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气运宝珠,总摄五德(1 / 2)

佛教讲究缘分,命里无缘莫强求,道教注重灵根,非仙苗不入仙门中。

武道练己,看似公平,实则暗藏大坑,一次药浴数十两,一匹龙血宝马数百两,一把通灵神兵数千两,一件护体铠甲数万两,消耗资源最多,自古以来穷文富武,莫过于此。

唯独儒教世俗化,并且不是一般世俗,而是抵达了某种极端的世俗。

作为与世俗绑定最深,与朝廷联系最紧密的修行教派,儒教与朝廷几乎称得上一体两面。

在拥有个人暴力的同时,也具备最强大的组织暴力。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同朝廷深度绑定,与天子高度合作,虽然给儒教带来巨大波折,甚至失去了一部分道统独立性,沦为皇权奴仆。

但,也让儒教拥有碾压佛道的招生系统——科举!

科举有门槛,需要脱产学习,需要笔墨纸砚,需要大量钱财,可与灵丹妙药,宝血药浴,龙血宝马,绝世神兵一对比,实在太廉价了。

作为前朝才兴起的政治制度,科举在大魏为儒家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潜力,无须缘分,无须灵根,无须财富,只要卷,卷到最后,胜出来的蛊王,便是儒家真种子。

佛法,修道,练武,科举,这是世间公认的四条通天大道,康庄之路!

“咱家原先只是小富即安,祖上没有郡守县令,连寒门都算不上,如何能奢求练武,至于修仙,便是帝王将相都未必修得起。”

张还真坐在火灶前,认真思索,娓娓道来:“贫家弟子,读书学文才是最有可能成就的超凡,儒教才是贴近生活的修行之路。”

科举之路,分作县,府,院,乡,会,殿,六大关。

过了县试,便是童生,可以自称学生,算得上儒脉弟子。正是因为张还真有童生功名,才在县衙保住一命,而不是在大牢中,背后身中七十二刀,鉴定为自杀。

过了府试,被书院认可,能授予修行之法。

过了院试,获得秀才功名,便是转折点,秀才可以直接入仕,可授九品官衔,俸禄中有一份修行资源。

一旦成为秀才,便是统治阶级预备役,社会地位有翻天覆地提升。

“嗯。”

顾伊宁仰着脸庞,在火光照耀下,如骄阳一样红润,比他还要有自信,挥拳打气道:“少爷明年一定会考中秀才的!”

“明年?”张还真摇了摇头,叹息道:“读书是厚积薄发之道,急不得。”

秀才不比举人进士,需要亿万人中挑一,可也是千军万马杀独木桥,含金量远胜前世名牌大学的博士。

民间考了一辈子,考到两鬓花白,依旧不中的老童生,大有人在。

他已经做好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一辈子去考秀才的准备,这是平民百姓唯一能翻身的路子。

读书一路,不保证上限,却能保证下限。

“不管多久,我都相信少爷一定会考中的。”

顾伊宁神色坚定,笑容灿烂道:“少爷我相信你。”

张还真心中一暖,浅笑道:“知道了。”

一路走来,颠沛流离,两人相依为命,抱团取暖也好,相濡以沫也罢,已经走到这里,除了彼此,他们还能再相信谁,父母早已逝去,夫妻便是最亲近的人。

“嗯,少爷我给你去做点吃的,回来的路上我挖了一点野菜和山药,咱们今晚有宵夜嘞。”顾伊宁嘻嘻一笑,准备起身去洗菜。

“等等……伊宁?”

望着女子姣好的脸庞,张还真忽然觉得眼前一花,下意识伸手触碰她的额头,似乎要抓住什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