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0红龙 连载

2070红龙

分类:玄幻奇幻 作者:朝酣酒 字数:3万字 标签:2070红龙,朝酣酒 更新:2024-06-26 09:23:54

人类在突破可用于宇宙深空航行的粒子发动机技术后正式踏足宇宙深空......世界将走向何处?文明又将走向何处?

在时间的长河中,文明如同一朵朵浪花,兴起和消亡是常态,长存不灭反而是特例,长盛不衰则是遥不可及的梦。文明的诞生和消亡都不是新鲜事,有的文明如同烟花般绚丽璀璨却又一闪而逝,它们用极短的时间崛起,开拓庞大的领土、创建强大的帝国,却又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轰然崩塌,给后人徒留无限的感慨;有的文明如同一壶纯酿,在时间中沉淀,走过春夏秋冬,在兴盛时立于世间最高处,在衰落时也跌入尘土中。兴盛时因傲慢而腐朽衰落,在尘土又因谦卑而迎来新生,历经兴衰成败,却又衰而不亡。这是上天的选择?还是文明自己的选择?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历史的经验也反复证明,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安于现状,只顾着享受过去的荣誉,带来的只会是一次次的耻辱和沉沦。晋人所行奇葩荒诞、齿于俗事,终亡于五胡之乱,中原腥膻百余年,人为鱼肉;唐人享受万国来朝之吹捧虚荣,却不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亲外族,远百姓,终至国都九陷,失燕云十六州贻害数百年;明人养士三百年年,终是“水太冷,不能下”,无事袖手谈风雅,临终‘难’死报君王,降旗倒比战旗多,又是重蹈宋晋之事。

不要让过去的辉煌成为今天的谈资和明天的祸根。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昨天的历史,应该成为今天的经验,而不是明天的负担。文明的长度,由目光的长度决定。如果只看到过去,而不看到未来,那么注定没有未来。五千年的文明,更应该有“谋千古”的长远眼光。

失去燕云十六州,中原门户大开,数百年动荡不安,到南宋时彻底沦陷;失去海洋,坚船大炮、割地赔款成为那一百年的标志,甚至再过了一百年多年依然余害犹存。若是失去太空,文明又将走向何方?文明还会有再次复兴的机会吗?

自人类诞生以来,战争、文明、科技便是一体同生、相辅相成,一旦其中的某一项缺失失衡,便是危险的时候。文明存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科技,并将科技运用到战争,而战争又反哺文明的扩张和科技的发展。文明的发展过程,是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也是战争形态发展过程。在石器时代,有石铲、石碗、石钟、石鼓等工具和乐器,也有石斧、石矛等兵器;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也是如此,青铜制和铁制的工具、乐器、兵器并存,而且兵器相对于其他东西反而更早应用新技术;自工业革命之后,文明发展速度大大提高,相应的生产工具、娱乐器物、战争武器同样也是快速发展,而武器的科技应用始终是时代的最高水平。因此文明的水平本质上是科技的水平,新的科技带来新的生产方式、娱乐方式和战争方式,而科技发展又是文明生产生活和战争过程中对自然规律本身以及利用自然规律的方法探索和积累的一种信息累积的过程,信息的可传递性和可复制性,使得科技的一点变化都将影响整个文明社会。

正是由于战争、文明、科技这三者间的这个特殊关系,使得不同文明的发展在速度上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在时间的累积下将形成无法逾越的壁垒,而这种壁垒决定了不同文明各自的走向。也许文明本身一直在被时间筛选,造物主在不知不觉间已将规划好了它们的命运......

冷兵器时代,刀剑和盔甲作为主要战争工具,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地区和国家都可以打造出合格的刀剑和盔甲;殖民时代,战争工具慢慢地由刀剑向枪炮转变,能够批量制造合格枪炮的尚且几十个国家;到了第两次世界大战,钢铁战舰、飞机和坦克成为战争的主角,全世界却只有十几个国家能够制造;时间到了二十一世纪,核武器、卫星、导弹、信息化等都是高技术的聚集产物,对于文明的科技水平、工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世界真正具备生产这些武器的国家已经不超过五个,而其中的某些尖端武器,甚至只有两三个国家能够制造。

科技的发展是信息聚集积累的过程,因此文明的发展也是产业聚集和工业门类增加的过程,科技越是发达,越是需要更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和更丰富的工业门类来承载科技,也只有如此才能维持科技的继续发展。因此科技越是发展,对于文明的要求也越高,社会规模、教育水平、产业资源成为文明发展的决定因素。国家规模小的文明,率先失去竞争的资格,只能成为大国产业布局的一部分。文明之间的竞争成为了有限的几个大国之间,进行制度、教育、全球产业布局等国家内力的比拼。不同文明之间的战争不再像过去一样只以武力对抗的形式展开,而是在经济、文化、军事等任何可以争夺的领域全面展开。战争的目标也不再是传统的占领领土以获取资源,而是演变成为经济秩序和产业布局的争夺。

科技的发展使得武器的杀伤威力、攻击距离大大提升,而人类的生存空间却并没有扩大,以至于拥有大杀伤力武器的双方不敢轻易发动战争和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双方都将战略武器用于战略威慑,同时全力发展科技以取得技术优势来打破这破这种威慑平衡。这种剑尖对剑尖的威慑平衡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状态,双方随时都可能打破这种平衡,以至于双方同时毙命。并且科技的发展将使得这种平衡更加脆弱、也更加危险,双方的猜忌以及战略上的失衡使得任何一方都有可能通过先发制人来挽回战略上的劣势。

“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守者藏于九地之下。”无论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热武器时代,占领高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占据高处的一方往往具备武器射程优势、战场信息优势和行动主动权优势,空军对于地面的压制性优势也是基于其更高的攻击位置所获得。自人类开始探索太空以来,地球周围的轨道空间成为地球文明诞生以来,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战略高地。从地球轨道上对地球进行攻击,具备无与伦比的战略优势,而从地球攻击太空中的目标则要困难得多,即使不从太空中进行攻击,从太空中侦查也具备以往侦察手段不具备的优势。

现阶段所有文明都聚集在地球上,一旦有一方率先占领地球周围的宇宙空间,那么它将具备碾压式的战略主动,而地球上的其他文明不仅将完全丧失太空,甚至面临彻底毁灭的风险。各大国的战略武器的投送也需要经过太空,一旦一方占据地球轨道空间,原有的“威慑平衡”将彻底打破,即使手握“核大棒”看,无法挥出去也将丧失它原有的威慑力。因此世界上但凡有能力的国家,都不遗余力地投资太空,为此甚至不惜赌上国运;哪怕是没有能力独自探索太空的国家,有的也不惜花费重金搭乘它国的太空快车,以求在未来的宇宙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得益于当前的特殊的“威慑平衡”格局,主要参与竞争的大国之间的技术差距并不明显,各方都不具备独占太空的能力,但是也都在全力推进各自的太空技术发展,同时努力在太空中部署大量的太空资产,以获取战略优势。在太空竞争的过程中,各大国发现了太空投资具备高技术聚集、高产业聚集和高资本投入的特点,这对于国家的综合国力是一项艰巨的挑战。而这将将进一步推进各大国的科技竞争和产业争夺。

“五年陆军,十年空军,百年海军”。这句话常常用来形容陆军、空军和海军的建设难度。未来的必然出现的空天军,无论它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它的建设难度都将在这三者之上,而它也许称得上是“千年空天军”,这不仅仅是因为只有最具底蕴、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才能拥有真正的“空天军”,也因为“空天军”将决定未来至少千年的世界格局和历史走向。

遍观战争史,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需要一个大国几十年如一日的投入,而输掉它们可能只需要一天的时间。未来的“太空战”也可能如此,一旦“太空战”失利,上百年的投入所形成的太空资产可能在几个小时内全部丧失,并且同时失去的还有进入太空的资格。

这是一场必然发生的战争,也是人类文明的最终选拔之战,它将决出由谁引领人类走向太空,同时也意味着“威慑平衡”时代的结束。胜利最终由谁摘取,没有人可以预测,各国都只能为此做出准备。希望它带来的是文明,而不是又一次的野蛮。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