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乃崇祯,拯救大明 连载

朕乃崇祯,拯救大明

分类:历史军事 作者:胖少年 字数:4万字 标签:朕乃崇祯,拯救大明,胖少年 更新:2024-06-26 10:48:09

有什么能比穿越明末拯救最后一个汉家王朝更爽的事情呢?如果有那就是日月所照皆是明土。公元1627年,天启皇帝驾崩于乾清宫,穿越而来的朱明夏成为即将坐拥百万里山河的帝王。此时,距离他煤山上自挂东南枝还有十七年 ...

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

京城

天色渐晚,雷声轰鸣不断,天空之中闪电戳破密布的乌云展示神迹。

这一年大明风雨飘摇,朝堂动荡,天启皇帝因两年前不慎落水留下病根,于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二日无救驾崩乾清宫,百万里山河内忧外患。

皇城在外的信王府也是人心惶惶,这两天皇城戒严,自家王爷昨日被召进宫内,回来就闭门不出,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王承恩也很着急,昨日王爷回来不久,英国公张惟贤等人就迎王爷进宫,必然是有大事发生,孙所料不错,此时王爷应挺身而出,为何现在却如此姿态,脑中也是不解,只能在门外等着。

“来,吾弟当为尧舜”这句话还回荡在屋内人的脑海,尧舜乃是上古圣王,皇兄如今这么说是试探还是托付。

十天前他醒来的时候就看到绢丝为帐,绸缎为被,木质房梁横跨头顶,这建筑风格在钢铁水泥的都市已经不见踪影,环视四周枕头旁边的手机,平板,旁边的眼镜,热水壶也看不到。

等接收了原身的记忆才清醒过来自己穿越了,好消息是这人皇家子弟,有妻有子有妾室,上辈子都没过上这种富裕日子。

坏消息是这人叫朱由检,勤勤恳恳上班族,不过只做事没效果,在十七年后就要自挂东南枝了,妻死妾亡,子女皆没的末代君王。

如果躺平的话还能混个十来年,前提条件是历史不会改变,关键是十七年后自己才三十四,人还在钱没了岂不令人痛苦。

这几天一直装傻充愣,去宫中时也是一句话不说,见到病中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只是哭泣,自古真情藏不住,唯有流泪得人心。

哭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技能,小孩哭泣能得美食,美人垂泪能得怜爱,儿孙痛哭得孝顺美名,君王哭泣赢天下民心。

东林党,流寇李自成,努尔哈赤建奴,这些人联手埋葬了最后一个汉家王朝,而那些沽名钓誉的人不过是换了个主子继续当狗罢了。

现在最重要的是确保能够顺利继位,历史上只说了几句话,实际暗地里的刀光剑影连野史都没有记载。

稳住,不能操之过急,皇帝遗诏才能合乎法理,才是名正言顺。

“砰砰砰”

一阵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沉思。

有些不是很高兴,但还是开了口,“何事?”

“王爷,首辅来了。”

朱由检立马站了起来,来的是首辅可不是别人,文官之首,内阁辅臣,看来宫中有确切消息了,连忙走了出去。

只见来人见了他就打开圣旨高喊,“信王接旨”。

朱由检知道此人乃是大明首辅黄立极,随行人等施凤来和英国公张惟贤等。

“若夫死生常理,人所不免。惟在继统得人,宗社生民有赖,全归顺受,朕何憾焉?皇五弟信王由检聪明夙著,仁孝性成,爰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丕绍伦序,即皇帝位。”

这个流程朱由检还是知道的,三辞三请是必须的流程,这些史书上都有写,照着做就行了。

“览所进笺,具见卿等忧国至意,顾予哀痛方切,继统之事岂忍遽闻!所请不允。”

就是大臣死命让你上,你要死命推辞说自己不配,三次以后就表示你们非要这样,我也只能听你们的,这就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

“卿等为祖宗至意,言益谆切,披览之余愈增哀痛,岂忍遽即大位!所请不允。”

“卿等合词陈情至再三,已悉忠恳。天位至重,诚难久虚,遗命在躬,不敢固逊,勉从所请。”

朱由检表面悲痛先帝不幸驾崩,天妒英才,心里也确实有如此感慨,兄弟俩感情不错,如果有人罩着自己享乐就行了,如今要上班了,真是痛苦万分。

夜里朱由检进宫为朱由校守灵,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同意一是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二是向朝臣展示对先帝的不舍。

“王爷,不,皇爷,宫中皇后娘娘令人传信,宫中凶险,那人虽不敢明着来,但也要防着隐私手段,最好不要用宫中吃食。”

朱由检听了点了点头,“皇嫂所言甚是,你让府中厨子烙些麦饼,这东西抗饿,到时放袖子里。”

王承恩也是经过些事的,又想到一点连忙问道,“皇爷,要不要带些散碎银子或者小额银票用来打点。”

朱由检转头看向对方,“王承恩,本王问你,你是不是魏忠贤的人。”

此话一出,王承恩脸侧斗珠似的汗珠子往下滑落。

“皇爷,我,奴婢不敢隐瞒,承恩是魏贼的人。”

朱由检哀叹一声,一切和历史记载的一模一样,崇祯身边最信任的太监也是魏忠贤的人,此时一问也是为了说开,以后对方更会死心塌地的效忠。

“这些年来你并未向魏忠贤传信,这是为何。”

“奴婢传了,不过都是假消息,皇爷韬光养晦,低调行事是一点都没传出去。”

朱由检有些疑惑,“这是为何,魏忠贤权倾朝野,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都认了干爹,你为何要传假消息。”

“皇爷,奴婢虽是无痕之人,却也明白忠心二字,太监是皇爷的家奴,而不是他魏忠贤的,纵然他权势滔天,却也遮不住大明的朗朗乾坤。”

这话很是让人敬佩,一太监本应该是无欲之人,却能明事理,不愧能名留青史。

“好,王承恩,你就是本王的高力士啊!”

王承恩也识字,自然知道高力士的大名,深受唐玄宗的喜爱与信任,他领悟到了朱由检话里的意思,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以后和以前一样。

“谢皇爷不杀之恩,奴婢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他这么说的,也确实做到了,对崇祯皇帝没有丝毫异心,忠心耿耿,最后更是一同赴死,相对上吊自尽,比那些投降派强多了。

“承恩呐,如今还未举行登基大典,你还是继续称本王为王爷吧!以免被有心人听到传出谣言说本王迫不及待了。”

王承恩连连点头,“王爷说的对,是奴婢心急了。”

“嗯,下去准备东西吧!再让宫中我们的人盯紧点。”

“王爷,奴婢这就吩咐下去。”

“等等,还有让人传信皇嫂,本王今夜想见她一面。”

“这”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