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追慕仁政35(1 / 2)

赵云被公孙敏这样的小动作弄得有些好气又有些好笑。赵云发现公孙敏变回女儿身以后,神情举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显露出一股撩人的灵动稚气。这让赵云心里有点痒痒的感觉,却又觉得很舒服很享受。

“一定好好努力,不辜负你的期望。”赵云摆出一副认真的模样,嘴角却又露出了不那么严肃的笑意。

“好了,和我说说,你在邺城的遭遇吧。我想听听你这个青年才俊是怎么被他们逼走的。”公孙敏带着甜蜜的微笑问道,一个“逼”字却对赵云为何弃了袁绍来投公孙瓒,进行了准确的定性。

听公孙敏这么问,赵云不禁有些佩服她的观察仔细,好像看透了自己的境遇。

赵云想了想,就把他在邺城的遭遇简要地说给公孙敏,包括校场摔伤袁熙反被重用,路见不平与文亥争斗,进剿黑山军与文亥误会加深,为救袁熙夫人甄宓打伤袁谭被捕入狱,被污蔑勾结黑山军险些送命,在朋友帮助下逃出牢狱等,只是略去了护送甄宓路遇山贼的一段。

至于为什么会把这部分隐去,赵云一是觉得和主线关系不大,二来也是觉得和公孙敏说太多甄宓的事情可能有点欠妥。

赵云一边讲,公孙敏一边问,到大营四五里的路上还没有聊完,进了营门下马后,公孙敏又让赵云陪着她在营帐边散步,继续问东问西。袁营的各种关系,赵云的前后遭遇,她都问个彻底,包括袁绍等袁家父子的为人之道,颜良、文丑等重要将领的处事风格,他和夏侯兰、周通的友情,与袁谭、文亥的仇怨,还有他和袁熙、甄宓的关系等。

可能因为赵云故意淡化与甄宓相关的种种,留下了很多空白,所以公孙敏追问最多就是关于甄宓的事情。

其实赵云和甄宓也没有什么,赵云真的把甄宓当作一个妹妹看待,不过这个妹妹出身贵族、美艳动人,又是他主家的少夫人,所以情感上自然有些复杂而已。赵云自认为自己把握得还是比较准确的,那些流言还有袁熙的猜忌让他觉得无奈而又好笑。而公孙敏的追问,他更愿意理解为女孩子的敏感与好奇。

赵云也想问一些公孙瓒和幽州方面的事情,却有些抢不到开口机会。不过赵云也不着急,既然来到了这里,慢慢了解也不迟。

两个人正聊得起劲,有兵士过来禀报,说公孙将军正在中军大帐聚集众将,让公孙敏和赵云赶紧过去。

赵云随公孙敏来到大帐,看到明烛照耀,公孙瓒居中端坐,一众将领分列两旁,从盔甲袍带就知道都是中高级将领。

公孙敏走在前面脚步轻盈,赵云却是有些拘谨,便想站在靠近帐门的末位。这时,公孙敏发现赵云停下了脚步,便回身招手,让赵云跟着自己往里走。

赵云有些犹豫,正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听公孙瓒在上面招呼道:“子龙,和晓敏一起到前面来。”

听了公孙瓒这样说,公孙敏显得比赵云还高兴。赵云却觉得公孙瓒这样说是因为公孙敏要拉他上前,公孙瓒不想场面尴尬。这在大人物眼里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在其他人来说则必须谨小慎微,否则就可能是无理、是狂妄。

赵云一脸谨慎地随着公孙敏站到了左边第三的位置。他前面是公孙敏,公孙敏前面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将领,长相与公孙瓒有几分相似,赵云猜想此人应该是渤海太守,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范。赵云看到对面几员将领都在三四十岁年纪,为首的就是严纲,单经、邹丹、范方等也都在列。大家对赵云的到来都报以欢迎的微笑。

其实,从赵云心里来说,对站在哪里并不在意,他相信只要有真本事,就是站在大帐外面,任何人也不能无视他的存在。赵云觉得一人的位置是要靠沙场立功获得的,而且在百姓心目中的位置,远比在大帐中的位置更重要。

人齐了,议事正式开始。公孙瓒首先总结今天的战事,说道:“今天,都怪我一时大意,小瞧了河北诸将,都是我一个人的错,与诸位将军无关。大家能在主帅不在的情况下,稳住阵脚,顶住袁绍军的进攻,各位都应记上一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