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决心已定 一页名将(1 / 2)

“微臣斗胆敢问陛下有多大的决心。”

朱由检看着眼前的人,心里很是佩服,能够面不改色反问皇帝的臣子并不多,能够遇到是君王的幸事。

“为何有此一问?”

徐光启跪倒在地,“陛下以为臣说的这些问题只是京营的吗?普天之下大明军中皆是如此。”

朱由检听了浑身发冷,他知道这些问题,史书上记得清清楚楚,可是他下意识的忘了,从古到今改革靠的底牌是什么?是军队,如今是整个大明军中腐败不堪,他有些怕了。

徐光启还跪在地上,上一次离开京城他就明白了大明病了,不是某个地方出现的问题,而是所有人,所有方面皆是如此,所以心灰意冷的离开了,可谁能想到新皇会召他进京,给了他希望。

他不这个希望会变成失望,也在期冀着这个年轻的君王能够创造奇迹。

朱由检还在思考,权倾朝野的严嵩便是因为动军制触碰了勋贵的底线,最后快速下台的,如今他若是点头有可能不用等到十七年后挂歪脖子树了。

他抬头看着下面的徐光启,这个决定比之前那一百多名官员的事情还要棘手。

他多么想摇头,去他妈的建奴,去他妈的贪官,流民,混个十七年然后出海,这辈子就过去了。

可是他不能摇头,每每低头读过近代民族的屈辱史就义愤填膺,而这一切来自于大航海时代的落后,无数次想若是穿越肯定会日月所照皆是汉土,让华夏的旗帜飘扬在七大洲,四大洋,而不是现在的纠结,犹豫。

王承恩能够看出朱由检的情况,但他没有办法,这个十几岁就登上帝位的人必须要适应这一切。

“好”一个字透了出来,也传进了两人的耳朵。

徐光启猛的抬头,眼睛里充斥着希望的光。

朱由检站了起来,扶起他再次说道“好,朕以大明天子的身份将此事拜托徐爱卿,上苍可鉴。”

“臣,徐光启领旨。”

徐光启庄重严肃的看向自己的君王。

“朕推荐一个人李邦华,他对京营的看法与你相同,出现的一切问题都交给朕。”

“是,陛下。”

待他下去,朱由检又想了一会儿才开口,“召李邦华回朝。”

这人目前没在京师,在他不肯与阉党苟同之后就被革除了官籍,他也就回老家了,不然今日是一定要立马见一见此人的。

“拿笔墨。”

他准备将史书上记载忠诚于大明的官员都记下来,以免忘记。

“孙承宗,文武双全的辅佐之臣,归隐后抗清全族战死。”

“卢象升,文武双全的抗清名将,战死。”

“史可法,扬州保卫战,战死。”

“孙传庭,明末名将,潼关之战战死,死而明亡。”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