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水果咋卖(2 / 2)

一斤十元还是十元,半斤就是五元,一两一元,半两五角。

夏天的时候,西瓜经常就是切开来卖的,买方、卖方都习以为常。

假如苹果、梨、香蕉等小个的水果也能切开卖,就能在单价不变的前提下,大大降低消费门槛。

水果切开之后马上喷点柠檬汁,用保鲜膜裹好,可以保持3小时卖相不变,不会氧化发黑,如果有冰箱,可以延长到6小时。

进一步挖掘,其实还可以做得更细。

三四种水果弄一个拼盘,总价降了,单价反而隐性提高了,因为其中包含着服务的价格,有了服务,差异化就出来了。

这在十年后,各大商超、水果店,都是普遍采用的模式,成功的底层逻辑其实就是扩大了消费人群的基数,提高了消费频率。

只要买的人足够多,前面切开,后面接手足够快,因切分而带来的新鲜度下降就不是问题。

西瓜能切了卖,根本原因还是销量大。

老板恍然大悟,拍案叫绝,马上明白了其中的窍门。

其实,像苹果、香蕉这样的便宜水果,顾客进店来了,本身也不会只买半个的。

就算想多尝几种口味,也可以今天买这样,下次买那样,或者几个同学一起买,回去自己切分。

但这么宣传出去,就是个巨大的噱头,是贴心服务的一种体现。

把人吸引进来,真正要半个半个买的,其实是火龙果、释迦、榴莲那些贵的。

这种半个,那种半个,榴莲只要一片甚至半片,菠萝蜜只要两三颗……多种水果凑成一单,消费者花较少的钱,享受了奢侈,感觉还很实惠。

这样一来,顾客多了,以前不敢进的高档水果,就可以进了,别的店没有,这里有,就是差异,是优势。

马德说,对,不过这很容易被人学去,所以要迅速打响名气,而且要真心实意把服务继续深挖、做好,服务意识才是壁垒,招式不是。

老板深深信服,问,那广告词写什么。

马德伸出五个手指,说:“四个字:‘半个也卖’”。

老板又问,还有一版呢?

马德大方地把手伸向桌面,老板赶紧把手抬起来,露出压在下面的两百元钱。

收了钱,马德回答:“甜过初恋。”

老板一听,“嘶”一声,忍不住拍手,大喊一声:“好!”

然后转念一想,他又犹豫了,觉得这词确实好,很有意思,很打动人心,但和“半个也卖”相比,是不是就太虚了。

马德点头承认,说,的确如此,这种文艺味十足的广告词,就不是用来卖东西的。

它看上去很美,其实对销售的促进作用非常小。

看见这句话的人,往往只会觉得这句话本身很好,就像老板现在这样,但绝不会相信水果真的比初恋还甜。

再说,初恋就一定甜吗?不一定,世间99%的初恋都是酸涩苦楚的。

所以说,修辞手法,尤其是主观感情色彩浓烈的修辞,在一般广告中要慎用,因为它反而模糊了真正的卖点传递。

没等对方提问,马德紧接着就是一个“但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