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养在山里的猪(1 / 2)

日升月落,原生态的朱家村,乡村气息浓重,很多事情都还在仰赖大自然去解决。闹钟的事就是最典型的,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红冠的大公鸡早早上工,准时报晓,新的一天也朝气满满地开始了。只是,太阳撕开夜的黑幕,真的是一点儿情面都不留。

朱家村地处贵州,听说是临近赤道的,海拔最高的地区。高度对等,太阳都会更早来报道。一年四季,不管什么时令,太阳公公的阳光,都会先送到朱家村。其他地方还在享受夜的静谧,朱家村的窗帘,已经被照得暖烘烘了。如果没有窗帘,就会像朱洱聪的屁股,被打上亮堂堂的日光,成为太阳打卡上工的标记。

还赖在床上的朱洱聪,发出了充满起床气的叫声:“哎呀……我还困着呢,让我在床上再躺一会儿……就一会儿!”

朱洱聪的起床气,只是敲响第一个音符,忙碌的一天开始了!今时今日,朱洱聪是这个村子里,唯一的年轻人。长大成人的他,要担负起责任,照顾村里的老人们。不过这也只是,那些出山务工的幸运儿们,诓骗朱洱聪的说词。爷爷奶奶们正值花甲之年,他们的记忆里,可是清楚地记得,是谁拉扯谁长大的。

朱洱聪今年二十有一,比起名义上的照顾,还有个更重要的任务,守村。好像这里说的场景,是外乡人才会到的,也就是朱家村的村口。那里有年前刚修的板油马路,尤其是下了高速的小轿车,停在那里,是最能跟山里人炫耀的资本。因为再往前开,就是朱家村里了,谁知道里面是什么样,反正看着村后的大山,总会让人望而却步。

朱洱聪现在就是望而却步的状态,村广场上,爷爷奶奶们严阵以待,早早地候在了村中央,坐在村广场上晒太阳。好像朱洱聪是,朱家村最后一个起床的。这还不重要,爷爷奶奶们都是看着朱洱聪长大的,熟悉得跟自己的亲孙子一样。主要是,老人们好像都吃过早饭了,没带朱洱聪的份儿。

朱洱聪,朱家村唯一的年轻人,长成了留守青年。早起的鸟儿有种吃,好像起的最晚的,就没有早饭了?作为唯一,朱洱聪有些落寞了,站在村广场的边缘,矗立在太阳底下,黑灿灿的脸庞,连点儿油水都不显,干裂起皮的嘴唇,反倒更为明显。

好吧,除了出门就能看到山,村子依旧是村子,中国普普通通的那种。不一样的只是人,朱洱聪的身边,就是一票爷爷奶奶。眼下,他们就很不同,目不转睛地,盯着朱洱聪。

爷爷奶奶们在旁看着,摆出了各种骚姿势,碍于年纪的缘故,老胳膊老腿的,真的做不了什么高难度的动作。如此一来,看着孙子笑话的这种事,莫名地生出一缕慈祥的样貌。

笑着笑着,解围的人出现了,是朱洱聪的亲爷爷。老爷子的鼻子动了动,好像想起了什么,提醒着朱洱聪:“傻小子,别在这杵着了,赶紧跑起来,陈圆圆的豆腐圆子出锅了,去晚了,就凉了!”

一听陈圆圆,朱洱聪立马来了精神,眼睛滴溜溜放出了光彩。在朱家村,陈圆圆是最喜欢烹饪的了,这在山村尤为难得。做的豆腐圆子,最香了,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就算那些村领导,举家搬去了乡里,偶尔回村开会,还是会在陈圆圆那里,打包些小吃解解馋。

小时候的朱洱聪,也是在朱家村长大的,就有第一次解馋的经历。那时,朱洱聪的爸妈,刚刚外出打工,朱洱聪搬来了爷爷奶奶家。也是一样的太阳晒屁股的早晨,朱洱聪醒来,爷爷奶奶已经候在了床前。

奶奶慈祥地说:“聪聪,快起床,今天和爷爷奶奶,去吃点儿新鲜的东西。”

爷爷在旁逗趣地提醒道:“你陈爷爷正盼着呢,吃完别忘了微笑着,给老东西提点儿意见。”

听着爷爷奶奶的介绍,小朱洱聪立马打起了精神,蹦蹦跳跳地跟着爷爷奶奶的脚步,去向了起床话里说的,陈爷爷的家。与蜿蜒的山路相比,在村里的一片山居中,陈爷爷的家可是特别好区分。离得老远,就能看到一缕炊烟,竖在眼前。

这还只是在外面看,进了屋内,陈爷爷的家,更是别有洞天。陈爷爷的屋内,区域分明,喜爱烹饪的个性,在装修上彰显得淋漓尽致。原本接待客人的厅堂,被盛放小吃的玻璃柜隔开,最后只余下站几个人的地方。要是山外来了生人,怕都找不到进屋的门。可这也造就了另一种装饰美,活脱脱把一栋民居,装扮成了方便营业的零食小铺。

屋子里面,经过这么一改装,变身成方便烹饪的场所,除却传统的民居烟灶外,还有几个叠放着蒸笼的副灶。连着院子的门,静静的戳在那里,丝毫不会让烹饪空间狭小,影响美观的可能都没有。在这样的环境下烧饭,烹饪的心情都会,让人惬意的享受烹饪过程。

初出家门的小朱洱聪,眨着稚气的眼睛,看着眼前陌生的陈爷爷,张嘴喊道:“陈……”

一旁的奶奶,可不客气,拉过小孙子的手,不经意间打断了小孙子的话,煞有介事地讲着桌上的菜肴:“聪聪,看看桌上的是什么?”

小朱洱聪听着奶奶的话,看着桌子上的圆子,一个个鸡蛋大小,回想奶奶提出的问题,这是什么。

看着在眨眼的小孙子,奶奶继续说道:“这叫豆腐圆子,是省会贵阳的名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