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甚至不愿意叫我一声黄天大圣 连载

你们甚至不愿意叫我一声黄天大圣

分类:武侠修真 作者:乘龙鹤 字数:6万字 标签:你们甚至不愿意叫我一声黄天大圣,乘龙鹤 更新:2024-06-13 18:09:07

九州天下,豪杰并起,三教九流,百家争鸣。一千年前,蛟龙走水不入海,世上多了一片南方大泽,泽中有个翻江倒海的老龙王,兴云布雨,神威赫赫,每逢甲子年,开宴招婿。八百年前,佛法东传,历经三世,西土已是处处梵 ...

大魏,沧州,永宁县。

山地丘陵,纵横交错,广袤的大地犹如棋盘,村镇市集,星罗棋布,在黑夜中掐似星火点点。

沧江的一段支流,蜿蜒盘旋,从此而过,滋润无数生灵。

夜中寒风席卷江上水汽,涌入破败不堪的茅草屋内,挤得本就虫蛀腐朽的门板嘎吱嘎吱响。

“冷!”

“好冷!”

寒风刺骨,冻彻心扉,秸秆铺垫的床上,躺着一个肤白貌美的少年,在没有直播的大魏朝,这绝非美颜滤镜,而是某种意义上被冻得苍白。

再被冻上一时片刻,必定化作冰肌玉骨,羽化飞仙而去,

“空调,我要空调。”张还真有气无力的喃喃,挣扎伸出早已僵硬的十指,试图按下空调遥控器,可是眼前一黑,落到手心只有冰凉的粗布,以及更加冰冷的芦花柳絮。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想起了,他都想起来了。

他是张还真,一个穿越者。

张还真绝望睁开双眼,打量漆黑,阴森,狭隘的房屋,嘴角浮现一丝苦涩。

自家趁着五一调休放假出去旅游,在景区遇见骗子诈骗老人,上前理论帮忙,结果争执之下,失脚掉下山崖。

再醒来就变成同名同姓的大魏朝张还真,不知道是夺舍重生,灵魂融合,还是投胎转世,少喝了半碗孟婆汤。

一阵北风吹来,呼啸而过,让床上的少年再次打了一个哆嗦,心中无比悔恨。

当时不应该多费口舌的,直接给骗子邦邦两拳,哪怕进局子,也比在这里受冻强。

“不行,不能冻死在这里。”张还真强打着精神,勉力自己爬起身来,在黑暗中摸索着,事已至此,总要烧些什么才好。

水是人的生命,火是人的希望。

遂古之初,钻木取火,带来光与热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照亮漆黑的夜空,是文明启迪。

靠着记忆中模糊的印象,张还真摸索到了火镰与火石,再扯下被子上的一点芦花柳絮,放在地上捏成一个内凹团,用尽力气迸溅出一丝火花,暂时照亮漆黑的房屋。

光明有时带来并不是希望,而是更加深层的绝望。

透过火花的光明,张还真凝视四周,无比清醒,他没有看见半点可燃物,窄小的房间内只有一口灶台一口锅,便是座椅都不是木质的,而是三块较为平坦的青石拼凑在一起,这已经不是平民了,而是贫民。

穷的荡气回肠,穷的一清二白。

伴随火光一点点熄灭,冷风吹散余烬,张还真的身心一点点疲惫,陷入冰冷之中,血液开始凝固。

“嘎吱!”

又是熟悉的一声门响,一个身材高挑的身影踏入屋内,望着瘫在地上张还真,惊呼一声:“少爷!”

“少爷?我还公子呢。”张还真心中吐槽一声,只当成死前的幻觉,破茅草屋里面,哪来的少爷公子,只有冻死鬼。

穿越非易事,大梦一场空。天下浩浩,亿万生灵,王侯将相少,贫苦百姓多。

迷迷糊糊间,一只温暖粗糙的大手将张还真扶起来,伴随着熟悉的声音在耳畔回荡,过往的记忆如潮水涌现。

“伊宁?”他本能问一句,下意识地微抬头,门扉大开,星光透射进来,无须火光也能看清眼前人的模样,身材高挑,一袭青绿布衣,头发被木簪轻轻挽起,打扮虽然朴素,却难掩丽色。

正是陪伴张还真多年的贴身丫鬟顾伊宁。

同时,也是张父给儿子挑的童养媳。

张父名曰张贵一,大魏永宁人士,祖上三代务农,勤勤恳恳,从不沾染恶习,一心积累家产,到了第四代厚积薄发,张贵一由农户转成商户,依山傍水,做起了买卖,多年经营下来,颇有家资。

又因其乐善好施,在永宁县内得了一个张老爷的名号。

只是张家虽富不贵,商人身份让张贵一受尽鄙夷,于是决心供儿子读书识字,希望可以科举入仕,修行入道,成为官宦人家,改换门庭,光宗耀祖。

为了儿子专心读书,不在俗事上费心,特意寻了一个顾伊宁贴身照料。

“除了我……还能是谁,少爷你糊涂了?”顾伊宁小心翼翼地将人扶起,一边低声唠叨,一边将拾来的柴火塞进炉灶,打上火星,让寒冰的屋子慢慢充满温度。

眼前的人影与记忆中烙印重合,张还真忽然一愣,继而眼角通红,咬牙道:“我没糊涂,只恨百无一用是书生。”

父经商,子读书,张家本有希望再进一步。

奈何天不假年,先父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张家失去顶梁柱,顿时一蹶不振。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失去张父打点经营,官衙中原本还算和善的刀笔吏,捕头瞬间露出真面目,天天上门打秋风,今日要拿你问罪,明日去商铺寻毛病,后天说你通匪,各种苛捐杂税,总有有一个由头折腾人。

张还真一心读书,不善经营,哪里懂这些,只能破财免灾。

然而,欲望只会膨胀,从不会缩小。

官吏贪墨横行,敲诈勒索不断,胃口愈发大了起来,连城中宅院今年都被远房亲戚“借去”。

若非张还真是白鹿书院的学子,头上还顶着一个童生的名头,只怕是命都要断送在永宁县衙。

后经书院一位夫子提点,张还真才恍然大悟,急流勇退,回到乡下老家暂避锋芒。

与其共患难的,也只有眼前这位顾伊宁。

“少爷,谁说你无用的!”顾伊宁抬起头,一脸灰尘,眼瞳却无比明亮,充满坚定道:“您是读书人,只要考中秀才,迈入修行之路,好日子就会回来的!”

“秀才,那是能做九品官,踏上修行路的大人。”张还真回忆过往,自嘲一笑道:“咱们现在家里,连一本书都没有。”

读书是脱产学习,衣食住行,笔墨纸砚,同窗往来,一笔笔都是开销,张家典盛之时,自然大力支持,如今家道败落,怎么可能不事生产。

圣贤书也不管饱,前些日子贱价卖给村口私塾的吴先生,才换来如今这一间破屋,一口炉灶。

“少爷,你要放弃嘛……”顾伊宁小口微张,有些难以接受,一直以来考中秀才,获取功名,是两人坚持下去的信念。

她坚信只要少爷考上秀才,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恰如在黑夜中仰望光芒,再卑微的人,也会死死抓住那一道名曰希望的光。

没有希望,真的会死。

“不,正是因为没有书,才要读书。”张还真摇了摇头,眼眸坚定,无比认真道:“只有读书才有功名,只有获得功名才有资格修行,只有成为修行者才能拿回属于我们的一切!”

大魏天下,封建社会,可不是说着玩的。

这是一个人剥削人,这是一个人吃人的世界,赤裸裸到极致,几乎没有温和的面纱。

草民根本没有话语权,在高高在上的大人眼中,草民便是草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无足轻重,不是一脚可以踩死的蝼蚁,就是可以反复收割的韭菜。

运用现代社会的知识,在大魏朝创造财富,并不是难事。

真正困难的是,如何守护住这一份财富,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张父便是最经典的例子。

只有掌握力量,才能抵御豺狼虎豹的觊觎。

力量有两大来源,个人暴力与组织暴力。

前世个人暴力的作用很小,强如项王披甲御马,纵横沙场,不过百人敌,难敌千军万马,所以组织暴力的影响被扩大到了极致。

而,在这一世,在大魏朝,有真真切切的修行之路,个人暴力与组织暴力并驾齐驱,甚至有所超越。

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北魏南梁,无处不在。

首当其冲,便是儒释道三教,自武祖出世统一修行境界以来,一直占据修行主流。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