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孙袁任命 见孙传庭(1 / 2)

朱由检眼神冷厉的看着下面众人,反对可以,但若是因为反对而反对就别怪他不留情面了。

“既然诸位都同意议和,朕命孙爱卿为辽东经略,冀辽督师兼兵部尚书衔,总揽辽东军政之事。”

这事此前皇帝和内阁说过,后面在没有动静,原来是在等人来京师。

“臣附议。”

“臣附议。”

……

如果只是任命辽东经略那还是个美差,油水足,但陛下要做的是停战议和,稍有不慎便是遗臭万年的事,认可去孙承宗方略的自然附议,不认可的也想他去背这个锅也附议了,朝堂之上对这件事竟然罕见的达成一致。

“袁崇焕任辽东巡抚兼右副都御史督师登莱,天津军务,从辽东各营抽调青壮年进行练兵。”

“臣领旨。”

袁崇焕取得宁远,宁锦大捷,将防线推到锦州一带功劳很大,虽然他也是在阉党之人,也认了魏忠贤为义父,但陛下明显如今是轻拿轻放,再说他也是魏党排挤下回家的,也算不相干了。

“臣附议。”

“臣附议。”

……

“满桂为大同总兵兼兵部左侍郎,王之臣迁山西巡抚兼左副都御史,原山西巡抚召回京师由内阁酌情调任。”

意思就是原山西巡抚他不管了,内阁商量一下随便给个职务。

“拖欠的军饷朕会让孙爱卿亲自带走,锦衣卫,东厂,都察院,户部派人监察,务必所有银子分发给每个将士。”

“臣领旨。”

这种结果让朱由检惊讶了很长时间,史书记载明末朝堂臣子都是坚持抗争皇帝,不论对错,崇祯生性多疑,对谁都不信任,活生生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内阁拟诏发出,孙爱卿袁爱卿留下,散朝。”

等人都离开后,朱由检和两人继续说着辽东的情况,“袁爱卿,毛文龙驻守皮岛,使得建奴首尾不能相顾,出兵也不能尽全力,你专注练兵,互不牵扯,我对毛文龙有大用。”

“是陛下,”

虽然他不知道陛下为何说这些话,但对毛文龙他也不敢轻易下手。

朱由检猜到了他心里想些什么?不过没有多说。

“你二此次前去,深不仅有守土之责,还有议和的事情,除了不割地,不赔款,实际所占地为界之外的条款你们自己斟酌,朕给你们便宜行事的权利。”

“臣领旨。”

“对了,还有孙爱卿,烽火台的修建刻不容缓,唯有此法比马跑的快,坚守关外重城,辽东之事朝廷不会插手,行事要稳不用太急。”

“是陛下。”

明末几次军事斗争的失败都是皇帝和朝廷太急插手前线主将的决定,不止明朝,历史上此种事情比比皆是。

赵王催赵括导致长平战败。

唐玄宗催高仙芝出兵潼关导致战败,长安陷落。

宋太宗急令进军,创造出高粱河车神的美誉。

近代校长微操导致丧师百万。

所以对于自己选的两人他会做到不插手,不命令,保证后勤。

“以后辽东军饷所用走朕的内帑,每年八十万两,包括城池修缮,堡垒修建,武备更换。”

从以往的情况来看,这点钱是不够的,但给够了也没用。

“朕准许你们自筹军饷,和草原诸部还是和建奴,朝鲜做生意都可。”

朝廷给不起就得让人家自己赚钱,不然怎么生活。

袁崇焕的死罪之一就是这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