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世界?(2 / 2)

“意识指导着我们的活动,我们的意识活动,是具有目的性,自主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这话怎么理解呢?”

“拿我们身边的事物来说,就像你们现在坐着的桌椅,它被创造出来,首先是具有目的性的,是给你们上课用的,其次,它是自主选择性的,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你们站着上课也可以,只不过能够坐着上课更加好,最后,它是具有能动创造性的,人们为什么要把它创造出来?是因为坐着上课更好,所以人们就发挥自己大脑的聪明与智慧,利用木头可以切割稳定性好而且可以拼接的规律,去创造出了桌椅。”

再一次与身边的事物举例,这让孩子们能更好的去理解那些总结性纲领性的话。

朱标目光湛湛,显然是理解了。

窗外,朱元璋与刘基也是默默颔首。

杨炎继续道:“那我们从桌椅这个例子,还能够总结出什么规律来?”

“首先,人们是认识到了木头的可切割性,稳定性以及可拼接性,接着,人们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所以利用木头的规律创造出了桌椅,最后,有了桌椅,人们可以更好的生活,你们也可以更好的上课。”

“总结来说就是,我们大脑形成的意识,不仅可以让我们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还可以让我们找到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掌握了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规律,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我们目的的客观事物。”

“这就回到了我们一开始的问题,自然世间万物的规律是不能被创造的,也不能被消灭的,那我们人能干什么?”

“我们人能够认识这个世界,探索并掌握这个世界的规律,进而能动的改造世界!”

“就像前面说的,风吹幡动,水能载舟,这都是事物的规律,而我们认识并掌握了这些规律,我们就能制造出帆船,在江河湖海中航行。”

听罢,孩子们一个个都是露出了恍然的神色,朱标震惊之余,不忘埋头做笔记。

要数最震惊的,还是窗外的朱元璋和刘基。

学堂内,那位年轻先生所教授的知识,即使是学富五车的刘基,也都闻所未闻。

这不是最震惊的。

最震惊的是,他竟然将一些人们日常司空见惯的事物,深入的去挖掘和思考,透过他们的表象,试图去揭示他们的本质,寻找它们的内在规律。

杨炎揭示的本质,找出的规律,是从实际出发,一层一层的揭示和寻找,将本质和规律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更难得的是,这些提炼出来的本质和规律,就算学富五车的刘基都找不出任何毛病来,不得不为之折服。

学堂内,杨炎道:“寻找并掌握世间万物的本质和规律,这些规律来服务人类,达到人类想要达到的目的,这是什么?这是科学!”

科学?

不仅孩子们一愣,是窗外的朱元璋和刘基也都愣住了。

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杨炎继续道:“所谓科学,就是揭示世间万物表象下的本质,寻找它们运动和变化的规律,掌握这些本质和规律,从而利用这些规律,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人类社会实践中合理而又有目的的利用这些本质和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

杨炎再一次全面的解释了科学一词的意思,如果没有前面的铺垫,对于同学们是有些难以理解的。

但有了前面一步步的铺垫,同学们都能有些理解,特别是班里的学霸朱标,小脸上露出吸收到新知识的享受。

窗外,朱元璋和刘基,也仿佛和学堂里的孩子们一样,做了一回学生。

学习原来是这么的快乐!

这时,杨炎问道:“所以,我们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

问题一出,所有人再一次陷入了思考当中。

课堂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到现在终于再一次出现。

“陈标,你来说一说。”

这是一个难题,所以杨炎点了班上的学霸来回答。

“嗯……学生觉得,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事物的规律所在,从而按照我们的目标去改造世界。”

“说的不错,但不够凝练!”

杨炎让朱标坐下,然后看着同学们道:“我们应该科学的认识这个世界!”

先生总结的真好!

朱标目光湛湛,连忙将老师的这句话记下来。

窗外,朱元璋和刘基震撼莫名。

闭环了!

从一开始提出问题,然后再一层层的剖析问题,点出科学的概念。

再以科学回答一开始的问题。

一切仿佛都在杨炎的把控之中,自圆其说,自成体系。

“希望你们以后能够记住今天所说的,我们所处这个世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也记住我们该如何去认识这个世界,这对你们日后真正去接触这个世界之后,为人处世,或者解决遇到的难题,都会有帮助。”

杨炎讲了许久,不免有些口干,喝了一口水后,道: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了!”

上完课了?

朱元璋和刘基不由得一怔。

他们从来到这里,莫名的跟着孩子们一起听课,不想听着听着竟然听进去了,全然不觉时间的流逝。

只感觉还没有听够。

而学堂里,杨炎也没有立即让孩子们放学,而是道:

“今天这一课的课业,大家记好了!”

“话说有两个铁球,一个重十斤,一个重一斤,一轻一重两个铁球同时从城楼上同一高度落下,哪个铁球先着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