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正天则 连载

引正天则

分类:武侠修真 作者:啃恼人 字数:3万字 标签:引正天则,啃恼人 更新:2024-06-07 18:05:05

有人抬头望,想将江湖看出个样来,春来多姿色;有人转马鸣,要在江湖走出条道来,是非乱红尘;江湖是艘舟,入局踩水不由己,有人痴心,有人负,天地送来客,江湖赠浑酒,春秋今又过十指,谁问声来谁交代? ...

“小六少爷,今儿个凝公子怕是来不了了,您还要继续等吗?”山间过路处的一处简陋茶舍下,店家小二满上半杯新茶,语气恭敬的向着一旁的少年说道。

少年点点头,并没有太过意外,待店内歇息停脚的人走的差不多时,望着最后一道乘马离去的身影,随意说道:“又是些生面孔。”

店小二闻言不敢怠慢,立刻将自己听到的消息说了出来道:“小六少爷不知,这些人都是中原地方来的商客,做的都是些正经规矩的活计,可不像咱关中这野地方,讲究一个霸道,这两天除了几个不长眼的东西上去主动惹了点教训,没有弄出过任何乱子来,小六少爷不必担心。”

这话若只是闲聊倒罢了,不过是一批中原来的商人到了关中,本身只是弄得热闹些,但瞧这店小二的恭顺态度,眼前少年的身份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小春秋战罢,简玉新立,长安城内那位在关内道有着极高威望的老人凭借其威望地位,受封关中,是为庆候。

庆候原是关中大族之人,因战乱祸害,被江湖中的仇家寻到机会将整族屠戮殆尽,一族只一人之痛在乱世乱麻之中尚还无暇顾及,但待小春秋战事渐渐平息,那膝下无子的空虚悲戚之感又止不住的会袭上身来,涌入心头。

于是明止,这位小二眼前貌相出众,极有贵气的少年便是庆候消除内心哀思的六义子之一,因其入府收作义子之时极其年幼,位列六义子最末,知晓身份的人都会恭敬的喊上一声小六少爷。

但身份说来尊贵,明止却并不像前面五位义兄长一般受到庆候看重或喜爱,不然也不至于五位兄长居于庆候身边,而明止则是在城外的一处别府长大,一年之中除了年尾与庆王寿辰,明止便极少有能够与庆候见面的机会。

义父子这个关系更像是仅仅停留在了这个词的表面。

不过尽管如此,明止倒也并没有太大的不忿或主动作为,或许是因为自小长在寺庙,后又在城外的关系,没有庆候专门的约束和教导,明止心性颇淡,比起走进庙堂高阁之中,听着江湖的各类传闻事迹更让他感觉到向往。

明止拿起杯子一饮而尽,霎时间强忍着两个眉头要挤作一团的劲头,在心中暗骂一声好苦,果然他暂时还是没办法适应这股子顷刻间侵占头脑的清苦味道。

拍了拍衣袖,见天色渐暗,太阳朝着山下的一侧落去,从袖口中摸出一两银子,丢在桌子上,而后说道:“这两日我有事不能来,若是见到她,记得帮我带上句话,我要出趟远门,让她不要等了。”

小二一脸笑呵呵的答应,不着声色的将明止刚放的银子揣进兜里,生怕一旁有人看见给他抢过去了一般。

解开马绳,明止下意识的看向了一旁先前那伙人马匹停脚的地方,感觉有点不太一样,但一时之间又找不到具体的不同,只能暂且作罢,而后一跃上马,扬尘而去。

穿叶林,因自上向下看去,形似一片落在山中的叶子,道路穿行树林之中,形成整齐脉络,是而得名,但明止在茶舍中却听到过一个更为有意思的说法,传闻穿叶林的由来是因为一位无剑的外乡剑客在此借助林中无数的树叶,以叶作剑,将此伏击的江湖高手尽数斩落于剑雨之下,因其壮举,在此显名之处,江湖之中便自然有了穿叶林的名头。

只要是江湖传闻自然说法众多,但唯独对此外乡剑客的说法明止听到的却都极其一致,几乎没有出入,不得不让明止在心中多了几分信服。

“以叶作剑,化剑为雨,这得到什么境界?”明止心头微念,一股真气自手背显出,而后飞快逸散于天地之中,有些向往道:“剑道之中,怕是到了登跃甚至承宗的境界。”

关于江湖中人的武功境界,明止也偶有听闻,在这其中有这么一套约定俗成的说法,“江湖分两道,内道在左剑在右,内道扶指再长引,而后空候如玄虚,大道天幸齐天相;剑生业心直崇合,朝来登跃为承宗,大道畅阔有天极。

所谓内道与剑道明止感受并未太深,但是依照这体内运行的这点真气来说,明止感觉自己可能更为接近剑道的境界,从他听来的江湖事迹之中,内道与剑道虽都为真气使运,但内道更为看重真气的内道循环,境界入门者甚至可以在平日里将感悟的周身气运进行积累,进而融入天地,借引天地气运,而剑道则更重于武夫本身,其修炼过程中与自身之外的联系极少,感悟自我,以此达到突破才是根本。

明止静下心思,感受着丹田内胡冲乱撞,不太受掌握的真气,有些生气,但是又没有太大办法,只能在心中一遍又一遍的念着晦涩的口诀,不多时,原本失控的真气竟然真的如同乖顺的小羊一般稳定了下来,明止见状稍稍松了口气,擦去额头的汗道:“看来我离真正的江湖尚还有一段距离。”

江湖无色,不由人说,在刀光剑影前便是那些所谓高人也得小心三分,常有因看低了江湖姿态而丢了性命的事情,说来武功再是如何之高,就是到了玄虚和承宗这等摸得着宗师门槛的高人,也自然会有天地为其设立好的限制,乱来不了。

所以能够运化真气,大抵便是将将够得上摸到江湖的门槛,难说自如,但若是夹着尾巴行走在江湖之上不太声张,倒也能够自保,但尽管如此,行走江湖这事也绝不是明止现在能够触碰到的。

在武夫未能自如运化真气之前,虽算不上正儿八经的入道武夫,有着各个明确境界划分,但是历代江湖延续到了今日,在运化之前也是有了个大概的九指小境。

九指敲门,十指入道,再到两道左右,这便是整个江湖千百年来保持的模样。

不知多时,明止驾马驶出穿叶林,而后向山脚逐渐显露的成片楼宇望去,那便是庆候在城外的一处别府,也是是明止长大的地方。

别府名为白水,原是行阳王朝一位皇帝的行宫,后因山河易主,连遭数次大火,劫掠,经不断蹂躏之后,原本壮丽不凡,极富皇室显贵的白水府在天灾与人祸的摧毁下,如今的神色也已经是十不存一了。

此时白水府大门前正有两个美貌婢女张望着脖子向山野里望去,待看到了明止的身影之后,面色微喜,飞快的迎了上来。

“小六少爷今个又去和那些不讲规矩的江湖走卒瞎混了吗?”其中一名婢女扶着一侧马鞍,待明止平稳落地,还不待他吩咐,抢先质问道。

明止略显尴尬,于是转而向另一位扶着马鞍的婢女看去,转移话题道:“喜鸳,今日府中可有人拜访?”

谁知这名为喜鸳的婢女听了,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甩开马鞍,很是生气的,就差指着明止的鼻子破口大骂,冷冷道:“奴婢可不记得有谁来。”

明止分明听到喜鸳哼出的两道怨气,不由在心中暗骂自己一声多嘴。

见明止面有难堪,喜鸳也便作罢,收敛情绪正容道:“小六少爷吩咐留意的林镖师今日来过,我已经按小六少爷的安排让红雀给了他五百两银子。”喜鸳说罢,抢过明止手中的马绳。

明止听完点头,有些想要解释,但瞧着这两人的样子随即作罢,挥挥手,向前走道:“天色暗了,回去吧。”

走入府内,几名正在清理池塘的仆人见到明止,立马停下手中的活计,退到一旁,面色恭敬,低下头,气氛霎时间有如凝固一般显得极为拘谨,严肃,全然没有和刚才喜鸳和红雀那般轻松。

明止对此倒是已经习惯了,在府中除了喜鸳和红雀,其余人是每三月一换,往往明止才刚刚认得这些人的模样,转眼又被换作另一批人来,早先还不太适应,可慢慢的明止也慢慢的习惯了下来。

喜养奴仆的富贵消遣在富贵人家只是平常,放在庆候身上更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若只是因此事生出脾气,让庆候知晓,明止只怕是多生一事,自找不快。

明止快步从池塘走过,穿过一片花园,在经过数道曲廊之后,来到府中最深处的一栋高楼前,抬头上看,楼门高处赫然挂着“养书阁”三个大字。

望着养书阁三字,明止眼神不由得更亮了几分,随即左右看看,拍了拍衣袖间的尘土,推开大门,走了进去。

走进楼内,一股有如腐烂木材浸透了水然后又经连日曝晒后的呛人味道扑面而来,饶是有所准备,明止也忍不住被呛得连腿几步,直到脚跟抵到了门槛才停了下来。

待适应了楼内气味,明止顺着墙边走,将四周的蜡烛点亮,而后看着眼前林立的书架,更为重要的是其中被重新堆放整齐,种类繁多的藏书,颇为兴奋。

所谓养书阁,乃是行阳皇帝收集天下武学功法,用作观赏,以显皇家尊贵的其中一处地方,因其由北墨巨子建造,火攻不烧,水淹不腐,历经百年虽有陈旧之气,整体结构和样貌却基本上保持着当初的样子未有变化。

明止走近其中一处书架,从其中取下一本藏书,而后走到一旁的书案处坐下,聚精会神的读了起来。

不多时,明止合上书,见窗外此刻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正想着红雀姐妹怎么还没找自己吃饭,却见窗外一道黑影贴着墙边犹如鬼魅一般的停在了大门前。

咯吱。

大门被轻轻推开,而后一个面貌极佳,眼神清澈有如朝露凝结,一抹玉簪束发,耳后月光皎洁发带微飘,身姿优雅,仿佛若有清香环绕的人映入眼帘,走到了明止近前,看了眼明止手中的书,皱了皱那水波般荡漾的眉眼,自顾摇头道:“拍马拳,三流武学,用来入库充数还行。”

声音淡雅清澈,又传来几丝春风,分明是为女儿家确是妥妥的男儿打扮。

明止见来人,见自己视如珍宝的藏书被人如此嗤之以鼻,有几分无奈,但对眼前之人的作风早已习惯,也没有太过在意,只是小心问道:“吕姑没有为难你吧?”

女子脸上闪过一丝执拗,满不在乎道:“不过是多抄些笔墨。”

“你若是想学拳法,我丈青庵内武学藏书虽少,但找个几本二流靠上的拳法并不算太难。”女子看向明止,并没有打算在那个话题上停留太久。

“凝溪。”明止微笑,轻声唤道,女子身形微颤,轻咬着嘴唇,“我不过是折了些钱财,你不用自责。”

眼前女子正是明止今日等的那名女子,名唤凝溪。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