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手记 连载

吕洞宾手记

分类:玄幻奇幻 作者:伏而侃 字数:3万字 标签:吕洞宾手记,伏而侃 更新:2023-12-27 19:22:26

吕洞宾为富城道观白鹿观的主持,他能够和神灵交往。富城所属城西县因大规模基建,需要拆除很多庙宇。可是,这些庙宇中的神像,有不少具有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更加重要的是,这些神灵还有信众。于是,上级决定,这些 ...

引言

前几年的一个夏天,我到某地旅游。某日,我独自在富城市郊五峰山一大片竹林中穿行。竹林幽深,所见所闻,唯青光鸟语而已。

前面忽然来了个道童。这道童清纯可爱,笑容可掬。在确认了我是《道德经发微》一书的作者后,道童说,他奉其师之命,将其师所著几本日记送给我,请我将这些日记“斧正”后,通过网络或者出版社行世,至于其间涉及著作权的种种事务,统统由我全权代理。说罢,他就双手捧着一个青布包,送给我。

我赶忙双手接过青布包,问他的师父是谁。道童说,这些日记中有。我低头打开青布包,发现果真是五册装订好的打印稿,但封面上没有任何字。我正要翻看,却只觉得眼前一晃,道童对我一揖到地,然后往他来的方向拔腿就跑。我还没有反应过来,转眼间,道童已经不见踪影。

我怀疑是在梦中,跺了跺脚,竟然不是梦,且青布包和这五册书稿,的的确确在我手中。

回到旅馆后,我把这些书稿拿出来,随便抽了几册,粗粗翻阅。这些果然都是日记,作者是一个叫白鹿观的道观的主持,想必是一位老道士。日记短的只有十几个字,长的竟然有好几千字。好几千字的日记,在古代日记中,几乎没有。可是,现在有语音转换成文字的电子软件,日记写万字,也是可以的。至于这些日记的语言,可称清通,也还雅洁,但其所记,大多是道观的日常事务,送往迎来,很是琐碎,连我也不想看,如果发到网络,或者是由出版社出版,喜欢看的读者,不会很多。看了一会儿,我就把这些日记,放回那青布包中。

我结束旅游打道回府的时候,把那些日记,放在我的行李箱中,带了回来,因为,那毕竟是人家郑重托付给我的书稿,不管内容如何,水平如何,毕竟是老道士的心血,我不能随便抛弃。

某个长假,我闲来无事,就把那些日记取出来,从第一册起,仔细阅读,如果其中确实有可取之处,就选取一些,在网络发布,也算是对老道士一个交待吧。

仔细读了第一篇,我就对老道士有了好感。读到其中的第二篇,我惊喜地发现,这老道士,原来就是鼎鼎大名的吕洞宾!接下来的每一篇,我都细细读了,且有了更加多的发现。这个吕洞宾,既可以和人交往,也可以和神交往,人神之间,转化自在无碍。除了这个神通外,他似乎也就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了。

尽管其中大部分篇幅,确实琐碎、沉闷,且重复的事务和观点很多,难以令人感兴趣,但是,其中也有不少篇章,非常有趣,读者很可能会喜欢。于是,我就将这些篇章选录出来,编成《吕洞宾手记》,竟然也有20多万字。

我又把《吕洞宾手记》读了两遍,不料又有惊喜:这些篇章结合在一起,初看起来,似乎显得散漫无序,但实际上,确实有中心事件在,有道家的思想主题在。

于是,我题了一首七绝:

莫向三清问夙因,身劳志苦两艰辛。

云中盛宴笙歌盛,卖墨江湖老洞宾!

又题《无腔曲》数首:

古曾是今,今会成古,穿固无迹,越也无踪。古今浑沌一片,如油入面、如雨随风,水乳交相融。

书生踽踽长安道,黄粱一梦成仙翁。对人淡定,对神从容;是人是神,应对自在通。

时间无穷,空间无穷,人神今古,色色皆空。聊将旧事镌顽石,只是人间何处青埂峰?

迷惘也,举手抛却冰夷宫。君驾楼船行碧海,网网珊瑚收成丰。顽石有幸,亦在其中!

现在,我就先将《吕洞宾手记》在网络发布,希望读者喜欢。

伏而侃癸卯仲冬

正月初一,晴,西北风,微。

是日可记者有四事。

关于头炉香。

正月初一在一所寺庙主要神灵像前烧的第一炉香,叫头炉香。自古以来,很多人认为,烧头炉香的功德,远远大于普通的烧香。久而久之,烧头炉香,又被认为体现一种优越的身份,优越的社会地位,甚至某种权力。因此,头炉香几乎一直被人追捧。于是,有些寺庙就给烧头炉香的资格明码标价,甚至拍卖。经过证实的消息,今年青莲寺的头炉香,由富豪杜烙冠拍得,价格是五万元。五万元啊!可以买一百多石白米了。正经过日子的人家,谁舍得用这样的代价来烧香呢?

因此,网上有人评论,说这其实是杜烙冠在为他的公司做广告,还有的人说,这是杜烙冠和青莲寺主持黄龙禅师串通好后演的戏,杜烙冠借此为他的公司做广告,而黄龙禅师呢?借此为青莲寺做广告,拉抬青莲寺股票的价格,实际上杜烙冠根本没有出这笔钱。有人甚至说,这头炉香,是杜烙冠为某女士烧的。至于真相如何,恐怕只有杜烙冠本人知道了,或者,黄龙禅师也可能知道。他们是多年的密友了。

我屡次对信众和香客们说,烧头炉香和烧其他第几炉香,甚至是否烧香,都没有什么区别,关键是要怀有对道的信仰,对道的敬畏。如果一个人没有对道的信仰和敬畏,他即使天天第一个烧香,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因此,本观从来也没有给头炉香明码标价,更加没有拍卖,根本没有多收比非头炉香更高的香钱,一个铜钱也没有多收!只要我还是这个道观的主持,这一条会坚持下去,不管其他的庙宇如何,也不管想来这里烧头炉香的人来头如何、给多少香钱。

如果不采取措施,到正月初一零点,大家来争烧头炉香,这么多的人,容易发生安全问题,这可是大事情。

为了避免争抢,本观在历年的十一月初一,就会向社会发布消息:凡是有到本观烧头炉香意向者,可以用写信的方式,向本观提出申请并且提供详细信息。申请的截止期为十一月十五,以邮局邮戳为准。十一月二十日,由本观聘请有公信力的社会贤达五人,到本观决定次年前二十名烧香者的次序,即第一名烧头炉香,第二名接着烧香,以此类推。

具体的操作程序是:社会贤达五人,其中两人为操作者,三人为公证人。本观收到的申请信,都放在一个不透明的箱子内。操作者两人,都被蒙上眼睛,从箱子内摸出二十封申请信,依次为第一名到第二十名。公证人监督整个过程。次日,本观把结果分别寄达这二十个人,并且通知他们正月初一烧香的注意事项。因此,每年正月初一,本观烧香活动,既热闹喜庆,又平和有序,从来也没有因为争抢出过任何事故。本次也是如此。不管是决定烧头炉香者的过程,还是烧香活动本身,社会对本观都没有过任何非议。

烧本观今年头炉香的,是陆太初先生,正好是位企业家。对此事,网络上也有一些猜测,甚至有谣言,说陆太初先生是用多少钱买来的云云,但是,去年十一月二十日选取烧头炉香的全过程,本观自媒体是网络直播的,还有几位自媒体业者同时直播,本观没有一个人参与选取的过程。因此,那些猜测,很快就消失了。

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其实,这话是不对的,因为,谣言如果符合社会生活中的逻辑,符合自然逻辑,智者也会相信的。例如,春秋时郑国的相国子产,是出名的聪明人。可是,有一次,有人送给他一条活鱼,他让他的一个随从去把这鱼放养到后园的池塘里,这随从把鱼杀了,烧了吃了,然后,去向子产汇报,把鱼放到池塘里的状态,描绘得活灵活现,子产就相信了他的话。这随从很得意,出来吹牛,说谁说子产聪明!我把那鱼吃了,编了个谎话骗他,他就轻易相信了。子产那么聪明,却被那随从骗了,根本原因在于,那随从编的谎话,都符合自然逻辑,符合脱离了水有一段时间后的活鱼被放养到水里后的情景。

那么,谣言止于什么呢?应该止于真相吧。真相公开了,人们应该就不会相信谣言了。那么,如果真相公开了,人们还是相信谣言,是什么原因呢?那是人们被骗得多了。怎么办呢?如果社会多呈现真相,久而久之,人们也会相信真相,而不相信谣言的。

去年十二月初一,我通过电话和陆太初先生商量,想请他在正月初一上午八点到十点,在本观“白鹿讲堂”,为香客和信众,以及其他社会人员,作一个讲座,题目由陆先生自己定。十二月十日,陆先生给我电话,说他想讲《道德经和今天大众的日常生活》,并且给我讲了大致的内容,我当即就同意了。

罗伯特来访

早餐,全观各人先饮屠苏酒,然后吃主食副食。屠苏酒,前辈所云“屠绝鬼气、苏醒人魂”者也。宋人王安石有“春风送暖入屠苏”之诗句。

早餐毕,罗伯特来拜年。我请他喝屠苏酒,他勉强喝了一口,皱着眉头,看样子很痛苦。我告诉他,这是我们自己观里用特别的方法酿造的黄酒,有多种药材的,对身体大有补益。这个他相信,但是,他就是喝不来,总是觉得他们的葡萄酒好喝。葡萄酒确实不错,我也很喜欢喝,但是,和我们的酒,味道不同,功用也是不同的。呵呵,他们口口声声多元化多元化,其实,我们道家,无所不包,才是多元化啊!

坐了片刻,罗伯特就告辞了,也没有谈什么具体的事情或者问题。我明白,今天是大年初一,他是礼节性的拜年,如此而已,于是,我就端茶送客。

关于设立文创部

今天是本观文创部正式运行的第一天,也是该部门主任一宁正式上任的第一天。该部门负责的“白鹿讲堂”第一次开讲,所以,此事也应该记载下来。

道士的职业形象,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了。记录下这样一件事情,对我们认识这个问题,是很有意义的。这件事情,是天水先生亲口对我讲述的,据他说,他当时就在旁边,且和几个当事人很熟悉。天水先生从来不打诳语,这件事情应该是完全真实的。

说是某地某居民区内,有一位青年,叫陆炳坤。此人大专毕业后,因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给人家打短工,这个做做,那个做做,这样混了三年。眼看找到好工作的希望非常渺茫,万般无奈之下,在一个亲戚的帮助下,他就到一个当道士头目的远房亲戚手下,当了一个道士。人家做法事,他们就去吹吹打打,念念他们自己都不懂什么意思的所谓真经,错误百出,好在也没有人听,“雌苍蝇雄苍蝇”胡乱念就是了。做法事期间,烟酒鱼肉、精美糕点之类,非常充足,他们可以恣意享用。业务结束,当场结算。他一个初级道士,经济收入也不低,尽管比不上大学教授、副教授,但比起讲师来,还是绰绰有余。

当地风俗,有人去世,或者新造房子,新买房子,家里就要请道士做法事的,据说否则就有这样那样不好的事情发生。人们都是同样的心理,请道士做法事,也就是买个平安而已。因此,陈炳坤他们的业务,倒也不算清淡。

某个新年,陈炳坤为庆祝祖母八十大寿,在家里举行宴会。除了室内外,门外场上,也摆了好几桌。客人来了不少。

有三位女客人,一看就是姐妹三个,都很漂亮,脸上挂着笑容,来到这个居民区大门口。

门卫看到这三姐妹,见她们喜气洋洋,且又是新年里,就满脸堆笑地迎上去,说:“三位是到陈炳坤家参加老太太寿宴的吗?”

三姐妹都说是的。门卫就作了个请通行的手势,说了声“请”!这时,千不该,万不该,他又补了一句:“小道士有钱,寿宴摆了许多桌啊!”

这三姐妹刚进大门,一听这话,脸色陡变。小妹满脸通红,横眉怒目,不说话。二姐脸色煞白,紧皱眉头,也不说话。大姐站定,对这门卫咬牙切齿地说:“是的啊,你这个大、门、卫!”

这门卫一听,脸上表情,顿时僵住了,哭笑不得,一时不知道如何才好。

陈炳坤经济收入不低,为什么那门卫一声“小道士”,竟然惹来这三姐妹如此激烈的反应?原因何在?原因只能归结于道士的职业形象不佳,根本得不到社会的尊重。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