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修行之路,九品十八楼(1 / 2)

盘坐桌案前,一灯如豆,身影婆娑,一拜后,虽然没有正式确定师徒名分,却有师徒之实,吴秀才和张还真渐渐亲近起来,说话愈发不受拘束。

谈笑风生间,张还真又拿出几句师说级别的圣贤经典试探,得到了吴秀才连连赞赏,但,道德气运却没有再增加。

一时间,他心中有了几分猜测,道德教化也,并非死记硬背,填鸭式教学,需要受教者感同身受,心有所悟,点明前路,才算得上道德之事。

而,吴怀民则更加欣赏眼前的少年郎,不禁多了几句嘴,嘱咐道:“你有天赋,不可锋芒外露,但,也不能一味拙藏,需要露出几分真本事,才能被贵人看中。”

“需要知中庸非平庸。”

张还真哑然一笑,颔首示意道:“先生遭世家不公,沦落乡野,我得罪贪官污吏,逃难至此,借助宗族避祸,如何不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

“如今大势已成,要在府试中一鸣惊人,让世人知我才华,才能保证不在院试内被小人加害,暗中罢黜。”

“唯有站在光明中,暗处的魑魅魍魉才不敢上前。”

“正是这个道理。”吴怀民大喜,抚掌一笑道:“唯有中了府试,具备修行权,太上感应,迈入九品,才算得上士子,自此超凡脱俗,不同于小民。”

“日后效忠朝廷,官阶越高,权柄越大,资源越多,亦是一条康庄大道,不逊色那玄门剑仙,佛门金身。”

张还真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若是大魏百姓听到这一番话,想得必然是学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但,作为现代人,对大魏天子有敬无畏,可谓是天生反骨,他的脑子愈发清醒警惕起来,朝廷设置科举,牢笼志士,并非虚言。

县试一关如大浪淘沙,从百姓中挑选出聪明人,使其醉心科举,识文认字,忠君爱国,不去胡思乱想。

府试授予修行之法,却不给修炼资源,犹如一根萝卜吊在驴眼前,等到院试一过,有了秀才功名,可以入仕为官,便算得上朝廷中人。

这个时候再赐予修行资源,当官收益远远大于造反成本,即便成为修行者,也只会一心往上爬,去维护朝廷秩序,而非独立出来。

自家若没有气运宝珠,恐怕只能与平民百姓,寒门子弟一样走忠君爱国,报效朝廷的路子。并且没有任何反制措施,一旦君王降罪或赐死,只能高呼万岁,然后谢恩,不然株连九族。

重活一世,张还真不怕死,但,也最不想死。

日后站稳脚跟,在文道之外,还需寻一二法门修炼,以备不时之需。

自己有枪不用和自己没有枪是两回事。

一念至此,张还真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一副纯良书生模样,笑道:“我明日就进城拜访白鹿书院的诸位先生,准备府试。”

县试府试,需要五人以上联名互保,并且要有秀才功名以上的读书人作保。

一方面是为了验明正身,另外一方面也是防止作弊。

一旦发生考生作弊,不仅作弊者会被严惩,互保者,作保者,都会接受处罚。

所以读书人往往不愿意,为其他人互保,作保,除非是自己书院的门生,或者相熟的弟子。

张父费尽心机将张还真送入白鹿书院,正是为此。

“善,白鹿书院乃是大儒李渤所创,素来有名声,你以白鹿学子的身份进学,得中府试榜首的概率更大。”

吴秀才赞许道,紧接着又从衣柜中摸索出一套包袱,意味深长道:“朝廷有禁令,不可私自传法,我不能传你修行法门,这套青衫你拿去穿,也算披了一张虎皮。”

“多谢先生!”张还真弯腰接过包袱,而后,不禁自我调侃道:“如此也算狐假虎威了。”

有了这一层虎皮,寻常泼皮无赖绝不敢得罪,行事方便了许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