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利益捆绑,渤海发展(2 / 2)

除军屯外太守府另使沮授重点开展安抚、招募境内流民租种。军屯、民屯两相结合下最大化的利用闲散人力开垦出大量荒地,用以充实在南皮新建造的常平仓以应对意外和灾害。沮授是寒门士族,天然更亲近怜悯农户、流民,所以在收拢流民工作中更是游刃有余。此项计划的成功进一步扼杀了境内匪寇诞生的土壤。

花开花落去,冬逝春又来的四季流转间大汉已经来到了熹平七年。这将是熹平年号的最后一年,天子刘宏已经于熹平六年末就提出了要改元“光和”的想法。在本年也就是公元178年,大汉将迎来皇帝刘宏的第三个年号。

杨彪这哥俩在这一年多里利用家中资源、茶叶的利润反哺治下。经过细心的梳理和发展,渤海的农业、商业已经勉强可以自给自足,有序运转,这呈现出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景象进一步吸引了其他州县的商人纷纷前来投资发展。

刚过完年,朝中有消息传来,天子刘宏新成立了一个机构‘西邸’。‘西邸’让天子‘卖官鬻爵’的买卖从公开化变得职业化。此机构由宫中内侍掌管,一应收入全部入皇帝内库。

得益于前世的三国演义,以及衍生出来的电视剧、游戏。新中国的八零后对三国的历史未必钻研精通,但大事件绝对是如数家珍。得知‘西邸’成立,杨蟠立马意识到刘宏这位汉朝灭亡的重要推手会为此干些什么,大汉的百姓不会迎来新年号带来的新希望,从今往后的生活只会更加黑暗。这位天子将朝中官职大小明码标价,地方上则是按照管辖地方的大小和当地百姓的富裕程度定价,公开买卖。想要当官却没钱的人,天子甚至容许赊账,签订协议,待官员上岗后连本带利双倍返还。

就连现有的州府太守、县令们也没能躲掉。每人都按照标准给皇帝奉上捐官财物,为了物超所值,可想而知那帮混蛋们能做出些什么。这一次除了仅剩的一些忠贞志士或上书驳斥、或辞官归乡外。士大夫大多数选择了沉默,而世家大族更多是默认旁观,部分野心勃勃的甚至已经开始筹谋着搅动风云,从中获利了。

杨彪在与父亲杨赐通信后提前知道了此事,当时义愤填膺至极,哭着喊着也要上书天子收回成命。得亏被杨蟠、荀攸等人劝了下来,否则这两年的辛苦都将付之流水,渤海郡用不了多久就又会变成之前的样子,甚至更差。后来杨彪也想通了,杨蟠说的对,好歹给这世间留块清白地方。但也是因此消沉了月余。

杨蟠在杨彪消沉的那段时间全权接管了进献、捐官的事情。在宫里给出的标准上多加了几分,直接送往‘西邸’,由那些鬣狗们自己去分赃。只要别想着法折腾渤海,再给他几年时间发展最好。此外另安排队伍高调运送一柄宣称‘无价之宝’的精美唐仪刀前往宫中。此刀杨蟠在去年年末就准备好了,刀柄镶嵌一颗硕大红宝石,刀刃手工开出纹路,以黄金融化填充,配以镶嵌金玉珠石的刀鞘,显得华丽无比。

杨蟠声称此宝得之东海。在“光和”年号确立那天,东海中一孤岛忽然光华四射,映照数里,白日清晰可见,渤海一渔民驾舟探查后得此宝剑,贫民福薄,不敢窃为己有,而托渤海太守将其献与朝廷,呈见天子。

据说送到京城后,天子对此剑格外钟爱,从来不佩戴兵器的刘宏立时将此剑作为自己的佩剑,数日不曾离身。还专门为此举行了一场宫宴庆祝。杨彪因而也被恩封忠盛候(乡候)。旨意到达渤海时已经是光和元年8月。让杨蟠偷笑不已的是杨彪拿着朝中发来的册封乡候的圣旨以及捐爵‘价格单’后那便秘的表情。

看到自家兄长有发飙的迹象,杨蟠连忙拉出传旨太监,顺手塞给两颗东珠。“李黄门来的突然,蟠也没来得及准备什么,这两颗东珠品相还好,黄门且拿去把玩,权当蟠感谢您大老远不辞辛苦前来为家兄道喜。”

传旨太监只是个小喽啰,那几位老家伙也知道杨氏向来不怎么待见他们,只是派了一个新人前来应付一下“杨少郎君客气了,奴婢多谢郎君厚赐。”那太监也是连连客气“杨郎君留步,路途遥远,奴婢耽搁不得,这就准备回京复命。”

“李黄门走好。”杨蟠见太监上道,吩咐下人端上一盘纹银过来“些许纹银,且留作返京盘缠,切莫推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