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名联轶事赏析 连载

今古名联轶事赏析

分类:历史军事 作者:艾晓东南丹 字数:3万字 标签:今古名联轶事赏析,艾晓东南丹 更新:2024-06-26 09:10:37

《今古名联轶事赏析》汇集古今千余副名联故事,深入浅出地解读对联的精髓。该书以故事为载体,展现对联的章法与技巧精,让读者在轻松中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这一创新尝试在诗联领域独具特色,期待同道中人提出宝贵意 ...

开篇词:

静谧山谷梦悠悠,薄雾轻笼景色幽。偶遇老翁吟妙句,此木为柴意深留。

【诗翁话联】

诗翁于梦中徜徉,发现自己竟身处一片静谧的山谷之中。四周青山环抱,薄雾缭绕,宛如轻纱般覆盖着山林。偶尔有几声清脆的鸟鸣穿透林间,回荡在空旷的山野间,宛如天籁之音。远处,一缕缕炊烟缓缓升起,与山间的云雾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如梦似幻的山水画卷。

正当诗翁沉醉于这片山林的美景时,一位老者背着沉甸甸的木柴,从山间小道缓缓走来。老者白发苍苍,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沟壑,但步履却依旧稳健有力。他口中念念有词,边走边念叨:

“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生烟夕夕多。”

声音虽轻,却字字珠玑,清晰传入诗翁耳中。

诗翁闻言一惊,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位隐藏在民间的对联高手。他急忙上前施礼,虚心向老者请教这句对联的奥妙。

老者放下木柴,捋了捋胡须,微笑着解释道:

这是一副拆字联。你看:

‘此木为柴’,‘此’与‘木’组合便成了‘柴’字;

‘山山出’,两座‘山’字相叠便是‘出’字。

同样,‘因火成烟’,‘因’与‘火’组合便成了‘烟’字;

‘夕夕多’,两个‘夕’字组合便是‘多’字。

听完老者的解释,诗翁对这位民间高手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好奇地询问老者的姓名和身份,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智者。

然而,老者却只是微笑着摇了摇头,轻轻拍了拍诗翁的肩膀,说道:

姓名年代皆如浮云过眼,对联艺术才是真谛所在。你我今日有缘相聚于此,便已足矣。

言罢飘然而去。

这场意外的邂逅让诗翁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对联艺术的魅力和博大精深。他意识到真正的高手往往隐藏在民间之中,他们不慕名利、不问世事,只专注于自己内心的修养和艺术的追求。

【墨韵悟联】

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

下联:因火生烟夕夕多。

对联译文:

上联:砍下此木作柴烧,群山连绵出产多;

下联:点燃火焰生烟雾,日夕炊烟袅袅升。

对联赏析:

此联堪称汉字之美的绝佳展现。通过巧妙的拆解与组合,每个字都仿佛有了生命,跃然纸上。“此木为柴山山出”,初读之下,便觉山间林木葱郁,伐木为柴的景象浮现眼前。此与木合,即为柴,形象生动,既表达了柴的来源,又隐喻着大自然的慷慨赠予。而“山山出”,仿佛连绵的山峦,在晨曦中逐渐显现,带着勃勃生机。

下联“因火生烟夕夕多”,则又带我们进入了一个温馨的家庭场景。每当夕阳西下,炊烟袅袅,那是家的象征,是温暖的港湾。因火生烟,是生活的写照,也是人间烟火的寓意。而“夕夕多”,不仅描绘了炊烟的浓烈,还隐含了日复一日,岁月静好的生活气息。

此联越品越有味道:

它巧妙地运用了拆字和叠字两种修辞手法,既富有创意,又引人入胜,蕴含哲理。

在“拆字法”的运用上,此联不仅注重汉字结构的拆分与组合技巧,更在意境的营造上下足了功夫。

上联的“柴”字从“此木”中拆分而来,下联的“烟”字则由“因火”组合而成,这种拆字方式既奇巧又富有想象力。

同时,通过“山山出柴”、“夕夕多烟”的描绘,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山林生活画面,使读者仿佛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烟火缭绕的山林气息。

在“叠字法”的运用上,上下联的末尾分别使用了“山山”和“夕夕”两个叠字,不仅增强了语句的韵律和节奏,更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对称和平衡的美感。

“山山出,夕夕多”象征时间流逝与力量,寓意成长进步需时间沉淀与持续努力。

名词注解:

拆字对联:是一种别具一格的对联形式。在这种形式中,汉字的字形各部分被拆离开,形成另几个字(或形),并且这些新形成的字(或形)被赋予新的意义。拆字对联通过对汉字的巧妙拆分和组合,创造出新的意象和意境。这种对联形式不仅体现了汉字的构造特点,也展示了创作者的巧思和才智。例如,“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二个山人”就是一副典型的拆字对联,其中“品”被拆成三个“口”,“泉”拆为“白水”;“竺”被拆成两个“个”,“仙”拆成“山人”二字。

叠字手法:是一种修辞手法,指的是由两个相同的字或词组成的词句。在创作楹联时,人们常常运用叠字法来增强对联的艺术效果。叠字可以分为名词叠字、动词叠字、形容词叠字和副词叠字等。通过使用叠字,可以生动地表现对联的意境,使语音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叠字手法能够传情达意,增强对联的形象性,进而提升其艺术魅力。例如,“雪花片片”是名词叠字,“写写书法、画画图”是动词叠字,“湿漉漉、红彤彤”是形容词叠字。在对联中巧妙运用叠字手法,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思考与讨论】

1、什么是拆字对联?

2、什么是叠字手法?

3、欢迎您对本作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期待您的不吝赐教。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