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简玉代阳(1 / 2)

侯府院内,灯火通明,廊门墙角种着几株翠竹,刚劲挺拔又生机盎然。

侯府内外乱做一团,即使是在侯府深处,却依旧能够听到院外不断传来的争吵怒喝声。

“瑾娘姐今日只能再委屈你一日了,等到明日一早我便差人将你送回去。”明止坐下,看着桌子对面一直静静抱着长琴,跟着自己劳车一整天即不说话也不抱怨的周瑾娘,很是歉意。

周瑾娘微微一笑,似是身姿乏力,有气无力道:“能帮到小公子便好。”

旋即揉了揉额头,虚弱说道:“小公子若是无事,瑾娘便先退下了。”

明止点了点头,目送周瑾娘打开院子西边的房间,然后关上门休息。

“明止,他们对你很重要吗?”凝溪站在墙角看着竹子,轻声问道。

明止略做沉吟,没否认也没拒绝,无奈道:“能做的并不多。”

一句话放弃三十二万条命,随随便便,轻轻松松,好像有点残酷,但若不放弃,丢掉这在陇外的五万兵马,柔兰,居奴两部的十五万余精锐关中也非完全应对不了,但真掏空家底,争一口气,又让人实在是拿不起这份气魄。

关中毕竟是关中,没人敢去试一试气魄。

关中为主,陇外为尾,为保大局而舍去一臂,实在是太好算的买卖了。

就在两人说话间,一道身影缓缓落下,打断了两人的话。

“老和尚!”明止看去,眼神错愕,一时间惊呼。

来人面如佛相,清面垂耳,圆目长眉,高耸的鼻梁仍可见年少英俊,而那经历过许多沧桑岁月的素衣袈裟,给人一种聚集人间气运的奇特观感,甚至柔和明朗。

“明止,为师说过看到为师要叫师傅。”

小春秋,无人知晓的地方,有一和尚背好行囊,只靠一双脚骨,出关中,过陇外,在江湖上留下西域城头有人望的美名,远游万里,自天外取回经书十万卷,立地成圣,肩头挑起一整道佛门气运。

无人知晓他的名字,只在很久以后才渐渐有这么一道名号响起,宝树山,落禅寺,登露僧人。

举世皆敬!

明止绷着脸,然后又很快放下,恭恭敬敬行上一礼,拜过道:“徒儿明止见过师傅!”

瞧着明止这番惺惺作态又规规矩矩的样子,登露僧人一笑。

这位肩头抗起佛门气运的老和尚不免又一次想起过往的场景,明止骑在他肩上,将他光秃秃的脑袋当做木鱼翘个不停,语气稚嫩,含糊不清的问道:“老和尚,西域城头望你的那个人是谁啊?厉不厉害?”

“老和尚,人们都说你的武功气运到了天下第一的境界,你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老和尚,你说你只在我有劫难的时候才会出现,那我现在是劫是喜?”

“老和尚,为什么别人都有爹娘,而我却只有老和尚你呢?”

“老和尚,如果我长大了,一定要去很多个很大的东西看看,至少得比你这破庙大上这么多的地方。”

孩童双手环抱,做出一股很大很大的架势。

“多年不见,你我师徒情感还是这般深厚,为师很是欣慰。”登露僧人眼中掠过一抹泪光,伸手在明止头上宠溺的抚摸着。

两人曾定下非劫难不见面的约定,此后一别,明止成了侯府小公子,登露僧人返回寺中,依旧在诵读那诵不完的经。

凝溪站在一旁,被这突然出现的登露僧人吸引了注意力,眨巴着眼睛小心的打量着。

“姑娘是瞧上了贫僧的破烂袈裟?”登露僧人转头看向凝溪,眼神和善,令人极为舒适。

凝溪摇了摇头,见明止如此尊重登露僧人,她也是习惯性的与明止站在一起,冲眼前的登露僧人行以一礼。

“这是…”明止见状正欲上前,却被登露笑着抢过话头,道:“我知道,凝溪姑娘。”

明止一愣,然后很快释然,道:“又是算出来的?”

“自然如此。”登露僧人作势转动着手中的古朴佛珠,晦涩难懂的经文缓缓吐出。

梵音悠扬,似有撞钟之声在府中荡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