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6上升之期(2 / 2)

不过周穆王并没有能力彻底征服犬戎,否则,西周也不会被犬戎灭亡。

据《穆天子传》记载,公元前989年开始,周穆王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巡游。

开启了大陆版的“郑和下西洋”。

姬满率领大批随从,携带大量金银玉器、丝织品和手工艺品自国都镐京出发,先向东去。

一路经今河南、山西北上,出雁门关,然后沿黄河一直又向西巡游出访。

沿途经犬戎、赤乌、曹奴、剞闾、鄄、韩等少数民族居住区域。

每到一地都受到热情隆重的接待。

最后来到传说中太阳落下的地方,西王母隆重接待了姬满。

赠送给其许多珍贵礼品,姬满也回赠了玉圭、玉璧和彩色丝带。

以前后人都把这个记载看成神话传说。

现在考证发现,这个西王母是中亚里海和黑海之间一个仍处在母系部落时期的部落。

西王母就是这个部落的女性首领。

姬满的此次西行,历经今陕西、河南、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跨过昆仑山脉抵达中亚。

堪称古代旅行史上的壮举。

从《穆天子传》、《竹书纪年》所记载的内容来看,穆王此行表明西周时中国就已经和中亚乃至以西地区的世界有了交流。

在中国和古希腊发达的古文明之间的辽阔地区,并不是没有人烟,而是散居着许多游牧部落。

因为没有记载,所以不见于历史。

就像中国北部的少数民族五胡及其后来的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等。

好像突然之间冒出来的一样,

其实人家早就存在了,只是文明程度低,没有文字记载,又不和中原打交道,中原历史也不记载。

都是变强大了,南下和中原交流或者对抗,突然出现在历史上,好像他们凭空冒出来的一般。

爱好驾车四处巡边,巡查各个诸侯国,和后来的秦始皇晚年有点相似。

据估计,周穆王的巡游,应该不是纯粹个人爱好。

他出游的目的,一方面是监视诸侯,一方面是寻找可以攻打的国家,想要继续扩张。

当然,如果热情招待,并且臣服友好,那就是“出访”了。

常年战争,四处扩张,加上不间断的四处巡游,大大消耗了周王朝的财政储备。

这个时候的周王朝已经几乎止步不前了,国库开始空虚。

但昭王、穆王两位君主的扩张,很大程度扩大了周朝的版图。

加上封在边疆区域的诸侯国们给力,也是不停的四处开疆拓土。

原本只控制了河南,陕西的内陆国周,最后变成了一个东临大海,南至长江流域,北到辽东,西到甘肃的庞大封建国家。

个人认为,此时的西周王朝各方面达到了顶峰。

我们平常所看到的春秋地图,看周朝面积很大,那都是这几位周天子勤勤恳恳打下来的。

王朝更替没有那么简单,不是都城一破,杀死前代国君就万事大吉的。

事情都是两面的,我们可以说这几位天子穷兵黩武败家,但也可以说他们是开疆拓土的英雄之主。

就如后世的汉武帝刘彻。

虽然消耗了国力,但击败匈奴,意义更重大。

再者,连年征战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毕竟周朝四周,东有东夷,西有犬戎,北有北狄,鬼方,南有南蛮,南越,还有一个野心勃勃的荆楚。

四处是敌人,不打不行,所以这几位比那位所谓的十全老人强的多得多。

那位明明狗屁不是却还舔着脸写两万多首诗的人,他南巡,基本上就是纯粹败家了。

……

还有一点值得说一下。

周穆王西行时,到西方各诸侯国巡视,到了西方见到西王母后,流连忘返。

毕竟难得有机会见到金发碧眼,胸大臀肥,风格迥异的异族美人。

地处南方的徐国(今江苏宿迁地区)徐偃王见穆王迟迟不归,趁机叛乱。

这个徐国,前面写分封的时候提到过。

说它是伯益之后建立的,东夷中最强大的诸侯。

周公分封鲁国,目的之一是监视异姓的齐国,而另一目的,就是为了制衡这个徐国。

从周公旦开始,周成王、周康王几代中,西周和徐的战争是最频繁的。

徐国参与了以武庚为首的商殷残余贵族的叛乱,抵制周公的东征。

徐国的驹王起兵直接攻周一直打到黄河边上。

鲁侯伯禽经常不断地与徐戎摩擦,《尚书·费誓》载:鲁与徐戎、淮夷有过激烈的战争,鲁国受到威胁很大,以至一度不敢打开国都的东门。

至周穆王时,徐偃王继位。

这个人非常有才能,把徐国治理的很好,实力更上层楼,更加强大。被推举为江南带头大哥。

当时依附的小弟(小诸侯国)有三十六之多,势力强大。

于是徐偃王开始飘了,想趁着周穆王远在中亚的时候发兵攻灭周朝。

周穆王闻信立刻从西而回,在徐偃王还没成事之前,带着楚国兵马和天子精锐迅速平叛。

当时穆王的驾车大夫造父御车技术高超,载着穆王一日千里,迅速赶回,给穆王平叛创造了时间上的优势,抓住了先机。

穆王对造父的本事惊为天人,奖励造父驾车功劳,认为他能够及时回来平叛,完全是造父的功劳,表彰“赵行”之功。

“赵行”就是赶着马车跑得贼快的意思。

后周穆王又将赵城(今山西临汾赵城县)封给造父,造父便以封地为氏。

后来赵氏建国仍沿用其封地赵氏为国号,造父便是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祖先。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在战国时代,尤其后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