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青山归来 连载

爱在青山归来

分类:都市言情 作者:翼得 字数:3万字 标签:爱在青山归来,翼得 更新:2024-03-02 23:02:55

在房地产白银时代,这是个流行建设康养综合体的时代。于是,山水就成了资本追逐的对象。故事就发生在一处深山中,是中国唯一的山地省份贵州,这是一个叫朱家村的村庄。一个叫朱洱聪的山村大男孩,二十出头的年纪了, ...

“打工人饯行会”的红色横幅,高高地悬挂在主席台的上方。原本那个位置,挂着的是知青食堂的老牌匾,可是物是人非,时代不同了。知青食堂的牌匾,被一块黑布遮住,就这么随意地,遮盖得严严实实。

随着打工潮的风靡,一年一度,朱家村的村礼堂,也是早年间的知青食堂,都会开一次饯行会。十里八村的青年,纷至沓来,齐刷刷地坐在台下。一个个青涩的脸庞,未脱朝气蓬勃的稚气,却因为马上的远行,个个脸上扬着花样的笑容。

一众人里,朱洱聪是最精神的那个。皓齿外露,瞪大眼睛,挺胸昂首,目视主席台。或许动作不够特别突出,不过青春的身体条件,却让他自成特点。身高1米84,身材修长,一件简单的无袖衫,将他的臂膀裸露在外,古铜色的皮肤,明晃晃地成了他的装饰色。

主席台上,报幕的宣传干事喊道:“下面有请青年代表上场,他们才是今天与会的主角,也是两个即将要奔向大城市的,最美打工人。”

朱洱聪坐在人群中,无比激动,兴奋都写在了脸上,仿佛荣耀加身。只是坐在一群人中间,这份激动,难以在群像下,有任何凸显。因为主席台上呼喊的,是坐在他身边,和他同村同姓的两个男女。在礼堂里众人的注视下,二人齐刷刷地站了起来。虽然说来,是和朱洱聪没有什么关系,可此时此刻,全场观众可都在看着他。

宣传干事的话音(画外音)又响起:“大家把掌声献给他们,他们两个的名字是,朱天亓、朱玉凤。”

激昂的背景乐响起,青年代表走向主席台,也将全场观众的注意力,转向了主席台。矗立在台上的老乡长,手上拿着大红花,早就准备好了。一旁陪同的几个村主任,只能跟在乡长的后面,活脱脱抽象成了一群小跟班,站在乡长身旁,明显的矮半头。

被人称为老乡长,其实乡长并不老,刚刚四十出头。乡长本名叫劳荣知,乍一听,通常都会让人觉得生疏。再细听,他是就职于贵州这种偏远边区,也就并不奇怪了。毕竟,对于不熟悉的事物,人总会抱有一种宽容的心态,这也注定了,老乡长会脱离故事的主轴,而那个偏远的贵州,反倒反客为主地跃升成了主场。

面对劳乡长拗口的名字,活泼伶俐的孩子们,选了个简单的记诉方式。送了他一个,更容易让人记住的雅号“老同志”。自此,好像让他找到了借口,扎根进朱家村,进山的频次稳固了。每年的打工人饯行会,都是他主持,年年都来,一年不落。经过孩子们的小嘴,口耳相传,叫得久了,劳乡长也就变成了老乡长。

一年一次,已经让老乡长成了,进村最勤的干部了。某种层面上说,老乡长是山高路远的朱家村,能见到的最高领导。别小看了这个山高路远,朱家村人出趟山,都挺费劲。劳荣知乡长这份情谊,山里人是必须得记下的。

可以说,老乡长给戴上大红花,是无比光荣的事。朱家村的知青食堂,也因为老乡长莅临出席,每年的打工人饯行会,都会成为朱家村的盛事。期间,就连老乡长,随便说上的那两句,都会成为语录般,被人们记在心里。

最响亮的一句,也是老乡长的口头禅:“这是个价值投资的时代,拼的就是一个吸引力!”

老乡长一语,道出了朱家村的劣势,山村,都嫌远,没人愿意来。现在朱家村村口的路,都还是年前刚刚修的板油马路,早年间一直都是土路。因为村后,就是莽莽青山,所以到朱家村这里,就成了断头路。好像给一个断头村修路,都会觉得浪费资源,因为离乡政府驻地,也是特别的远。

乡政府的驻地,临近县城,原因很简单,那里的公路网更密集,便于跟外界联络,利于发展经济。乡政府在那里,甚至可以选择,避开县城,直接上高速。一脚油门踩下去,充分说明了,靠山乡的路子,就是这么野。

无疑,朱家村就是,乡名字里提到的“靠山”。只不过,乡里跟着县上野去了,留下了朱家村,就成了莽莽青山的代名词。太过偏远,以至于朱家村连个学校都没有,因为老师来得也不容易。但是孩子总要读书啊,一来二去,朱家村的学校,成了个教学点,来教书的老师也是支教教师。

支教教师进村,是朱家村人最开心的事,因为支教老师,恐怕是唯一喜欢青山的。无论是山里还是山外,这怕都属于另类。他们在朱家村支教时,都会化身全科教师,近乎和孩子们玩在一起,那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反正朱家村的孩子,因此有了个快乐的童年。

以老乡长的身份,不会空手进山,总会捎上一份,山里人最需要的礼物。于是,支教教师就会出现在,乡长的随行人员中。没有办法,贵州地区,八山一水一分田,一个不注意,特别容易迷失在山里。既然有熟悉当地风土的乡长带队,自然而然,谁还不乐得成为随行人员?

只是,支教老师来了,好的,确实能带一学期的班。教孩子唱唱歌,认认字,学学普通话,还会上几节英语课,甚至有的老师,还能弹吉他,最后走的时候,孩子都会唱英文歌了。可是也真有个别的老师,只来几天,摸清了地理环境,就匆匆地走了。

喜欢青山的另类,真的不好被青山发现。朱家村人倒没有怪人家,不是说支教老师来一次,连一个学期都没教完,人就走了,朱家村人有多没放在心上。喜欢青山,是不错,谁进了陌生的环境,能不说点好听的?主要是,山里的条件,确实不会太有吸引力。

极个别的支教老师,也是老师,对于老师的要求,起码朱家村人,能满足的一定满足。小时候的朱洱聪,就遇到过。进了村,见到孩子们,第一个要求是,“老师想进山里转转,谁能给我当个向导?”老师的要求,很简单,上山的路,孩子们都熟,朱洱聪是被选中的那个。

只是进山的经历,让朱洱聪有些意外。老师先和朱洱聪打听了,山上小溪的位置。朱洱聪笑着带老师,去了条没有名字的小溪流,溪水潺潺,静谧悠然。下一秒老师就钻进了溪水边的草丛,逮起了青蛙,还顺手抓了条草蛇。然后用溪草拴起来,带到一处悬崖边,用沿路捡到的干柴,拢起了篝火。那些青蛙和草蛇,都被穿成了串串,成了野炊的食材。

这个异类老师的故事,后来在贵州支教圈中广为流传,听说,自此以后,来贵州支教的老师,都会做一项奇葩的准备,会自觉在口袋里,预备调料包。可怕的是,那些老乡长的跟班(附近村子的村主任),也听说了这个故事。来体验生活的(吃货),组团地来找朱洱聪带路。结果,朱洱聪的那身古铜色的皮肤,就这么练出来了。

山高路远的朱家村,没有人愿意来,久而久之,就蜕变成了穷山恶水。唯一不变的,是朱家村人,朴实的底色。特意将村礼堂(知青食堂)封闭起来,严格管束,尤其严令,禁止小孩子进入。除了乡长莅临的打工人饯行会,其他事项,都要村民委员会审议,才能使用知青食堂。

对于知青食堂的规则,朱洱聪尤其深有体会。那是山里人与外界沟通的渠道,年轻人进了那里,就能去外面打工。而且这是每年仅有一次的机会,错过了就得再等一年。朱洱聪就是,这么一年一年熬过来的,因为知青食堂对小孩的规则,只有两个字“不许”。

偏偏在打工人饯行会的时候,在村口欢迎的,也是村里的小孩。如果村里有支教老师,也会被喊去帮忙,给迎宾的小孩,梳洗打扮一下。可是到了进场的时候,就没小孩什么事了,座位是留给那些外出打工的青年的。

一年一年,这么过来了,和朱洱聪一起迎宾的,早早都外出打工了。眼瞅着,村里的孩子,就剩下三个了,朱洱聪、朱天亓、朱玉凤。如今都长成了壮实的青年,只不过常陪人进山的朱洱聪,会习惯性地让人认成是个山民。所以过了二十岁,又到了打工人饯行会的举办时间,朱洱聪能作为青年参加,态度必须无比重视。

老乡长还是那个劳乡长,真的不老,精神特别矍铄。对于山民外出务工致富的事,老乡长说了就办。甚至在饯行会的当天,还会按照各村报上来的人数,租几辆大巴车,停到朱家村的村口。待打工人饯行会开完,年轻的山民立马上车,一脚油门踩下去,走出靠山乡的路子,直接上高速。

主席台上的老乡长,翘了翘眉毛,说道:“去外面,大好前程摆在眼前,留下来,就只剩穷山恶水。”

老乡长的劲头,还是一如往昔,朱洱龙今年,可是二十有一了。都说人要跟上时代,长大成人的朱洱龙,也是到了感受黑幕的年纪了。打工人饯行会开幕前,朱天亓和朱玉凤,两个和朱洱龙一起长大的发小,特意找到他。

朱天亓率先张口,破题道:“领导找我们谈话了,这次饯行会的青年代表,要从咱们朱家村出。”

朱洱聪笑着:“那是好事啊!”

朱玉凤轻舔了下嘴唇,为难地说道:“选了我和天亓俩,没有你。”

朱洱聪笑了,露出八颗牙,爽朗地答道:“那有什么,选的是咱村人,就是好事,放心,我肯定会是礼堂里,最精神的那个。”

看着朱洱聪的笑脸,朱天亓和朱玉凤也不知从何开口,俩人愣在那里,仿佛一瞬间,时间就那么定格了。

还是朱天亓先开口,道出了事情的缘由:“山里人连年的外出打工,赚了钱,也空了村子,弄得就剩下爷爷奶奶了。朱家村是真没年轻人了,可总不能留着个空巢村不管啊!领导们讨论了,觉得你平常就像山民,适合留下来照顾村子。为此,特意问了我和玉凤的意见,我们同意了。这次外出务工的名单上,就没你了。”

朱洱聪:“……”

朱洱聪没有说什么,在主席台上,讲话的还是意气风发的老乡长。

老乡长喊道:“城市具备了吸引力,你守在农村做农村人,就是守着枯井等死,树挪死人挪活,到大城市去,奔个光明的未来吧!”

村里的年轻人,化身为了打工人,坐上了大巴车。那个劲头,比当年的知青下乡,可是积极多了。这一切的积极推动者,乡长劳荣知,忙过了,也走了。甚至走得悄无声息,没有一点儿依恋,就连罩在“知青食堂”牌匾上面的布,都没想着摘下来。

朱洱聪是,唯一一个被留下来的,不过也有个意外收获,他成了主角,他的故事也就此展开了。甚至于,闲暇无事,朱洱聪还站在山上,给自己报了个家门:“靠山乡朱家村首席山民……”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