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旧臣入新宫73(2 / 2)

那一年,他第六次出海;那一年,这座宫殿成为人们口中的“紫禁之巅”。

从此以后,权利的角逐,只在永乐帝嫡系上演。至于那段历史,就如武皇的无字碑,任后人评说吧。

明公跟在公公身后,只见那位公公头戴乌纱描金曲脚帽,身着背花盘领窄袖衫,乌角带,脚穿红扇面黑下桩,小碎步地走在前头。

明公迈着四方步器宇轩昂地跟着,这眼前的景色是如此的熟悉而陌生。奠基它的人早已离开,但是那人的音容相貌,却无时无刻,不在这里的每一个角落渗透。

朱墙黄瓦、雕梁画栋、檐牙高啄,一景一兽无不透露着这座建筑的豪迈和大气;它的金碧辉煌、雄伟壮观、肃穆庄严也无不体现出天子的至尊。

那公公转过头,看了一眼跟在身后的明公,恭敬地说到:“国姓爷,陛下吩咐,如果您老在这宫中想赏景游园,都随您,殿下他不着急。”

明公笑着说:“好好好,多谢陛下挂怀。这应天府的紫禁城贵气,这紫禁城王气,真是日月双星,同耀寰宇呀。”

公公停下来,看了天际,口中不由吟出:“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

明公望向那公公,只见他面削长,面容狡黠,一对招风耳尤为醒目,眼神坚毅,紧闭的双唇是整个宫里公公的统一行为规范。

“这首可是刘伯温《绝句•人生无百岁》,是宦海沉浮后心情郁结而作,公公年纪轻轻,人生路长,何苦哀叹生命苦短。何不学习曹孟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明公笑着说到。

那公公看了一眼明公,向前一拜,说到:“小人王倾,多谢国姓爷提点,刚才也是小人思绪千愁,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

明公与他并行而走,王倾问到:“大人,听说陪都的皇宫有一千五百亩,比这要大很多,是么?”

明公点点头,答到“是的。当年堪舆地形时,认为紫金山宛如巨龙盘卧金陵城内,燕雀湖就如巨龙龙头,可谓汇聚龙王之气,这块风水宝地汇聚天下大势。所以在修建陪都的皇宫,就以紫金山的富贵山为靠,可是建好后发现,这儿住的并不舒服,因为内廷部分是填平的燕雀湖上建造的,虽然打入木桩,巨石铺底,用石灰三合土打夯等方法加固地基,但日久仍出现地基下沉的问题,宫内容易形成内涝。咱圣祖不就受不了陪都那湿漉漉的天气吗!”

公公问道:“那这京城在地形上又有何讲究?”

明公答道:“咱不懂风水,可宋代的理学大家朱熹对这儿这宝地,可是爱慕至极,就曾感叹‘天地间大好风水’,怎奈当时这儿是金之领地,他也只能捶胸顿足了。”

公公答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陪都虽好,可奢靡气毕竟还是太重。”

明公看着那公公,他想不到一个久居宫廷的人,竟然还有如此见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