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但得神通能举动 取回五彩伴君王(2 / 2)

师徒二人有惊无险的离了娲皇宫,下山重新回到了官道之上。

姜尚领着武吉,折回来路。

看着方向,武吉开口问道:“师父,按照时日,我们不是该向东北前往陈塘关,接引我灵珠子师弟么?”

姜尚脚下步伐未停,也并未回答,而是默默的想着自己此次奉师命下山之前,师尊玉清元始天尊的临别之言:“子牙,此次你下山接引灵珠子历世修行,沿路可留意世间诸事,如有所获,可于回山时禀明。”

姜尚垂首问道:“师尊可有所指?”

玉清元始天尊目光移向山外,张口说道:“并无所指,为师昨日推演世事,天地诸法忽于今岁三月十五日起,由清明化为混沌,恐世间有变。”

姜尚闻言,心底惊异不定,却还是沉声答到:“弟子遵命。”

今日在娲皇宫中所遇之事是否与当初师尊所言有关?正逢三月十五日,所涉之人又贵为当朝人皇,想到师尊所嘱,姜尚临时决定还是先往朝歌一行,以观究竟。

可叹当局者迷,即便是姜尚,此时也尚未意识到,此局之内不仅有当朝人皇,还有他和武吉师徒二人,亦是正处其中。

师徒二人默声前行,不多时便重新回到了十五里铺,但眼前场景却让两人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脚步。

昨日远本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的集镇,如今却已是一片狼藉,哭嚎之声不绝于耳。

以姜尚的修为境界,略作推演,已知究竟发生了何事,武吉却呆若木鸡的喃喃自语道:“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

不等姜尚开口为弟子解惑,已经有人着急忙慌跑到二人面前行叩拜大礼,口中连呼:“谢谢老神仙,谢谢老神仙救命之恩。”

武吉回过神来,定睛一看,拜伏之人,正是昨日招待师徒二人的店家宋异人。

“多亏老神仙指点,让我这次逃过一难。”宋异人一边磕头,一边哭诉,大有劫后余生的悲壮和庆幸之感。

从宋异人后续的哭诉中,武吉一点点的了解到事情的始末。

其实,事情并不曲折。今日寅时,三千人皇近卫出朝歌,快马奔至十五里铺,正好迎上赶早出摊的十五里铺商户。

商户沿路开设店面,对门店铺之间空出的道路本可供双架马车并行,但怎可容得下人皇座驾。

三千近卫的职责本就是肃清道路,纵马而过,沿街搭建的棚屋瞬间土崩瓦解。但有试图阻挡者,三千近卫皆是抽刀相向,借助奔马之势,无需挥刀用力,马下之人非死即伤。

可惜这热闹了近三十年的小镇,于顷刻间毁于一旦,道路两旁五丈之内的房舍十不存一,各家各户,皆有枉死之人。

三十年来,风雨无阻,日日出摊的宋异人,却因姜尚昨日里随口一言,回家休息了一天,得脱此祸。

武吉看着眼前的惨相,想起昨日里姜尚给宋异人相面时所言的“刀斧之灾”,眼神复杂的望着姜尚,痴痴的问道:“师父,你既已算到会有今日之事,何不劝大家伙全都避一避?”

姜尚回头,看着心境有些恍惚的弟子,知其处在修行关口,沉吟一下,轻声答道:“修行神通非不能解今日事,但更非无所不解,为师也只能依缘法而解,而不能尽解。这是修行法。”姜尚顿了一顿,又接续说道:“依世间法,昨日为师若是强行信口相劝此间众人,免不得被视为妖言惑众,无一人信,则不可救一人,如今又如何有此人至眼前相谢?”

姜尚这段话的意思有些晦涩,其大概的意思是说,修行神通自然能够助人躲灾避祸,但却也无法消除这世间所有的劫难,修行人只能在缘法之内解救有缘之人,而无法助世间每个人去躲避每一次的灾难,这是修行的法则,也是修行的无奈。而按照世俗界的规则,即使当日姜尚真的单纯凭借神识中的一丝不确定的感应,便开口去劝这十五里铺上所有的商户停下手里的活计营生,通通回家避祸,那唯一的结果就是会被人当作是哗众取宠或者是妖言惑众的妖道,没有人再愿意相信。如此一来,便连眼前的宋异人,也无法逃脱今日的灾殃。

姜尚给了武吉一段思考的时间才继续开口说道:“知今日果,而悔前日行,是常人心念,于修行人,则为心魔。修行人,当行今日因,成明日果,方得心性通透无碍。”

这句话的意思倒是简单明了:知晓今日的结果,而去后悔昨日的所行所为,这是俗世间普通人难以避免的通病,但于修行人,若仍是如此,便是心魔,于修行大为不利。修行人更应着眼于当前所见所行,去求证来日结果,方算修行有成。

道理是听明白了,但武吉却仍有不解,痴痴的问道:“那我现在又能做什么?”

姜尚回道:“你既怜十五里铺中人遭此灾祸,心念已动,自当身体力行,行力所能及之事,方为修行人行止。”

此番言毕,看着武吉眼中渐显清明之色,姜尚才放心的点了点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