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1 / 2)

外婆这个样子,得做好最坏的准备。老家老了人,向来大操大办,至少三天,时间办得越久,办得越浓重越热闹,大家就说这家的子孙有孝心,说老人走得体面,去了那边也有福气。眼下已经腊月二十八了,照习俗,若是年前老了人,最好年前就送走,不宜跨年,避讳。时间让我们为难,要是外婆真就今明两天咽了气,那留给我们治丧的时间就太短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过年,你家却治丧,势必只能简单办,办不热闹。外婆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们一辈子,生前我们没能好好尽孝,不想最后一程也让她走得冷清。

村里外婆这一辈的老人,还在世的没有几个了,这两天他们频频过来看望。每一个老人的离去,对剩下的老人而言都更具伤感的意味,他们是一个年代的见证,每离开一个人,就好像把那个年代又抹去了一部分。他们走到外婆身边喊外婆,说来看您来了,您这一口气迟迟咽不下去,是还舍不得吧,舍不得您的这些后人,还想再多看几眼吧。后人们都孝顺呢,他们都赶回来了,都在这呢,就守在您边上呢,您要是还有什么舍不下的,还有什么要交代的,您就说啊,您就交代啊。

外婆其实很早就开始念叨自己这一天了,她说她最好在腊月十几的时候走,因为大家都是腊月返乡,反正也是要回来,我们一回来,她就走,这样时间就正好对上了,一点不耽误。等到把她送走了,就可以安安心心地过年了,这样最好,要是赶在平常往日走,那我们就还要为她专门回来一趟,一来耽误生意,二来还要多花路费,不值当的。老人不愿给后人增添一丁点的负担,甚至就连自己什么时候死也都要为后人考虑,一想到这里,我心里就五味杂陈,愧恨难当。

我们守着外婆一直到晚上十二点,姨妈让我们都先去休息。她说看外婆这样子,今天晚上大概还能熬过去,我们这么多人守在这里也不起作用,她和母亲守着就行。我们前脚刚出去,屋内就传来了响动。

“都回来吧,外婆走了。”

虽然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当这一刻真的到来的时候,整个人还是懵掉了。这种感觉说不上来,就好像整个人一下子就没有了依靠,就好像一直牵引着你的那根细绳突然断掉了,一直在你心里摇曳的烛光一下子离你好远好远,不是熄灭,是被收走了,时间到了。

“我想着再给外婆喂两匙糖水,刚一喂完,她老人家嘴一张,那口气就断了。”姨妈说。

外婆静静地躺着,喊她她再也听不见了,问她她也再不会应声了,她紧紧地闭着眼睛,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我没有掉眼泪,我只是觉得空,什么感觉都没有,连悲伤都没有,或许只是我感觉不到了,总之就是空,只有空。此刻我只能自己劝慰自己,劝慰自己外婆是去享福去了,她的腿再也不会疼了,她的肠胃再也不会不舒服了,她的眼睛前面再也不会有蚊子飞了,她也不用再担心自己会瘫在床上动也动不了啦,她终于再也不用遭罪了。

一阵沉默,大家都只是静默地望着外婆。我爱我的外婆,我舍不得她走,但我觉得外婆走了是好事,是解脱。外婆活得太累了,我不想看她再那样辛苦地活着。这算什么呢,是大不孝吧,因为自己无能,因为自己不能留在外婆身边尽孝,所以觉得离开对她是一种解脱。

商议了后事的安排,还是年前办,大年三十早上把人送出去。眼下已经是二十九的凌晨了,满打满算一天的时间。别人家送老人至少办三天,我们送外婆只有一天,大家心里都像扎了根刺,谁也不再说话。

时间本来就紧,是夜就要去请人,道士先生,打丧鼓的,乐队,厨子……没有办法,腊月二十九请人来帮忙料理丧事,只能让他们多担待一些。消息也要发出去,通知到亲戚朋友,名单赶紧过一遍,要通知哪些人,千万别漏了。宴席的采办也要立刻开始,明天一早肯定就有很多人来奔丧,一早就得开席,还得去借桌子凳子,许多事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