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设伏待敌(1 / 2)

那是一个深秋的午后,阳光灿烂,碧空如洗。宽阔的滹沱河上,渡船南北往来,一派祥和景象。

滹沱河是冀州中部的一条大河,也是常山国的母亲河,它从太行山中奔流而出,进入平原后河道变宽,水势变缓,灌溉两岸农田,滋养一方百姓。

赵云的家乡真定县,横跨滹沱河两岸。赵云率领的这支义兵,主要负责滹沱河北岸县境的日常巡防。而夏侯兰率领的县兵队伍,主要负责滹沱河南岸县境的日常巡防以及县城的守卫。

经过半年多时间,赵云手下的这些义兵已经被锻造成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颇强的民兵武装。

这天,在滹沱河北面的一块空地上,赵云带领着三百真定义兵,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操练。只见远处一匹马飞奔而来,马上之人头发散乱、衣冠不整,颇为狼狈。

行到近处,那人滚鞍下马,边跑边喊:“子龙帮我。”此人正是夏侯兰。

赵云赶忙迎上前去,询问详情。几个小头目也围拢过来,表现出关心神情。

原来这天是甄宓祖母、毋极甄家庄甄老夫人的六十寿诞,夏侯兰代表夏侯家前去拜寿。为甄老夫人祝寿的不仅有众多的亲戚朋友,连中山国相和毋极县令也都亲自到场祝贺,甄家庄上下一片喜庆。

甄家乃是中山国首屈一指的世家豪族,祖上曾官至三公,两千石的郡守级别官员更是出了不少,家里奴仆百数、良田千顷、存粮万斛、金银财宝无数。

就在临近中午的时候,甄家庄突然被数量众多的黑山军包围。黑山军假意派人送来贺礼,同时还带来了张燕向甄家借粮的亲笔信和邀请中山国相、毋极县令和一众豪族代表到太行山一聚的邀请函。名为借粮和邀请做客,实则就是抢粮和掳人。

夏侯兰说道:“贼兵足有三千多人,从甄家搜刮的粮食财物装了一百多辆大车,被掳劫的人质也有上百人,甄家两个未嫁人的表妹也被掳走,贼兵们喊着要把两个表妹绑回去给大头领做压寨夫人。”

因为是贺寿,郡县官吏和豪族大户带的随从和保镖都不多,面对众多贼兵只是稍作抵抗就全数被制服。只有夏侯兰凭着身手敏捷,以及对村中地理熟悉,才寻机躲藏了起来,并在贼兵大部队抢劫粮食和绑架官吏、士绅的混乱之时,寻机抢得马匹,逃出村庄,赶回真定县求援。

“子龙,只有你能救她们了,现在贼兵已经出发返回太行山,晚了可就来不及了。”夏侯兰说着,两眼泛红,焦急无助的心情难以抑制。

“子修,不要着急。你的事就是兄弟们的事,剿匪安民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只是贼兵众多,需要有个周全的计划。”赵云安慰夏侯兰说。

夏侯兰语带哭音地说道:“子龙,都听你的,我的心全乱了。”

“子修,你可知道贼人要把人质押到哪里?我们人少,要救回人质,须赶在前面,半路设伏才有更大机会。”赵云说道。

毋极县在真定县东北。黑山军的根据地在常山国和中山国西面的太行山中,从真定县出发正好可以选择地点在中途伏击。

夏侯兰略一回想,说道:“听贼人谈话,他们应该是要把人质掳到灵寿城。子龙,你看我们要在哪里伏击?”

“我觉得可以在石门岭伏击贼兵。大家以为如何?”赵云沉思片刻,对众人说道。

夏侯兰说的灵寿城,位于真定县西北大约百里,建在太行山的山间盆地上,是春秋战国的中山国故都。

石门岭属于太行山凸出到河北平原的山前丘陵。名为石门岭,实际却是从毋极到灵寿,进入太行山最近便的一个山口。太行山的山前丘陵在此突然隆起,又在中间出现一个平直豁口,像大门从中间打开一样,所以称为石门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