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似马奔腾 连载

青春似马奔腾

分类:其他类型 作者:张城Troy 字数:3万字 标签:青春似马奔腾,张城Troy 更新:2023-11-20 18:11:15

以童年、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为轴线,以记叙为文体,去表现九零后的那个纯真年代、有趣校园日常,最难忘的同学老师,真情的,动人的人和事,以及尽情挥洒的青春年华,热血的奋斗,人生的迷茫,用独特的文字去展现 ...

周国平说:“童年之所以令人怀念,是因为我们在童年一度拥有永恒。”

一九九四年九月,正值中秋时节,那天我哇哇大哭,呱呱坠地,体重八斤,眉清目秀,甚是可人。我姐比我大一岁半,她小时候就给人一种很有生命力的感觉,她出生时胳膊和腿都很长,医生曾说她长大后会是女篮中的一员,虽然至今她还不怎么碰过篮球。我现在习惯叫她敏姐,因为她不仅是我至亲的人,同时也是我生活中的朋友,我觉得只有这样叫她才能把两种感情兼顾。

自打出生开始到六岁之前,我确信是没有什么记忆的,我的出生也真的是幸运之至。这些经历是我积极面对生活的莫大动力,二十年来我也从没有对爸妈发过火动过怒,我一直全心全意的照他们说的去做,事实证明他们都是为我好。随后那几年,家里过着很平静的生活,爸爸到县里集市上做生意,妈妈在家照顾我俩,虽然日子过的很拮据,但我们都感觉无比幸福。

我五岁那年夏天,姐姐六岁半,妈妈带着姐姐去村西头小学报名,上学前班。回来时姐姐说见了好多小朋友,学校很大很漂亮……,她向我表现出大我一岁的各种优越感,看着姐姐打理着自己的新书包,心里止不住的羡慕,我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明年夏天我也要上学!

第二天早上,敏姐匆匆忙忙吃完早饭,背着自己的新书包开开心心上学去了,我用十分童真的表情目送敏姐一步步离去,直到她转过大路尽头的十字路口。学校那个地方在上学之前我没有去过,敏姐早我一年去了,所以我很羡慕她。

中午,敏姐哭着从学校回来了,她说不想去上学了。我用狐疑的目光看着她挂满泪的脸,不停地问她为什么。敏姐对我说学校不好,她想家,不想去学校。我想起她昨天的表情和说法,以及我下定的决心,心中陷入许久的矛盾与困惑。妈妈用好长时间开导姐姐,最后敏姐听从了妈妈的教诲,停止了哭泣,决定继续上学去。

敏姐去上学以后我就一个人在家玩,我想去学校看她怎么学习,下课怎么和小朋友做游戏。但那段路我不敢一个人走,对我来说它太长太陌生。一个人的时候是相当无聊的,好在家里有条狗,我喜欢叫它“嘿嘿”,它很通人性,喜欢和我在一起玩。它会在我们还离家很远的时候迅速从家里跑出来,飞奔出巷子去接迎。我特别喜欢它接我时候的感觉,喜欢它见我时候咧着大嘴巴的表情,它总是摇头摆尾的跑到我跟前,然后调头和我缓步同行。我会给它一个大大的拥抱,摸着它的头夸它厉害。童年它是我最亲密的朋友,它也总是在我不开心的时候想办法把我逗笑。我属狗,同时我也喜欢狗,我想正是因为童年我和嘿嘿建立了一段亲密的友谊才在多年之后对动物始终保持一种爱心。所以我是感谢它的。

敏姐上学非常出色,她会以最快的速度把作业做完然后和我玩。很快,敏姐在班里名列前茅。她对知识有种独特的渴求,学前班上了一半敏姐已经会一些简单汉字和简单加减法。她买了一本字帖,从此开始认真练起来,即便她还不认识。玩的时候敏姐喜欢用她所学的知识拷问我这个连书本都没有摸过的孩童。

敏姐用一根枝条在泥地上简单的勾画几条线,然后用极为欣慰的表情问我:“弟弟,你猜这是什么字?”

我说:“不知道,念什么啊?”

“这个字念天,天地的天,也是你名字里浩天的天。”姐姐当时的姿态让我联想到了等我上学后,我的老师们是否也如敏姐这般的指着我的名字向我灌输智慧。而最让今天的我感到机缘巧合的是,敏姐大学终于还是上了师范,向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努力再努力。

我常常用一种崇拜的眼神看着地上敏姐的杰作不发表任何看法。那年敏姐用她所学尽力让我对她怀有敬意,我也的确通过敏姐知识和思想的灌输而对上学充满好奇。

2000年夏,我六岁。妈妈带着正玩的兴致浓厚的我去小学报名。我被恍恍惚惚拉进了一个新的世界,从此开始了漫漫的求学路。学前班语文老师是我们巷子里的邻家姐姐,二十岁左右年纪,天生丽质,课教的很好,我叫她小梅姐。第一天上学感觉不错,我想起当初敏姐第一天上学是哭着回来的,就感觉更加不解,也没有再去想这件事情。

学前班那年我到底学到了什么我已不再记得,脑海里只有那首儿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在那个年龄,第一次接触到所谓的汉字,内心是毫无感应的,我不会想到,文字对于今天的我来说竟然达到如此暧昧的地步。当然也不知道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妈妈对我说,上学能学到很多东西,等长大的时候有用。

这时候的敏姐对学校已经相当熟悉,家的周围有很多和她同龄的女孩,她们总是一起上学放学,一起游戏玩耍。而我就显得很孤独,周边没有和我差不多的男孩子,当姐姐出去玩的时候又不愿意带我。或许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养成了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习惯,比起同龄人来讲我也更习惯于安静。

或许是因为妈妈善于交际的缘故,街坊邻居大都喜欢来我家玩,因此妈妈交了很多朋友,妈妈会让我主动和她们打招呼,大娘,婶婶,叔叔,阿姨,我在大人的眼里一直是个懂事有礼貌的好孩子。童年也因为成绩上的优秀表现,我成为别人口中所谓的邻家孩子,这对于年少的我来说,的确满足了自己很大的虚荣心。

那一年夏天我记忆犹新,妈妈在堂屋里和几个婶婶们聊天,我一个人在院子里玩。虽然秋天眼看着就要来了,夏天的余热却始终没有褪去。院子里晒着满满的玉米,勤劳如我,为了把玉米晒得更加均匀,我拿着比我高出好多的木锨把玉米都翻了个个。突然我脚下一滑,整个人倒了下去,头磕在了一把农具上面,靠近太阳穴的地方流了好多血。我大声地喊了妈妈出来,她一看就吓坏了,迅速的跑进屋里找了块干净的纱布按住我的伤口,她带着我快步向村里的卫生室走去。

医生让我躺在长椅上并且把头放在外面,然后用一种凉凉的东西给我冲洗伤口,给我缝了三针,还涂了药粉,用纱布沿着额头给我缠了一圈。在这过程中,我睁开眼睛发现此时的妈妈竟然是那样的的担心,她湿润的眼睛闪着泪光,表情里裹着深深的愧疚,这又如同天下所有母亲一样,深怕她的儿子受到一丝的伤害,不管这种伤害来自何方,她们都以为这是自己的失职。很快,医生给我包扎好之后就让我站起来了,他说没什么大碍,休养一个月就好了。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没有去上学,而且每天爸爸都会带着我去打消炎针。在回来的路上,爸爸担心我刚打完针屁股疼,都会提出要背我回家,我说不疼不用背,但心里还是喜欢贴在爸爸背上的感觉。是这个男人在我最需要关爱的年龄给予我一往无前的力量,在我最懵懂的时候始终在背后支持我鼓励我。靠在爸爸的肩膀上感觉所有的困难都不足为惧,他经常告诉我怎么一步一步的走过去,还时不时的暗示我。我知道那暗示里是最直白的父爱,是他对儿子的相信和期望。

2001年夏,妹妹出生了,让我感到很巧合的是,妹妹一年不差就直接跨进了21世纪,而且妹妹的年龄和生日可以用公历方便记忆。我记得那天妈妈让我走到床前对我说:看,这是你妹妹。我伸过头看襁褓里妹妹正睡眼朦胧,随后睁开眼看我,我发现妹妹的眼睛很大很好看。我心里暗暗记下:以后她就是我妹妹,我就是她哥哥了,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哈哈,我当哥哥了,我不是家里最小的了。以后每天上学我都开开心心的,因为我每天都关注着妹妹的成长,我生活中又多了一个亲人,我也相信妹妹长大了会比我俩还要优秀。

一年级我学了乘法口诀,对数学开始充满兴趣,也逐渐明白敏姐在语文上不仅仅是兴趣使然,她的字体会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夸奖,我一直认为这是她从识字开始就练字帖的结果。而我对文字却不感兴趣。敏姐的教室就在我隔壁,我会在下课的时候去找她要一毛钱买冰棍吃。妈妈给姐的钱她不舍得花,压岁钱都能留到夏天。小时候我一直对敏姐的小金库充满向往,我认为那是地位的象征,因为每次我向敏姐要钱的时候都感觉特别被动,但敏姐每次都会给我。

二年级我遇到了生命中第一个贵人,她叫田艳玲,一位年轻漂亮气质迷人的数学老师。她给我上第一节数学课的时候我就料定她不是一个平凡的老师,我也是在第一节课就下定决心以后好好学习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一定漂漂亮亮的完成。第一次小考我考了100分,当时的感觉让我心跳加速,脸发热,头发痒。年少的我不知道怎么就一不小心考了个满分,在班里一举成了第一。我确信是那次考试让田艳玲老师记住了我,我也从此喜欢上了数学,我在数学上的一切思维方法和技能技巧也从那时萌生并得到开发。

自从考了个满分之后,我感觉自己变了,做什么事开始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我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让别人以肯定和赞许的目光看我。我还记得那天回家以后我怀着激动告诉妈妈当天的成绩,妈妈脸上挂满了久违的笑容,还夸我好样的。二年级我知道了妈妈希望我出人头地,希望我有一番作为。我也从此奔着这个方向做人做事,我当时不知道什么是理想,我只想让妈妈开开心心,满足她的心愿,让她因为我的成绩而感到骄傲,因为她是那样的疼我爱我。

田艳玲老师讲课,举止优雅,声音格外动听。试想在那样小小的年纪,有一位像女神一般的女老师每天出现在教室里,用她那清风拂面一样温柔的话语培育着祖国的花朵,让每一个小小的心灵都为之感到幸福,这无疑是我童年校园里最温馨的画面。那一句句关切的问候,那一幕幕干净甜美的笑脸,永远是我童年记忆里最温热的存在。

一个春暖花开的下午放学后,田艳玲老师让我帮她印卷子。那时候印卷子是用油墨滚刷一张一张刷出来的,而底版就需要老师把试题写在底版上面,田老师每刷过去一张,我就翻过去一张。夕阳的暖黄色光照进木格玻璃窗,老师飘散的发丝被染成了金色,原本白皙的脸颊此刻莹莹灿灿,我们配合的相当默契,不一会儿两套试卷一百多张就印完了。其实我只是陶醉在飘荡着墨香味的默契氛围中完全忘记了事情本身,所以完成之后还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那一次我知道我们发下来的每一张试卷都满含老师的辛苦。从那以后,每次考试我都会先闻一下试卷的味道,然后全心全意的答题。

二年级上学期末,学校旧式楼房开始全部重建,为此我们要搬出学校去上课。在这期间我们班搬到了附近的教堂里,就这样,我们每天都在充满着宗教氛围的十字架下面学习,每天清晨书声琅琅的时候就感觉像是许多虔诚的教徒在做祷告,因此学习也增添了许多神圣的意义。那教堂坐落在一片树林里,向南望去,是一望无际的田地,视野格外的空旷。

那年冬天,下了好几场大雪,尚且年幼的我们玩的异常欢乐。鲁迅《故乡》里描述了雪地里的很多趣事,但那时的我们还不知道鲁迅是何许人也,儿时的自己也不像现在这样略显拘谨。我们有的只是一股热情,一腔热血,好几场漫天的大雪也并没有把我们的热情冷却,更因为寒冷我们才感觉到自己真切的存在。

我们一个班三十个男生,个个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那段时间我们用尽了所有的热情让那片原野留下童年的印记。儿时的玩伴,驰骋在不羁的时光里,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尽管稚气未脱,却散发着属于我们最珍贵的天性。那些年的游戏与欢乐是童年最难忘的回忆,越长大的我们像是永远的脱离了自然和土地,在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是多么的幸运。

在我上学的路上也有很多人给我开玩笑,问我一些类似“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的问题,我已不记得当时是怎么回答的了,我只知道我的乡人一直温和可亲。有一次放学回来,突然下起了暴雨,我飞也似的往家跑,那是我认为最畅快的一次下雨,回家后妈妈把我批了一顿,从此我再也没有在大雨中狂奔过。但那天的大雨让我感觉确实很享受。

我记得二年级我的数学一直是满分,我相信这不仅仅是努力的缘故,这是真心的喜欢,就像敏姐的语文一样。一次放学我昂首阔步的走在路上,遇到我的语文老师,我叫她娜姐,她是我的对门邻居。她问我数学怎么学的一直那么好,然后娜姐就问我什么时候语文考个第一来?我顿时脸红了,说不出话来,我从此明白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全力做到最好。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入夏以后就代表着二年级快要结束。那次期末考试意味着我在做二年级的最后一张试卷,原本奋笔疾书的我,那一次突然就慢了下来,我用心品味着每一道题,想起来一年里的点点滴滴,想到以后田老师就不会教我们了,眼眶就逐渐被泪水填满。在以后的小学时光里,虽然还可以经常看到她,但是那些听她讲课的学生已经不再是我们。

三年级就开始换了另一种概念去学习,因为感觉之前的学习非常轻松,基本上没有怎么努力。三年级就不同了,语文书上开始出现长长的文章,也开始在课堂上摇头晃脑的背诵古文;而数学书上开始出现公式,应用题不再是单纯的计算;游戏的时候开始玩大孩子玩的游戏,越来越喜欢刺激和冒险,校园似乎已经容不下我们的热情。

在那个河堤两岸油菜花开遍的季节,老师带我们去徒步游玩,一路欢歌笑语,空气中花香沁人心脾。那一次让我明白我的语文老师--杨老师是一个浪漫并且很感性的人,回去之后我们开始根据郊游经历写作文,杨老师尽力用她的感性去启发我们对文字的趣味,可我的作文一直是死气沉沉,一句一顿。

语文是我童年的自卑,当我写作文的时候就越发的想念敏姐,也有过让她代笔的恶劣思想。年少的自己总是有一种天然的不服输精神,好多事我都愿意亲自去完成,但作文一事给我带来的困扰让我辗转多年也没有破了。每一次考试试卷发下来,我都是看着两科的分数勉强自信,数学我是越来越优,而语文老是让我好没面子。

我和敏姐喜欢放学后到爷爷家玩,爷爷家种了好多东西,花草居多,我也逐渐发现爷爷特别喜欢大自然。记忆中院子里黄色的菊花开遍,满是清新的味道,我和敏姐喜欢用新鲜的菊花叶子泡茶,我只是喜欢那种清香却并不喝多少。大片的鸡冠花长得奇形怪状,它们的颜色很有激情和动感。

那年夏天二姑带来相机给我们全家人拍照,妹妹小时候可爱的样子永远的留在了那些画面上,同时也印在了我的心里。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里,姐姐站在花草间抱着妹妹,背后是火红的鸡冠花,旁边是农村特有的压水井,姐姐脸上挂着微笑,而妹妹笑的更热烈,眼睛眯着弯成了月牙的形状,和她那乳白色的小牙相称的极为美好。晴朗夏日的阳光透过头上苦楝树的枝叶打在了姐妹俩的脸上显得格外柔和,这样的画面总让我想起儿时纯真的我们,这种亲情确实是人世间最直接最朴素的联系。

想想现在的妹妹确实会让我感到欣慰,她不仅通情达理、长相漂亮而且成绩名列前茅,性格里也有我当年的洒脱不羁,但我又不愿意给她下定义,零零后的世界不应该用我九零后的眼光去评价,她的性格里散发着仅属于她们这一代的特质,当她们的新思想真正去支配行动的时候,常常会让我感到莫名的羡慕。好像她们才配得上“祖国的花朵”这一称号,是的,她们确实很优秀,新世纪的孩子没有尝过苦日子,但也正因为此,她们的世界少了好多牵绊,她们有更多的空间去释放自己的天性。

闲的时候爷爷就带着我们去外面玩,农村的繁华之处在于出了村子到处都是树林,我们也一直都是步行去往不同的地方。我最喜欢的是那时候的河堤,河水清澈见底,河堤上尽是粗壮的白杨。爷爷喜欢坐在河堤上乘凉,我和敏姐就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这个绿意盎然又神秘无穷的世界。

敏姐喜欢去采各种野花,回去后插在水瓶里慢慢观赏,然后呆呆的看着自己的成果自信的微笑。河堤毕竟不是单调的,当然敏姐采野花的道路有时也会充满艰辛。那次敏姐身形佝偻,踏遍荆棘,终于发现了一朵奇花,将要伸手摘花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又大又奇丑无比的癞蛤蟆正目不转睛的看着她。敏姐首次看见这种庞然大物,而且它嘴巴下面的白色区域一鼓一合,敏姐下意识里怀疑它是一名勇敢的护花使者并且将对自己展开猛烈的攻击。于是敏姐大声的哭了,我循着哭声找到了她,出于对敏姐的卫护,我拿着枝条将老癞驱逐数十米。

爷爷总是看着一棵棵的白杨独自思索,我喜欢拿着各种新发现的昆虫和植物向爷爷询问名字和习性特征。爷爷似乎就是一本百科全书,他会给我们讲各种各样的故事,向我们灌输各种经验和道理,关于我的疑问他总能给我想要的答案。就这样我坐在爷爷身旁,听着各种虫鸣鸟叫,闻着各种花香逐渐的去了解这个世界,同时,那种少年应有的好奇心也开始慢慢滋长。

我和敏姐经常把在野外发现的好看花草移植到爷爷家中,我们把院子真正的打造成了一个百花园。细细想来,其实我们那时候栽培的是一份期盼,一份好奇和一份爱心。不断地看护,不断地欣赏观察,它们确实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太阳花,马兰花,喇叭花,各种野花次第开放,我真感觉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温馨惬意。

我会因为忙于播种和打理花草而忘记吃饭,直到夜色降临还不忍离去,我会在天蒙蒙亮忽然精神抖擞的从床上爬起来,去看它们新的生长状况;我会为花草移植后的枯亡无比神伤,我会因为看到花开而欣喜若狂,很多时候让我高兴的是它们一天天的变化,生长,生长。种植它们我学会了很多经验,对植物的生长习性有了很多了解。不可否认,那时的我确实像一个极富爱心的园艺工人,那些花草也似乎有种魔力让我如此沉迷。

有辛苦就有收获,当我吃到自己种的草莓的时候脸上露出了美美的笑容,虽然那草莓很酸,有的还略带苦涩;我看到我的葫芦藤下缀满了一个个凹凸有致的小葫芦在风中慢慢摇晃;还看到我种的苦楝树从没有我高长到十米以上,以昂扬的姿态逐渐向天空伸展;看到山药藤蔓一天绕几个圈圈直到灰色豆豆缀满枝头;也看到牵牛花一天变换着几种颜色嘟嘟的奏着乐章然后羞红了夏天······

这段过程不仅丰富了我的童年,同时也培养了我爱观察的习惯,养成了爱美爱自然的心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最重要的是我拥有了一颗爱心,我才能在以后的生活里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当下,能够在最灰心的时候保持渴望,能够在最悲情的时候坚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栽培梦想。今天的我或许会引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样的诗句给我的忙碌增添几分美感,但那时的自己真的没有想太多,完全是兴趣和天性在支配行动,那种感觉也可以说成:累并且快乐着。

后来高中的时候我很冒昧的买了本索罗写的《瓦尔登湖》,倒也没有被书中的文字所打动,只是作者那种淡然的浪漫情怀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经历,人们大多评价说:索罗是真正的欧美隐士。其实《瓦尔登湖》是那些对资本主义生活厌倦的人们性格里寻求超脱的直观写照。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为了保持心灵的纯净和宁静选择出世的态度或做法,但我觉得对于我们广大青少年肩负的责任与义务来讲,入世是必须的,所以我读《瓦尔登湖》的时候是浮躁的,人各有志,不能强求。

三年级那个夏天,小河里的水,因为灌溉河堤上的田地而水位骤降,于是童年里最欢乐的事情出现了。爸爸带着我去河里捉黄鳝,我并没有想到爸爸这方面的能力无人能及,爸爸并不下水,在水边能看得出黄鳝的洞口,然后掘开,我看到一只大黄鳝窜了出来,爸爸用双手迅速地把它甩到了岸上,于是我急中生智把猎物放进袋子里。其实要想攥住它是不可能的,这是需要技术的。记忆中我和爸爸就去过一次,但那一次已经让我对爸爸佩服至极。

回到家以后,爸爸把黄鳝全部放进没水的大盆里,把一锅烧开的热水倒进盆里随即盖上盖子,过会儿打开的时候就发现它们全都硬挺挺的飘着,而且水面上漂浮着很多透明的絮状物,爸爸说那是黄鳝皮肤上的粘膜,然后还让我再次摸一下黄鳝,我发现攥起来一点也不滑了。之后我们就吃到了爸爸做的大餐,那种野味今生难忘。

还记得夜里跟爸爸一起去捉知了,因为知了不仅可以吃,而且还很值钱。天黑以后,知了还没有蜕变的虫体就开始从土里爬出来,然后悄悄地爬上树,晚上十点以后它们就已经爬到很高的位置开始蜕变,刚挣脱躯壳的知了是纯白色的,只有两个灰色的眼睛,翅膀什么的都还很柔弱,极为好看,等几个小时以后它们就会变老,翅膀变硬,早晨的时候就可以飞翔和鸣叫了。

那一次是我主动要跟爸爸去的,爸爸说走夜路会很累,但年少时的好奇似乎有种魔力指引着我,终于拿着一个塑料瓶和爸爸一起踏上了征程。爸爸的眼力特别的好,他总能找到躲在枝叶后面的知了,然后用竹竿打下来,我负责装进瓶里。我们真的算得上是长途跋涉,一路走过去,越过红薯地的垄沟,穿过树林里的杂草,向无边的黑夜进发。其实除却疲惫其他的也挺好的,野外的夜晚静谧的只能听到蛐蛐的叫声,皓月当空,满天繁星,月光洒在树上,树影投在皎洁的地上。跟在爸爸的后面,我没有感到胆怯,仲夏夜微凉,爸爸呼出的气冷却在灯光里,像极了早晨田野里的雾气。

回到家就已经是零点了,我们把知了淘洗一下泡在水盆里,然后洗洗腿脚就睡了。第二天爸爸还要早点起床赶集把昨天的收获卖掉,回来的时候就能带回一百多元,还有我们的早餐,想起昨天的付出,虽然累点但很值得。长大之后再没有跟爸爸一起去过,感觉已经不再有儿时的那些好奇和惊喜。

一年之后河里发了大水,水位快要贴住桥面,水流湍急。我看到水流里有弄潮的青年,他们变换着各种姿势,大喊着,咆哮着,脸上是很狂野很自信的表情。我羡慕他们有此等绝技可以在湍急的水流中挥洒豪情,也下定决心学习游泳。汛期过后是八月上旬,我和着一群大龄孩子下水了,先是在水中感受身体的平衡,因为经常下水,半个月之后我就可以轻松地在水中应付自如,遗憾的是我依然不能做到像当初在桥上看到的弄潮青年那样逐浪击水,声势如虎。

秋天我陪着爸爸去给家里坏掉的自行车去补胎,去的时候爸爸骑着一辆好的,我推着要修的那辆。回来的时候,我尝试性的一只脚站上去踏了几圈,当我再次踏上去的时候我被自己吓到了,我并没有摔下来而是一直往前骑了过去。我倒是很诧异自己的平衡能力,第一次骑自行车我居然不学就会。小学同学的作文里老是出现学车摔倒,下雨送伞之类很老套的手法,通过爸妈扶车歌颂伟大的父母爱。而我骑自行车没有摔倒,我的作文里自然也没有用过这样的桥段,多年之后,当我看到别人轮滑的时候倒以为穿上轮鞋我便可以潇洒地向前划去,其实不然,要想滑的潇洒还需要大量练习。

我开始主动地去了解这个世界,在这过程中我也对自己逐渐了解,原本跟在姐姐身后的我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活,我开始发展自己的伙伴,培养自己的兴趣。这时妹妹三岁左右,漂亮可爱又有一点男孩子的感觉,她粘着姐姐而不大愿意让我抱,我只好在旁边看着姐妹俩亲昵,为有这么好的一个妹妹高兴。

这时的妈妈年轻靓丽,轻松的微笑,洒脱的生活。今天的妈妈确实少了许多欢笑,她还要为我们的人生操劳,如果不能让她后半生过上幸福的生活,那我这个儿子当真是不孝。

新年到了,那是我第一次有感觉的新年,那年我十岁。我清晰的记得,家乡十年前的新年还很传统。初一凌晨四点,天还未亮,我已经被邻居家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吵醒。早就盼望的新年终于来临了,心里是美滋滋的,早上家家户户都是下饺子,而且必须赶在天亮之前。我懒懒的爬起来,洗刷好。爸爸让我把鞭炮准备好,等到饺子下锅的时候,爸爸一声令下,我点燃引线。几分钟后就是满地的红屑,满院蓝白色的烟,带着浓浓的火药味。

吃完了早饭就是去找长辈们拜年,于是我穿着新衣服就出发了,沿路我向每一个认识的人问好,他们对我报以灿烂的微笑,新年新气象,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路上有大人们侃侃而谈,小孩子追逐嬉戏,到处燃放着鞭炮。到了爷爷家已经是客人满厅堂,热闹的不得了,我给爷爷拜年,爷爷给我压岁钱。我怀着珍惜的态度享受着新年里的快乐,也并未想过当初那种画面多年之后就很难再重现。

小时候最洋溢快乐的节日当属正月十五元宵节,我记得十岁那年我特别喜欢烟花。我让爸爸买了一些不同种类的小烟花,等到晚饭吃过元宵,夜晚来临。人们都从家里走出来,来到横穿村子的大路两旁,这时许多人的手里都拿着灯笼,样式不一。你会看到这条大路如一条长长的火龙,人们的攀谈声,呼喊声,孩子的吵闹声充满了整个大街。如果在这时候,我会第一时间想到用“万人空巷”一词来形容。

随即会看到的是华美的烟火,我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的烟火看起来会让人感觉很自然很温馨,会很有神秘感。邻居家自制烟花,把捣好的铁屑火药放进菠萝大小的厚纸筒,以粘土封底,上底出引线。燃放的时候,我看到无数炙热的火星像喷泉一样从纸筒里面喷射出来,到达最高点以后开始向周围散落,犹如盛开的雪莲。偶尔也有失败的,点燃引线就爆炸了,人们吓得四散奔逃,烟火处升腾起一大团白气,样子太过鬼魅。

看完了烟火之后就是孩子们的娱乐时间,孩子们越聚越多,玩的游戏多种多样。真怀念那时的夜晚皓月当空,银白色的地面,夜晚都可以看清对面人的脸。我想起来自己曾经借着月光一路狂奔,和同龄人一起追逐嬉戏,体会着作为孩子的天真烂漫;也曾在月光下缓慢的步行,看着月亮走我也走。长大以后,知道了人类探月登月的诸多故事,同时也打破了夜空的空灵与梦幻。之后的我常常看着月亮而没有一丝的感觉,倒怀念小时候的月亮又大又亮。中学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被诗中字句深深地触动,只不过对那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我不以为然,今天的月亮看起来确实和十年前不大一样,至少没以前那么亮。

鲁迅的《故乡》里这样写道:“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这样的场景很真实的写出了孩子眼睛里的纯净和农村的那种广阔视野。好怀念那个时候,感觉未来是无限远的,我们都无比欢乐地享受着当下,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远,憧憬或梦幻,那仅仅存在于孩子世界里的童年。

到四年级的时候我已经疯狂的爱上了数学,迷恋上了做数学难题的感觉,对于一些数学问题我有自己的观点。很多时候我的方法比别人的还要简便一些。数学试卷我可以轻松地考100分,而这个时候我的语文却羞得见人,为了突破80分大关百战百败。虽然我也很喜欢背古诗的感觉,但那个时候的自己钟情于数学,不怎么喜欢语文。

我可以从数学老师眼中看到无限的肯定和期望,而从语文老师眼里看到的始终是不解和叹息。我在数学课上慷慨激昂,滔滔不绝,在语文课上却提心吊胆,小心翼翼。我不忘自己语文课代表的身份,每次进办公室都感到身上未完成的使命。我知道语文老师委任我是看重我,而语文的确强学不得,不喜欢语文的我力不从心。

这时候,班上突显出来一个人,他叫刘世伟。他不仅语文超好,令我望尘莫及,而且他的数学也不亚于我,他的作文会被老师拿出来在班里当做范文来念,同时字写的漂亮,是那种娴熟和顺畅。我把他作为自己的榜样,因为他的语文的确很棒,我唯一自信的地方就是那些数学难题我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做出来,并且不列方程。

数学课堂上,我们俩总是等老师讲到难题的时候,热情高涨,慷慨陈词,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好方法。而这个时候数学老师就会让我们俩到黑板上写下自己的计算过程,然后全班讨论哪个方法解题更好。刘世伟喜欢摆出几个方程然后潇洒地一个转身,将手中的粉笔头往讲桌上一丢,踌躇满志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而我喜欢用几个简单的算式得出结果,但为了让同学们好理解,我会顺便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而通常是线段图。他讲解自己的思路时说了几句后就告诉大家接下来是解方程出结果,一步到位。我的就不同了,我往往流利的说一通,台下却少有人理解,很多时候他们很明白我的方法巧妙简便,却不愿意相信这么轻松就得出了正确答案。而这便是我引以为傲的地方。

一次数学考试,没有附加题,我做完试卷之后还有好长时间,这时数学老师拿过来他的手机让我过那关推箱子的游戏,说这就是附加题,五分!我倒是很惊讶老师怎么单独给我出了一题,而且还是手机游戏。老师肯定是在考验我到底有多聪明,但我清楚的记得那次我没有做出来。

四五年级的那个时候好像是我孩子式个人崇拜的顶峰,老师视我为人才,同学怀疑我有独家秘笈或有高人指点。那个时候的同学真的是太过天真,他们肯定不懂,不知道如果把所有的精力、所有的兴趣全都投入到一件喜欢的事情上的时候,真的会比常人做的要优秀好多倍。就像是我对数学的爱好,先是有田艳玲老师把我领进数学的大门,让我体会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然后是兴趣再加上一些男孩子的天分,同时还有父母在背后的支持与鼓励。这些都让我觉得很好,既满足了小孩子的虚荣,也通过努力证明了自己确实在某些方面比别人优秀。

姐姐这时候上五年级,就在我教室隔壁,满是要毕业的欢快气氛,五年级毕业真的没有感伤,或许是尚且懵懂,或者是都渴望长大,便淡化了离别。离别总少不了留恋,毕竟是生活了六年的母校,全部是自己儿时的记忆。我感受着姐姐毕业的心情,想着自己一年之后离开母校时会不会流眼泪。那天校长热情洋溢,在五年级教室里讲话激昂,说的什么我倒没有听清楚。我只知道姐姐和她的同学开了一场毕业欢送会之后,既兴奋又有点不舍的离开了校园。

而妹妹三岁半开始上幼儿园,这对她确实是一种优待,因为我和敏姐都没有上过幼儿园,我也时常去接妹妹放学。我骑着自行车,妹妹坐在后座上抓着我的衣服,夕阳拉长了我们的影子,路旁的树叶被风吹的哗哗响。我询问妹妹新学的知识,她会告诉我一些常见的水果的英文名字,而我的小学是没有英语课的,所以我挺佩服妹妹的,虽然我并不知道妹妹说的那些单词到底对不对。

妹妹五岁上小学,姐姐的同学给正在活动区的妹妹拍了一张照片。画面里的妹妹背着一个红色的小书包,她把视线转向右侧,然后画面停在了这里,让我最难忘的是照片里妹妹迷蒙的眼神,五岁小孩子的眼睛里所看到的一定是这个世界的陌生。她们就像我曾经刚刚入学时候一样,就像是被突然拉进一个新的世界一样,这种情景的吻合增添了我对妹妹的关爱,我会在她需要我的时候,第一时间去帮助她保护她,在她进步的时候夸夸她,在她灰心的时候开导她。我总是不舍得她受到一点的伤害却又打心里明白没有挫折就没有成长的道理。我感谢爸妈送给我这样一个好妹妹,让我体会到人世间又一层美好的亲情,在我迷茫的时候想到要为她做一个榜样,要为她遮风挡雨,心里就会平添几分坚定。

在学校里五年级和四年级没有太多的差别,只不过姐姐去了县里上初中,我还要在小学呆一年,姐姐两个周回家一次,更多的时候我是和小伙伴粘在一起的。我们玩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我也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说:下棋啦,打扑克啦,钓鱼啦,爬树啦,反正是各种玩。也玩了像悠悠球和电动四驱赛车模型,自制陀螺,自制弓箭,自制手电筒和风筝之类有技术含量的东西。

小时候做事情永远都是那么专注,做一件爱一件,而且做一件迷一件。我记得我从邻家哥哥那里学会了下象棋,下了几局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下象棋极大地冲击了我的脑力,和我的小伙伴一局接一局,我越来越兴奋,半个月之后我轻松战胜了我的老师。透过棋盘我仿佛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我觉得小时候动手去做一些自制玩具极大地培养了我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我喜欢把家里坏掉的电器拆开研究里面的构造,我会把马达拆下来做成一个简易小风扇,把导线拆下来做简易手电筒,我喜欢组装赛车模型,对于那些卡槽,齿轮,杠杆,驱动什么的,我在脑海里就有它们咬合以及运动时的轮廓。

在爷爷家的那个院子里我做出过很多让当时的自己引以为傲的小发明,曾经一度让我踌躇满志。我感谢我的那些儿时玩伴,他们陪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我很荣幸能带着他们一起玩耍,一起经历那么多美好时光。他们之中有我的一个邻居,我喜欢叫他小新,小新家有一条半大的狗,活泼可爱,我给它起名叫蛋蛋。蛋蛋和我特别默契,每天清晨我叫一声蛋蛋,它就会飞快的从小新家排水洞口里钻出来给我撒欢,然后我带着它去散步。那种感觉特别美好,后来蛋蛋自己偷跑出去觅食,误吃了狗贩子下毒的食物,永远的离开了人世,蛋蛋的离去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快要进入夏天的时候,我喜欢上了钓鱼。看着别人将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提上来的时候,我就止不住的羡慕,我也要钓鱼。我买了鱼钩,在家里找了根竹竿,自己和了点面做鱼饵,叫上我的小伙伴然后浩浩荡荡的赶往村头小桥去了。我潇洒地的将鱼钩抛了下去,我看到一条条草鱼,鲫鱼在水草中穿行,看得我心跳加快。我不断摸索,一次次尝试,直到我亲手钓上来一条鲫鱼,那一刻,我快要嗨爆了。我欣喜若狂的跑回家中,炫耀战果。从那以后,我学会了钓鱼,培养了耐性,学会了等待,同时也喜欢上了钓鱼,最喜欢那一提鱼钩时的感觉。

后来我看了电影《老人与海》,真感觉主人公桑提亚哥才是真正的猛士,为了尊严,为了信念,他像一座雕像一般勇敢不屈的站在大海上和困难搏斗、和命运抗争。即便是最终一无所有,至少他挽回了属于自己的尊严,起码对得起自己的灵魂,这一点的确让我感到震撼。也感觉到这样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真的是实至名归。

很多时候,我们好几个伙伴骑着单车,一路飞驰,体会着作为少年最为张扬和轻狂的一面;我们考察过周边的地形地貌;去过桑葚林直到吃的嘴角如同流血;也去过瓜地探险,引得瓜农狂追不舍;我们曾对着空旷的田野大喊:狼来了;也曾在雪天雪地里滑雪滑到很远。年少轻狂的心似乎对一切都充满好奇,都愿意去尝试去体验,总想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远。可这个时候总会有人怕你玩的太疯,玩物丧志,在你玩的快要野掉的时候压你一下,拉你一把。那就是我的爸妈,他们在我最不羁的年龄给我重新规划了方向,让我再次怀着责任感继续前行。

我的爷爷是个退伍军人,解放后爷爷就回家了。爷爷亲身经历了抗战年代,目睹了新中国的成立,经历了大饥荒,文化大革命。在我小的时候爷爷总愿意给我们讲那些年代的事情,爷爷总是声情并茂,往事历历如在目前。爷爷讲起解放战争的时候面带微笑,热情高涨。讲起大饥荒大革命的时候就转为叹息和无奈了,当讲到现代化建设的时候眉毛就又舒展开了,眼里也充满了光亮。

我喜欢趴在爷爷腿上认真聆听爷爷讲故事。爷爷给我们讲了许多传奇故事,白毛女啦,孟姜女啦,神话故事啦,寓言故事啦,当然还有四大名著之类的。爷爷读名著不多,不过爷爷有一套毛选,刘选和马列主义全集,满满一大箱子。爷爷视它们如珍宝,可能这些东西承载了爷爷太多的回忆,以至于他经常夸赞自己收藏了很多人买都买不到的书。我尝试翻了几页,那书太繁,太沉,看不下去。爷爷曾在内蒙古大草原生活了四年,也给我讲了很多蒙古的事情和蒙古人的生活习性。至今我依然对那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画面充满向往。

小时候没有电脑,家里没有什么书,并且多动的年龄也不喜欢读书。爸爸白天工作,没有时间陪我们。妈妈也忙的可以,而且妈妈也只上过小学,识得书面知识不多,于是爷爷那里是我课外知识的唯一来源。同时爷爷家也是我的一个乐园,在那里产生了许多的奇思怪想,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小的时候头脑里没有什么广阔的图景,也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十岁之前只知道如何去好好体会童年,体会着作为一个孩子的种种乐趣。假期里时间总在娱乐中飞快的流逝,作业老是被一拖再拖,直到最后一天的晚上疯狂的赶作业,感觉手臂都要废掉。现在想想倒是很怀念当年那种过瘾又冒险的感觉。

喜欢我们一家五口人围在一起吃晚饭的时候,爸爸累了一天,看到我们几个,心中也都是喜悦,妈妈做好了美美的饭菜,一家人温馨的讨论,分享一天里的事情。这样往往一顿饭能吃一个小时。家里的狗狗安静的趴在桌子下,聆听着一家人的谈话,当我们哈哈大笑的时候它便叫出声来,就好像它听懂了一样。

我的妈妈是一个让我佩服的妈妈,妈妈虽然识字不多,但妈妈在做人做事方面真的很少有人比得上,妈妈不仅有仁慈善良的心,还有着超出常人的眼光和眼界。小的时候,我按着她说的去做,不仅仅是听妈妈的话,更多的是我觉的妈妈说得对!虽然随着我逐渐长大,妈妈对我管的越来越少,但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我愿意和妈妈谈谈,我相信妈妈能够帮助我做更好的裁断。因为她是一个那么优秀的妈妈!

五年级,从同学的口中我第一次听到的流行歌曲是《两只蝴蝶》,这首歌后来开创了流行音乐的先河。但那时候我连什么是网络都不知道,对流行音乐更是闻所未闻,妈妈喜欢听歌,大多是以前的老歌,比如郑智化,迟志强等人的,妈妈对那个年代留有珍贵的回忆,小学的时候,晚上坐在床头,会经常听到妈妈唱《离家的孩子》。

小学过的实在是太快,而且我那时小学没有六年级。毕业考试之后,如同姐姐毕业那年一样,我们开了毕业欢送会就离开了母校,没有停下脚步,也没有回头再望一眼。小学承载了我童年太多的欢乐,从那之后,我似乎再也没有尽兴而畅快的玩过。我知道我的童年就在那一转身之后就永远的消失了,也不再有可以触碰的可能。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