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二十五年的坚守(1 / 2)

这片竹木结构的草棚坐落于琼岛中部深邃的山区,隶属于琼昌县,但距离县城却有七十多公里之遥。

四周群山环绕,前方是巍峨的山峰,背后则是山谷间散布的村落。

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阵雨使得这个如同碎鸡蛋般濒临破碎的简陋小屋摇摇欲坠,如同在汪洋中行驶在波峰间的小舟。

雨还没有停,小学校正在漏雨,孩子们不得不龟缩在土坯墙的一角。

“秦老师,秦老师!”一个穿着雨衣的男人一边喊着一边弯腰闯了进来。

但没有人回答他。

他摘下湿漉漉的雨帽,露出一张布满皱纹的脸庞。

他是这座小学校的校长丘虔绪,那张满是皱纹的脸看上去至少有六七十岁了,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今年才四十三岁。

他抹了抹脸上的水珠,焦急地向孩子们询问:“秦老师呢?”

孩子们胆怯地指了指黑板。

天色昏暗,看不清黑板上写的什么。

丘虔绪拉开了电灯,朝黑板走近了几步。

黑板上是用湿粉笔写的几行字:

丘校长,我走了。我实在是忍受不了这儿的生活。我知道,我是软弱的,所以我只敢用这种方式和您告别。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像您这样的强者,请原谅我吧,因为我也原谅了这儿的贫穷。

字写得很整齐,也很沉重,只能从断掉的粉笔中想象出离去的秦老师内心中的挣扎。

“丘伯伯,我们是不是又没有老师了?”

“丘老师,为什么老师们都不愿意留在这里呢?秦老师昨天还说很喜欢我们。”

丘虔绪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愤怒,他很想提起桌子一把砸到那水泥抹成的黑板上去。

可是当他的手按到桌子上时,那桌子发出咯吱一声响,然后“哗啦”地一声散开了。

他突然冷静了下来,眼前的这些都只是孩子啊。

他紧紧抱住站在最前面的小男孩,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

“别急,孩子们,我会给你们找到老师的。我不相信全中国都找不到愿意来这里的人……”

此时,他脑海中浮现起前几天《琼海新视野》报社的陈副总编打来的电话。

起初,他对这种以曝光为名的帮助持抗拒态度。

他之前也遇到过不少要给他们学校捐赠物品的企业,但却无一例外地要让孩子们挤出感恩戴德的表情,拍上几十张甚至上百张照片。

他不想用孩子们的尊严换取那点可怜的同情。

可是那个姓陈的副总编说服了他。

丘虔绪之前为了给小学校招一个老师,甚至跑去了洋口市贴好几张招聘广告。

在县城里招不到老师,难道在省城还招不到吗?

可是现实给了他狠狠的一击。

最开始的时候还偶尔有人打电话问一下情况,虽说这些人在听到他说了这边的情况无一例外地挂断了电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