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常山赵云传 连载

三国常山赵云传

分类:历史军事 作者:率然常山客 字数:5万字 标签:三国常山赵云传,率然常山客 更新:2024-06-22 21:32:36

揭秘青年赵云的志向、武艺、婚恋和成长。(公元191年至201年)“一吕二赵三典韦”,到底谁更强?赵云奉公孙瓒之命,入太行援张燕三战吕布;应刘备之请,赴徐州救陶谦两战典韦,上演巅峰对决。单骑救主、力挽狂澜,是 ...

汉末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的一个秋日傍晚,夕阳在宽阔的漳河上洒下片片金色光辉。因为雨季刚过,漳河水波浩荡,像有卷走一切的气势,但水体清澈碧绿,已经把夏季暴雨泛起的浑浊洗涤殆尽。

在漳河边通往邺城的官道上,一位青年骑着一匹白马,迎着夕阳一路奔驰。他一身灰白色麻布长衫,腰悬宝剑,背背长枪,鹿皮套包着枪尖。一张俊朗的面庞上,带着一层长途疾行的风尘。

邺城是当时全国闻名的繁华大城,冀州的州府所在。而冀州号称天下第一大州,无论是经济和人口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

这位青年没有进入邺城,而是绕过邺城北门继续向西。青年骑马疾行的时候,看到路边一座大院门前人流熙攘,他放慢马速,避免惊扰人群,同时侧头望了一眼门前的高大牌楼,上面有四个金漆大字“西门豹祠”。

史书记载,战国初年,西门豹曾为邺县县令,他不仅设计惩治了利用“河伯娶妇”迷信骗钱害人的当地官绅和巫婆,还曾组织发动民众开凿了十二条水渠,引漳河水灌溉农田,让邺县一带更加繁荣富庶,史称“西门豹治邺”。

看到这么多人来西门豹祠酬谢风调雨顺,青年脸上显出浅浅的笑意。他又看了一眼西门豹祠,才催马继续向前。

青年又行了十余里,来到了漳河边的一座小城。在小城入口处可以看到石碑上的刻字,名为“讲武城”。

青年沿着东西向的大街进入小城。他放慢马速,左右张望,不知在寻找什么。很快,青年在路北侧的一座高门大院前停下马来。

这座大院门前有卫兵把守,大门上方的黑漆牌匾上书写着“讲武堂”三个金漆大字。

青年拴好马,问过卫兵,走进院子,来到一处写着报名处的厢房。

这时已近黄昏,负责报名签到的军官正在收拾笔墨,已经准备结束最后一天的报名工作了。青年见状紧步向前,恭谨施礼,说自己是来报名参加明天比武选将的。

军官看到青年人这时才来,而且见青年身着麻布粗衣、满脸风尘,便没好气地责问:“你是哪个郡的,怎么这么晚,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年纪,有举荐信吗?”

青年一脸赔笑,从怀中掏出了报名举荐信,并恭敬地答道:“在下姓赵名云字子龙,常山国真定县人,建宁二年(公元169年)生人,今年二十三。此次是受常山国相举荐前来参加比试的。”

军官接过赵云手中的举荐信,仔细看了看,才给赵云办理了报名登记,并发放了标明赵云基本信息的参赛腰牌,然后又让赵云去看旁边的告示,了解比试安排。

赵云仔细阅读了告示,然后向军官告辞,出院牵马,向小城中心走去,准备投店住宿。

赵云为什么来到这里,要参加什么比试,这还要从汉末的乱世说起。

汉朝末年,皇帝昏庸,朝廷腐败,宦官和外戚把持朝政,卖官鬻爵大行其道,加上天灾瘟疫不断,各地百姓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席卷大半个中国的黄巾起义。黄巾军虽然被朝廷军队和地方武装联合击溃,但汉王朝也变得日益风雨飘摇。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外戚与宦官恶斗加剧,西凉军阀董卓趁机窃取朝廷大权,开始擅权专政,私自废立皇帝,实施恐怖统治。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多地州郡长官和军阀势力组成“十八路诸侯”讨董联盟,公推袁绍为盟主,共同起兵进行讨伐。

董卓恐惧,裹挟着年幼的汉献帝和朝中文武官员从洛阳迁往长安,又驱迫洛阳百姓数百万人同行,沿途死者不计其数。董卓还下令将洛阳的宫殿、官府、民房等全部烧毁,方圆二百里化成一片灰烬。

“十八路诸侯”联军虽然声势浩大,但并没有齐心协力剿灭董卓的决心和行动,而且相互之间的矛盾、争斗越来越严重。到了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年中,讨董联盟已经名存实亡。

在这个时候,作为讨董联盟盟主的袁绍,逼走了原冀州牧韩馥,巧取了冀州。为了笼络人心、招揽人才、壮大实力,袁绍采纳冀州别驾沮授的建议,在邺城组织了这次比武选将活动,发榜号召全州各郡县官员和地方士绅推荐青年才俊参加,获胜者将被直接封为都尉等官职。

东汉时全国分十三州。冀州辖魏郡、钜鹿、渤海、常山、安平、河间、清河、赵国、中山三郡六国。当时国和郡级别相同,为诸侯王封地,由国相治理,国相的地位同郡太守。诸侯王不参与行政,只是享受当地税负供养。

赵云此时为冀州常山国真定县的一名游徼,是大汉朝最底层负责抓捕盗贼、清剿山匪的小吏。虽然职位低微,赵云却已是全州闻名。他在剿匪保民中表现英勇,颇受常山国相孙瑾器重,几年来一直在郡国中留用。

这次,赵云是作为常山国的首荐武员直接进入最后阶段比试的,所以才来得这么晚。选拔赛比拼已经在两天前结束,正式的决赛比拼将在次日开始。但赵云晚到差点赶不上报名登记,却是常山国相故意安排,有意为之。

对袁绍这场比武选将,冀州各郡县官员的支持和响应程度并不一样。袁绍取代韩馥做了冀州牧,冀州官场上可以说是人心浮动。

一些郡县官员和袁绍早有来往,欣然投奔;另一些郡县官员与韩馥关系密切,为其惋惜,不肯真心为袁绍出力;还有一些郡县官员看到北面幽州公孙瓒实力强大,就暗通公孙瓒,想给自己多买一份保险。

那些想巴结袁绍、拉近关系的郡县,这次都派出了世家子弟、郡县高手参加这次比试,希望赢得袁绍的关注;那些想保存实力、左右观望的郡县,则随便派出一些青年小吏敷衍了事,想把人才留在郡县。

常山国相孙瑾其实就是对袁绍窃取冀州牧之位心怀不满的这部分官吏。但赵云算是冀州年轻一辈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所以被点名要求参加比武选将。孙瑾不愿意让赵云参加比武,又不想担责任,就在安排赵云前往邺城参加比武的同时,还安排了一些其他任务让赵云顺道去做一下。

这些顺道完成的任务中却藏着各种弯弯绕绕,希望迟滞赵云的行程,让赵云因为自己晚到而失去比试机会。但年轻的赵云,却是真心想利用这个机会闯荡一番,辛苦奔波总算完成了任务,一路疾驰才按时赶到了邺城。

这几天,赵云对国相的安排也是有些不解,但总怕因为自己办事不力,耽误了时间,不曾想到更多。幸好赶上了最后报名,一身疲惫的赵云,突然有种轻松畅快的感觉。

赵云牵马走在小城的街上,按照报名处的告示,一路向前寻找两家比武活动指定接待客栈,四喜客栈和四方客栈。两家客栈的名字只差一个字,赵云觉得有趣,心里暗想,如果不是一家开的,可能就是较着劲呢。

小城不大,却很是热闹,街上人来人往。有很多人都像赵云一样,二十上下年纪,或是手里拿着刀剑,或是腰间悬刀佩剑。

赵云看着这些人就想,要是在平时,这么多带着刀剑的人聚在一个小城,恐怕早就受到官方关注了。如果在常山,赵云这个游徼就要带人上前查问了。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