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那些反信(1 / 2)

郭威不务正业,不当将军,当起了开发商,开发楼盘。刘承祐虽然急得跳脚,但是也不便催促。因为他是手里最后一张王牌,若是逼得急了,来个撂挑子不干,集团公司就真的垮了。但是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李璟、李彝殷、孟昶这些不怀好意的家伙们,慑于郭威的赫赫威名,相继偃旗息鼓。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了。没有了外敌,李守贞一伙迟早必败。

房子都拆毁了没有关系,只要人都平安无事就好。郭威下令,在旧址上重新盖房子。此令一出,军民们群情激愤。我们起早贪黑,辛辛苦苦的盖房子,就是给李守贞拆得玩的吗?纷纷口吐芬芳,问候郭威及他家十八代祖宗。气愤归气愤,可是军令不可违,只得心不甘情不愿的重操旧业起来。

李守贞和郭威似乎斗上了气,你盖房子我就拆,你拆了我就盖。拆拆盖盖,你来我往,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每次拆完房子,李守贞都会发现人越来越少了。再这么下去,人都死光逃光了,就成孤家寡人了。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间,剪不断,理还乱。步履跚跚,独上西楼,凭栏依户,举盏邀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茅台!

郭威知道李守贞已是强弩之末,秋天的蚂蚱——蹦不高了。虽然固守城池,但是丧失了斗志,就像一具行尸走肉。而且没有粮食了,只能靠啃树皮度日。于是当机立断,下达了最后的总攻命令。

后汉军等着一天头发都快白了,打了胜仗就可以回去与家人团聚了,就可以领奖金了,求胜心切之下,个个龇牙咧嘴,端着长枪杆子,举着大刀片子,吼叫着冲向河中城。

正如郭威料想的那样,叛军士气低落,一触即溃,后汉军轻而易举就收复了河中城。

其实常思他们并非无能之辈,之所以激战半年也无法获胜,是因为河中城固若金汤,易守难攻。如果再像从前那样强攻硬打,虽然最终也会收复河中城,但是伤亡必定十分惨重。

冷兵器时代,要攻克河中城这样的城池,没有数倍乃至数十倍的伤亡,是无法获胜的。如果那样,真是得不偿失。还不如耗下去,耗到叛军油尽灯枯,胜利就唾手可得了。

郭威算定了李守贞孤立无援,宁死不降,才在河中城外三面筑城,留下一条路放行。意在告诉叛军,不会赶尽杀绝,要逃就快逃,不要白白替李守贞卖命。一直围而不打,引诱叛军出城拆毁营房,一点点耗尽叛军和李守贞本人的意志及斗志。最后以最小的代价,收复河中城,取得大捷。

李守贞知道大势已去,还是不愿意投降。立即逃回府邸,到处放火。一剑刺死夫人之后,拉着李崇训跳进火海。郭威,你不要得意,就算是死,也不会让你得到我。得不到心,更得不到身。太上皇就是太上皇,就算是死,也要轰轰烈烈。他纵身一跃的时候,发出最后的呐喊。算命的瞎子,你骗我,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郭威赶到府邸的时候,火光冲天,于是拨打火警电话,请求灭火。

来到李守贞的书房,士兵搜出了许多信件。郭威过目一看,顿时须发皆发,义愤填膺。原来这些是朝中大臣以及节度使、刺史们写给李守贞的信,有的向李守贞表达忠心,公然称呼李守贞为君为王。有的讨好卖乖,及尽谄媚奉承之能事。有的暗送秋波,宣称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李家,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三军将士舍身报国,抛头颅洒热血,冲锋陷阵,提着脑袋为国卖命。这些反贼却早就暗中投靠了李守贞,简直无耻之极。拿着老板的工资,背后撬老板的墙角,吃里扒外的东西,良心都叫狗给吃了。他嫉恶如仇,当即就要收集罪证,上报总部,让老板刘承祐按图索骥,抓捕反贼。

这时,随军参赞军机的从事王溥站了出来,慢条斯理,说了一段话。

魍魉魑魅这些东西,游荡于黑暗之间,潜伏于幽冥之中,飘飘忽忽,神秘莫测,最是见不得光,太阳一出来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为了让这些人安心,请销毁罪证,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

郭威听了这段话,陷入沉思。

如果把这些反信交给刘承祐,会有什么后果?第一,刘承祐没有实权,未必能治得了他们。第二,这些人一定不会老老实实认罪,不仅如此,还会反咬一口,异口同声,众口一词,污蔑自己。

你拿几封破信诬告我们,什么意思嘛?有意见就明说,在背后泼脏水放冷箭,不是君子所当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