴的利索和得体劲,让人看了,都像似要出门走亲戚和赴约一样,朴实中不失俏丽。

董守信不仅本身干净整洁,还会美化家庭,普通寻常的庭院屋内,总像是才刚刚打理好一般,合乎规矩和舒服明朗。室内所有物品摆放的位置,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又是那么的美观和养眼。

大家称赞说:“这就是前村董家特有的传统家风,勤快不失干净,再忙不忘消停。前面的董守冰就够干净利索的了,想不到,她的这么个叔辈妹子董守信,也是这样的做派,真是家风很重要啊!”

只要董守信一来村口,大家就知道她心里一定有着让她不自在的事情发生,因为董守信有心事时,才会来大榆树下跟大家说说。还总是爱坐在甘老师身边,想听到甘老师给她的安慰和开导。所以,一见到董守信来了,甘老师身边的人,一定忙着让座,关心询问董守信的近况。

董守信面对善良淳朴的村民们,有时是哭着讲述自己的家事,有时是唉声叹气地说说心里话,有时是气愤不已发狠地说着要离开的誓言。可是,敞开心扉跟大家一阵交谈后,董守信每次都是笑着,看着前来接自己的周聪和周明,是一手拉着一个,没事人一般,轻松愉快地回家了。

董守信看起来很完美,当然也有脆弱的一面,再安全的村子,她一个人轻易不走夜路。她可以顶着中午的大太阳在地里干活,也不会贪黑图凉快在外干活。一是惦记家中的孩子,二是幼年的经历,让她恐惧着黑暗。

大家从没见过董守信跟现在的“丈夫”在人前打过架,但都知道,这两个人的感情并不好。大家虽然没见董守信跟俩孩子有过啥争吵和闹别扭的时候,但大家都清楚,董守信过得很谨慎,很辛苦,很不容易。

从村民口中得知,董守信并不是前村董家的亲生女,是一对关内来讨生活的夫妇,途径此地给董家夫妇留下的。当时董守信已经十二岁了,因没夫妇贫病交加,预感到不会活得长久,就想回关内老家,要落叶归根。他们担心女儿日后会无依无靠,就请求结婚多年还没有儿女的董家夫妇能够收养。

这董家夫妇开始有点犹豫,一是,这女孩的身体看上不是多健康,一副病恹恹的样子。二是,觉得女孩长得再弱小,但都十二岁,怕养不熟。

但同族的董三爷一再鼓鼓励说:“得到这样的孩子,不算吃亏,更是在积福。人家把一个孩子养到十二岁,还这么乖巧,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留下吧!”

这董家夫妇也听劝,留下了这个女孩,还给了女孩父母回程的路费和一些衣服和食品,然后请董三爷给女孩起名。董三爷就以董氏族谱“守”字辈起,叫守信,无非是希望她坚守信用,不要离开养父母。

董家父母对少言寡语又懂事的董守信很好,给治好了病,并让她上学读书。在董家,董守信有饱饭吃,有保暖的衣服穿。平时,董守信想是想亲生的父母,但没有想离开董家的意思。加上有董三爷的四个孙女的热心陪伴和关照,董守信每天都是一张笑脸。董三爷的四个孙女,只有董守洁比董守信小两岁,其余都是姐姐,她们分别是守冰、守清和守玉。董三爷唯一的孙子,比董守信小五岁,叫董守智,跟董守信是一个班级的同学。董守智最爱打架,但也是为不让同学笑话董守信年龄大和显得笨,没少用拳头去封同学们的嘴巴。

董守信得到这门董家姐弟周到的照顾,就是受到养父母教训时,想亲生父母也是淡淡的。不久,她就更不去想自己的亲生父母了。因为,她的爸爸在临终前给她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她的妈妈回家三天不到,就病死了。因为在路上已经是重度昏迷状态。他的爸爸受不了丧妻和失去女儿的打击,是茶饭不思,高烧之中等待死,并写信安慰她,在董家要好好做个好孩子:“谁对咱有恩,都要想着去报答!”信写好了,都没有钱寄出。信是在她爸爸死后,收尸的邻居花八分钱给寄来的。从此,董守信就死心塌地地在董家做起了董家的女儿。

在这期间,董家的作风,对董守信的影响特别大,那就是,勤劳善良的同时,要养成自身的整洁和美化家庭的好习惯,要学会发现和享受劳动过程的美好和微小的成果所带来的喜悦。除去这些,也让董守信感知到了,什么是人间的温情和暖暖的爱意。

再说董三爷一家三代,对董守信的爱护和关心,远远胜过自己的亲人。有好吃的,找来吃,一次也不曾拉落下。玩乐时,更是少不下董守信,这让董守信过得快乐不沉闷,性格也乐观积极了很多。

想不到的是,在董守信来到董家的第三年里,养母生得了个儿子。但董家父母没有因为有了自己的儿子,就虐待董守信,董守信要从此帮忙看护弟弟。为了生活,父母要去队里劳动,还要养猪养鸡的,董守信要帮忙干的活就很多。这时的董守信不像是女儿,倒像是个好劳力。

因为干家务活和看弟弟,占去了董守信的大部分时间,董守信学习读书的时间就少得可伶,加上智力开发得晚,功课成绩很差。因为成绩差,董守信又要为此多吃一些苦头。

你也别说,当年的老师真是特别的尽职尽责,真是尽职尽责得让人敬佩。特别喜欢留下成绩差的学生在放学后给补课。

那时,农民但凡想要过得好一点,就得给自己找活干。董守信的养父母时时刻刻都有活要急于去干,急等着董守信尽快放学回家看弟弟,常常抱着儿子在家门口焦急地等待着。因总是不见董守信及时地放学回家来,就气恨地连连骂董守信是个笨蛋:“这么大的人,竟赶不上小五岁的弟弟,天天听不懂学不会地挨老师的留。哼!这么笨,还学得啥劲儿?不如趁早不念地回家看着弟弟,帮我养猪养鸡,家里也好有个好日子过。”

可是,董守信还是想念书,还是想跟董三爷家的四姐妹们一同去念书,便请来董三爷说和,养父母才没有让董守信在小学里辍学。

平时,董三爷的四个孙女,为了让董守信的父母满意,干着自己家活的同时,竭尽全力去帮助董守信。尤其是董三爷的大孙女董守冰,对董守信更是帮得到了家,不但帮着背抱弟弟,还帮忙割猪菜,采鹅食,喂猪喂鸡,打扫整理庭院和家庭卫生。这使得董守信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时很轻松,同时也学会了怎么做又省力又省时,怎么去忙里偷闲,让自己感觉不到有多苦和多累,还能要有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使得干起活来不至于厌烦。董守冰还能耐心地教董守信数学题和读写,给董守信打气,让董守信不仅在同学面前不自卑,教她适当地搭扮自己。

董守信最喜欢董三爷家的风气,董家的儿媳妇一连给董三爷生了四个孙女,董三爷父子也没有因此厌恶女孩们,更没有对哪个女孩儿少一分的疼爱。对第五个的唯一男孩儿,根本没有啥娇惯和特殊的待遇,凡事要求严格的程度,远远超过四个姐姐。家中这唯一男孩儿因为做错事,遭到爷爷和爸妈管教和斥责后,哭声是最多的一个。在董三爷家,女孩儿的地位相对要高得多,这也是董守信最爱去董三爷家的原因所在。

进入初中后,董守信实在是跟不上,在养父母不满的眼神里,就主动辍学回家,跟着父母种地养猪养鸡。这期间,董守冰什么也没有考上,回家种承包地,四姐妹里,跟董守信走动最多的就是董守冰。董守清和董守玉考取了中专,董守洁考了个好大学,小弟董守智也是啥也没考上地回家种地了。董守智才跟父母和大姐种了一年的地,大姐董守冰就经人介绍,嫁给了后村一个叫周梦华的帅气小伙,也就是小蛇所在的这个大榆树村。

因为董守信和董守冰处得最亲密也最贴心,董守冰结婚时,感到最不舍的就是董守信,在无人处哭得几经发抽,是一千个一万个的不舍。哭得那三个姐妹都有些嫉妒地开玩笑说:“你这么不舍大姐,赶明儿你就嫁去大姐同村。姐俩离得近,离娘家也不远,同来同往,也是个伴儿。为这个目标,你就别哭了!努力去实现吧!”

董守信的终身大事,却是在父母的做主下,嫁给了养母亲的外甥。这个外甥长得很有人样儿,就是吃喝嫖赌都擅长地不干正经事。董守信觉得再怎么将就,也将就不来,劝善的结果,是挨打挨骂,受苦受累受侮辱的永远是自己,而且难见日头,就一心想离婚。

父母是强烈反对,觉得丢人,毕竟当时没有什么人轻易离婚的,怕好说,不好听。董守信得不到支持,就冷淡丈夫,为此遭到了丈夫的暴打,并小产了个男婴。董守信趁机带着一身的伤痕,去法院离婚。

养父母见董守信凄惨不堪的模样,也是心疼不已,就不再劝合了,哭着把董守信领回家。毕竟,这对父母没有动过董守信一手指头啊!

董守信离婚后,无论父母怎么劝,坚决不再婚,帮父母种地收地,供养弟弟读书念书,毫无怨言。

就在一家人都以为董守信会以这样的方式生活下去时,董三爷家的大姐董守冰不幸得了重病,是肝癌晚期,急需一位能脱离开的细心人去照顾,这个人自然是董守信莫属了。

当董守信前去照顾董守冰时,才发现大姐过得很悲苦。大姐夫周梦华不是过正经日子的人,性情浪漫松散,农活不上心,交友大方有余,而且还重男轻女。生了女儿后,又哭又嚎地恳求董守冰一定要给他生个儿子。为了满足周梦华的心愿,董守冰吃尽了苦头,总算生了个儿子。但这期间,周梦华却浪漫地搞起了婚外恋,根本不顾家,拿外出做买卖为由,跟多个女人纠缠在一起。董守冰的病,就是在受苦受累之下,生生气成的。

董守冰对董守信说:“好妹子,你决心不再嫁人,大姐求你个事儿,行不?”

董守信一听,就猜到了八九分,未语先哭地直点头,是气堵咽喉,说不出一个字来。

董守冰忍着泪,艰难地说:“大姐命不好,公婆早早就都死了,两个孩子可以托付的人,不是没有,就是不合适啊!在我死后,希望你能接手,把我的一双儿女养大成人。不是我的父母不可靠,是他们已经年老了,还要照顾爷爷,精力不够了。不是我的亲姐妹们不可信,是她们在外各有各的天要顶,有事业呀做,分身乏术啊!我弟弟行,我弟媳妇是个还不定性的小孩子。她都需要人照顾,哪里能照顾得了这么不懂事的两个小孩儿。你姐夫只是口头说喜欢孩子,可他从没有抱过一下儿子,从没给换过一次尿布,更别说给做吃的和领出去玩。我再忙,他都没喂过孩子们一口饭。如今,他只见新人笑,不看旧人哭。我病得马上就要死了,他都不回来看我一眼,还谎说在外给我挣钱,好治我的病。哎!他最是个没心没肺的不务实的浪荡鬼。是指望不上的,孩子跟了他,活不成倒是真!我已经写下字据,我们母子三人名下的土地归你种,孩子由你带。这个……你姐夫百般不怨回的家,也由你住着管着。你姐夫回来,带着他的那份土地,他爱跟谁过,就跟谁过去。告状打官司,让他到坟前找我去!”

董守信一听,嚎啕大哭:“放心大姐!我虽然不敢保证把两个孩子照顾的有多好和多像样儿,但在我身上的痛,争取不会让大姐的孩子们尝到。大姐,你可知道,失去亲生母亲,那可是扎心的痛啊!”

董守冰满意董守信的回答,叫来九岁的女儿周聪和六岁的儿子周明说:“妈妈的肉体要去另一个世界享福了,不再有病的疼痛了。但妈妈的魂儿,会在你守信姨的身上。等妈妈不存在了,你守信姨就是你们的妈妈,也就是我。还会像从前一样,照顾你们,疼爱你们。你们也要听话,也要很乖。不然,妈妈就会发怒,让你们的守信姨这位妈妈,不客气地教训你们。听懂了没有?”

两个孩子还小,就像听故事一般,看看奄奄一息的妈妈,又看看总是在流泪的董守信,只是觉得有大事要发生,不得不听从妈妈的话,也就乖乖地答应了。

董守冰的死信,好算把在外乐不思蜀的周梦华给召唤了回来,他都没有看一眼棺材里的亡妻,理由是:“她病得早都脱了相,样子太吓人,我可不敢看。”

当周梦华看到,拿穿一身孝服当稀奇景的儿女身边,有董守信给照顾得好好的,就显出一副如释重负的模样,竟然没有任何愧疚和遗憾以及感激,是热情地招待着前来送殡的人,不见一点儿悲伤。董守冰的一期都没有到,周梦华也把自己名下的土地给了董守信种,算是对儿女的抚养费,就毫不留恋地离开了村子,一去就是七年。

这七年里,董守信坚强地跟董守智这个弟弟,学会了开拖拉机种地收地。跟弟弟搭伙种地,出力要比弟弟多。在地里干活不管是炎热还是冰冷,从没有歇气儿的习惯,一定要在两孩子上学的时间段里,争取再争取地尽可能地多干活,好有时间陪两个孩子。就是吃亏,就是把形象造得很惨,也认。并争取在孩子到家之前,洗漱好,一定以一个最好最佳的状态展示给孩子。

董守信常跟父母和董守智说的话是:“跟亲人不需要讲什么公平和合理,能承受就好!”不论怎样,董守信不向任何人埋怨一声,遇见啥棘手的事,就来大家面前说说讲讲,虚心地听听大家能给自己好的建议。她是最信甘老师的话,每次听完甘老师的话,董守信总是面露笑容,答谢不已。

家中的两个孩子也知道董守信怕黑,每次董守信起身回家时,都会看到周聪和周明姐弟俩,在不远处等待着她。于是,娘仨就说说笑笑地往家走,一片乌云就散了。

董守信毕竟是一个孤身的女人,在农村干着又苦又累的农活,还要照顾好两个孩子,不是没有烦躁的时候。一旦心有波动,或是两个孩子气人时,董守信也有要发疯的感觉。好在董守信很稳重,能用甘老师给的一句话,时刻提醒自己:“自己决定的事,不要往别人身上推,更不可以后悔!就是后悔也要撑下去,因为这是自己的选择。你叫董守信,要懂的坚守信誉!”所以,董守信在两个孩子面前总是暖笑盈盈,不叫一声苦,不说一句累。

七年后,董守冰的三个妹妹都业有所成,给予董守信娘仨的照顾远远多余父母和弟弟,这让供孩子上中学的董守信轻松了不少。

七年后,董守信的大姐夫周梦华竟混成了孤家寡人,是身无分文回来了。回来,就没客气地住进了董守信打理得整整洁洁的家,还要吃要喝地不想走了。理由是:“这个家是你大姐的,也是我的。你住你大姐的那一半儿,我住我的这一半儿。吃你几天饭菜,也吃不穷你。我还是要外出去挣钱,不会懒在家里混吃等死的。”

一想到董守冰的死,就让董守信对周梦华特反感,背着孩子根本不给周梦华好脸色看。两个孩子却不知情,还爸长爸短地亲热地喊个不停。见此情景,董守信认为不该听信甘老师的话,也不该学董守冰的做法,不该对孩子们撒谎。

这之前,董守信在孩子面前,没有实话实说地讲明他们爸爸是怎么不堪又无情无义的,反而总是跟董守冰一样,始终说的是:“你们的爸爸绝对不像你们同学说的那样,是个行酒作乐的二流子。他不是跟别的女人跑了,也不是不要你们了,他是去外地做买卖了。因为你们的爸爸实惠,做买卖时就上当被人家欺骗了。你们的爸爸爱面子,觉得没有混出个人样儿来,对不起我们,不好意思回来。其实,他是想给你们一个美好的富裕生活,为了这个目标,他是不达目的不回来。根本不是啥没有正事儿的缺德爸爸,更不是啥二流子。对你们说,也不一定在哪天,你们的爸爸太想太想我们了,就不怕人家笑话他的失败,会回来呢!你们的爸爸长得帅气,不丢你们的脸儿。”

就因为有如此的不断灌输,俩孩子才不讨厌突然回来的周梦华,反而觉得董守信这个妈妈对爸爸太冷淡、太刻薄、太无情了。竟然站在周梦华一边,跟董守信抗争。为这,董守信还去过村口哭诉了一场,在大家的劝解下,才恢复了情绪回的家。

当董守信看到接自己的两个孩子,转而一想,甘老师说的对,“家长的形象在孩子心中一旦崩塌,对孩子的成长,绝对没有好处。”

董守信也看到,两个孩子跟着周梦华,见到同龄的人,就兴高采烈地说;“我们的爸爸回来了啦!真像妈妈说的那样,是个帅气的人。在外做买卖失败,但他总是在想我们。看看,我爸爸就是一分钱没有,他也敢回来。他没有不要我们,没有不想念我们,我们也有一个好爸爸!”

董守信看了听了,气都不打一处来。心说:“鬼都知道,你们可有个好爸爸!哼,气死人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