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张燕震服(1 / 2)

这时,黑山军中有数十骑来到阵前,并排站定。中间一匹枣红马上端坐一人,身披青铜战甲,头上黄巾包裹,显得威风凛凛,精明强干。

那人面带微笑地看着赵云等人,好像看着一群无处可逃的猎物一般。他旁边一人对着赵云这边喊道:“平难中郎将张燕将军在此,让你们头领出来答话。”

毋极县令看了看中山国相,中山国相又看了看赵云。赵云对着国相点了点头,表示给他作后盾,国相才清了清嗓音大声说道:“我乃中山国相,张燕你既然自认是大汉臣子,怎么敢干出掳劫官吏、抢掠粮食的勾当,还知道有国法吗?你这番又带兵前来,难道想造反不成。”

张燕和黑山军众人听了国相义正辞严的说话,却全不当一回事,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笑了一阵,张燕才说:“借粮有欠条,请人有请柬,怎么说得我们跟强盗似的。今年天旱,山区歉收,大家同为大汉子民,调丰补缺本是理所应为。但你们见死不救,我只好请你们做客,去体察一下民间疾苦,大家说这么做对不对。”

张燕说完,众黑山军将士,一起附和着喊道:“张将军说的对,就是要抓他们去受受苦。”说完又是哈哈大笑。

张燕一番话,将国相噎得说不出话来,满脸涨得通红。当然主要是因为身在敌军的包围之中,国相的官威发不出来,又惊又怕才会如此尴尬。如果在郡国大堂上,绝对不会是这样的表现。

不理会中山国相如何气闷,张燕又朗声说道:“是谁把我借的粮食、请的客人都劫走了,现在也该现身说句话了吧。”张燕旁边一个胸前绑着绷带的头目凑近张燕,把赵云指给他看。

赵云只是一个游徼,打仗有他的份,这阵前对话,他本不愿出头,因为他谁的主也做不了。不过张燕点名要找他,中山国相也以目示意他出来支撑场面。赵云只得催马上前,大声说道:“常山赵云在此,不知张将军有何见教?”

赵云自报姓名,前面加上常山,这是当时人的一种习惯,而对赵云却有更多含义。常山不只是个郡国名,更是一座山名,郡国因山而得名。这座山原名恒山,因避汉文帝刘恒的讳改称常山,乃是天下五岳之一,是一种顶天立地的存在。而且赵云这一身武艺也是随师父常山散人在常山上勤学苦练而成。所以赵云对常山的感情特别深。

听着赵云字字铿锵地说出姓名,张燕不禁笑容略微一敛,仔细端详了一下赵云,然后说道:“这名字我听过,就是半年前单骑破山寨,枪挑三位当家的真定游徼。果然是英雄出少年。你我还是老乡呢,今天我和你这小老乡谈笔买卖,你可愿意?”

听张燕这样说话,赵云和中山国相等人都不明所以,但想张燕葫芦里卖的肯定不是什么好药。“张将军客气,有什么买卖不妨说出来听听。”赵云语气不卑不亢。

“刚才,你以三五百人吓退了我三千弟兄,是你的本事;一连戳伤了我几位兄弟的右肩窝,没有伤及性命,是你的仁义。现在我有八千弟兄,你们就一千来人,你又使不出花样,你说该怎么办?”张燕的语气中带着一些钦佩,也含着一些戏谑。

赵云刚才未要几名贼头的性命,虽然是有自己盘算,但不愿多伤人命,确实也是赵云一直的本性。除非对方是凶恶的贼首,或是形势危急,赵云都是秉持能致一伤不致一死的原则。所以张燕所说的仁义,赵云也真当得起。不仅如此,因为赵云几次都是刺伤敌人右肩,在这一战后,竟然从黑山军中传出了赵云的一个外号“赵右肩”。

这时形势危急,赵云可没有想到这些。赵云暗想如果硬拼,自己这边一千多人一定不是张燕军的对手,损失必然惨重,粮食和老爷、少爷、小姐也难免损伤,可让赵云举手投降绝对不能。现今只有一个字,拖。等张郃的援军来,等周边各郡县的援兵陆续赶来。

赵云说道:“不知道张将军想怎么办?”

张燕说道:“小老乡倒是懂得敬老,那我就说说。我借的粮食,我们要带走,我请的老爷、少爷也要跟我走,还有小老乡也请一起到太行山做客。其他人我不为难。你看公平不?”

听张燕这么说,中山国相、毋极县令等人惶恐之情溢于言表,赵云也被气乐了。“张将军,这么说话,难道把我们官军都当成了土鸡瓦狗不成。如果张将军没有诚意,那就不必多言,拼个鱼死网破就是。”赵云听出张燕不想两败俱伤,便放胆说出狠话,要将张燕一军。

张燕还未说话,在旁边接到哨探禀报的一个头目凑近张燕小声嘀咕了一阵。赵云这边夏侯兰也凑近低声告诉赵云,张郃援军已经赶到,在东边不远处摆开了阵势。

“小老乡说话如此硬气,原来是知道有官军后援赶来相救啊。但就算加上后面的一千多援军,你们就跑得了吗?我这里有八千人,山里还有一万人已经集结待命,不用一个时辰,就能开到这里,你们今晚还能来多少援军?”张燕提高声量,好像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赵云确实心里没底,但此番前来救援,粮食可丢,人必须安全带回,这是他的底线。而赵云也看得出,张燕的底线也是如此,粮食必须要,因为这关乎黑山军的生计。张燕狮子大开口,无非是想多要些好处罢了。

赵云大声说:“如果张将军想开战,我赵云随时奉陪,如果张将军想讨价还价。我做不了主,还要请国相大人定夺。”赵云一番话,既是打击张燕的气焰,也是挑明张燕的目的,顺带推出中山国相与张燕相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